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重點學科,也是小學階段學習的難點。傳統的小學數學在知識學習、教學方法和學習價值觀上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改對教學工作的要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和目標,更加強調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倡導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交流。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策略 研究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被新的方式取代,而新的方式則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提倡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用更多元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以此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1、小學數學學習的特點分析
1.1抽象性與想象性
相對來說,小學數學知識屬于最基礎以及最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小學數學學習中,由教材編寫人員經過科學化的加工處理,實現抽象知識的有效轉化,使其更適合小學生學習,轉化之后的數學知識,一方面,保留了一定的抽象性以及邏輯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生動形象性內容,最終編寫結果能夠使數學知識在具備抽象性的同時兼顧形象性特點。該特點在數學學習中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對比更為突出,說明小學數學本質上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可以反映出人類在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形式方面的抽象性以及概況性,然而從形式上進行分析卻是形象生動的,可以反映出教育工作者為滿足學生需求所做出的加工改造,有助于實現內容高度抽象性以及形象性的完美結合。
1.2系統性與漸進性
小學數學學習屬于系統性活動過程,正是由于這種系統性,可以對數學經驗進行不斷完善,進而引發學生在學習行為以及學習心理方面的改變,從系統性要求上進行分析,不僅是學科本質對日常學習的要求,而且也有助于數學學習目標的完成,然而,因數學學科所具有的抽象性、邏輯性特點與小學生自身年齡特點,從客觀上限制了數學學習必須嚴格根據相應的邏輯順序與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尤其是數學所具有的邏輯性特點決定了數學學習比其他學科學習更需要做到循序漸進.從中很容易發現,系統性以及漸進性可以充分體現出小學數學學習的本質特點,同時也是數學學科自身特點的必然反映。
2、數學學習策略研究
2.1生活化導入的教學策略
一個好的導八方式就像一首曲子在最初的時候定好了調,就為以后的完美演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所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用一個富含趣味性的開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上來。例如,在學習小數中的循環小數概念的時候,我在上課之初,先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一年有四個季節,四個季節之后是什么?”學生們紛紛回答道:“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結束后,接著就又是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它們周而復始,不斷循環。”“那你們知道數學中有哪些數字是無限循環的么?”我接著問大家。聽到這里,學生們的興趣都被吸引了過來,紛紛詢問我關于數字循環的問題。看到大家都將目光集中到了我這里,我打開書,為大家講述關于循環小數的相關知識。
2.2游戲教學策略
小學生天生好動。所以,他們對于游戲有著無與倫比的喜愛。我們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一些游戲的元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上來。比如,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計算題目,像整數加減法、小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法等等,對于這些枯燥的計算,學生們往往在堅持一段時間之后,就慢慢變得懈怠,最終失去了練習的動力。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游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練習中來。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一個巨大的墻壁,在這個墻壁的壁磚上寫滿學生的名字,名字后面則對應著3道數學題,學生們可以選擇先敲打哪個壁磚,并回答名字后面的題目,直到將所有的名字都敲打一遍。學生們在老師的指揮下,同時開始比賽,直到有三個學生率先完成。教師還要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學習。
2.3小組合作式的教學策略
在組建合作小組時應對全班學生進行適當地分組,在分組中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背景等幾方面的因素,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小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便于教師管理輔導,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同樣能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在進行小組學習內容選擇時,應注意所選擇學習內容的學習價值,往往選擇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重要知識點,知識點的呈現具有較強的規律性,這樣的內容在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了如何去學習。
2.4情境式的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應注重為解決現實問題服務。我們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力求讓學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獨特的魅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進而增強解決問題的自信心。教師應該把握住有利時機,合理地將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點建立聯系,創設問題情境,可設計懸念、設計疑問、設計障礙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問題實質的學習活動中去,并在克服學習困難中磨礪堅強意志、確立學習的堅定信念,增強解決問題的自信心。情境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磨礪學生頑強的思維品質,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有效的情境教學要求教師是一個關注社會、關注學生生活的有心人,只有老師掌握了豐富的知識經驗,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觀察、解釋、探究問題。
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學習是學生打基礎的重要階段,需要使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激發其對數學學習的強烈興趣,保證其主動解決數學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做好小學數學學習方法的科學優化,才有利于后期數學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小學生未來數學學習以及個人成長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現階段,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存在大量潛在問題,需要教師及時糾正,不斷增強學生學習效率,使小學數學學習更富有趣味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小敏,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8):115-119.
[2]馮宇.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