李鳳艷
摘要:語文學科是學習每一個學科的基礎,而學習語文的起始階段就是小學,重視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對之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的提出,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雖然負擔變大,但學習效率卻未提高,因此增效減負的教學理念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重視起來。本文主要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就如何實現增效肩負的課堂教學提出自己的意見,希望能給予同行有效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 增效減負 教學策略
一、實施增效減負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必要性
1.1 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單一,需要改變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在課桌上聽講,這種非常被動的教學模式影響著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也阻礙著小學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由于剛剛從幼兒園過渡而來,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差,課堂規范意識薄弱,需要教師的絀心關懷與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每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學生們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師的這種被動填鴨式教學方式下,教師不能及時收到學生們對課堂內容吸收的反饋,不能及時對教學內容做出調整,不能有效照顧到每位同學的特殊性,使每位同學都能真正吸收語文教師的課堂講授內容,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小學語文教師不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非但沒有提高課堂效率,反而增加了小學生學習的負擔。
1.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分追求學生成績
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在義務教育階段普遍推及,但是,由于受到我國仍是憑借考試成績列學生進行選拔的方式,應試教育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存在并將長期存在。為了使小學生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為以后初中、高中的深入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天性等具體情況,做出符合小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布置過多的作業,一味追求作業的數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其他方面的培養,更何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增效減負。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分析
2.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增效減負。和諧師生關系的營造,將會打破傳統的學生見到老師緊張又害怕的狀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將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有利于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發揮,有利于在課堂上小學生與語文教師之間的互動,營造輕松和諧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作出努力。
2.2 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意識對行動有決定作用,對于小學語文學習而言,學生只有產生了學習興趣才會愿意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不斷增加語文學習的效率。同時,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產生了語文學習興趣就不會認為語文學習有負擔,反而會樂于語文學習,因此,為了有效的在小學語文課題教學中實行增效減負,我們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增加教學的效率。我們教師可以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進行課本內容的講解,注意自己的提問方式,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來吸引學生參與。
例如,在進行《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觀看了西沙群島的相關圖片,并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小視頻,學生在欣賞相關的圖片的時候就很好奇這些圖片展示的什么地方,紛紛表現出很大的興趣,這個時候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在這些圖片中看到了什么?如果讓你們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這些風景你會怎么形容?”然后抽取三四名學生進行回答,等學生回答結束,教師再接入課本內容,讓學生看看作者是如何形容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并進行學生之間相互比較、探討,然后進行適當的修改,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負擔就會降
2.3 重視語文實踐作業
作業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手段,教師通過作業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通過作業來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相關的知識點,作業的內容通常以當天的課堂講解知識為主,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對學生而言,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較多,負擔較大,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這就降低了小學語文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需要改變作業的形式,將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轉變為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實踐性活動或探究習題,既可以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也可以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鍛煉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小學語文課文《貓》這一課時為例,大部分小學生對動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愛心,因此,教師可以依據這篇課文進行以動物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例如,學生可以自愿分組,每組由4名成員組成,每一個小組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研究一種小動物,通過自己的研究描寫動物的外貌、習性、喜好,了解動物的其他特點等。同時教師可以布置課下作業,如:在下星期的語文課上,每組需要制作一個ppt向其他學生講解自己組研究的內容,互相增長見識。通過這個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其學習負擔得到減輕,教學效率較高。
2.4 注意個體差異
教師應該尊重不同學生的想法和觀點由于小學生思維活躍,倘若采用統一要求舉手發言的死板形式,則不利于學生靈光一現的思維及靈感表達。教師應該肯定每個學生的創新想法,不可由于某個學生的觀點不符合應試教育的答案就給出錯誤的批判結論,這樣會嚴重挫傷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如今的小學生個性張揚,其學習興趣習慣、認知程度以及對于課堂教學模式的需求也有所差異。教師必須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發現不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個人優勢,根據學生個體在語文方面的優勢開展分組教學活動,再為各個小組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就會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愛上語文這一學科,從而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負擔,真正落實減負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學琳,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1(05):91-92
[2]趙世同,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5):82
[3]殷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