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
摘要:在中學音樂基礎教育當中,合唱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展中學合唱教學,是有效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水平、提升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主要方式。筆者依據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經過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在本文當中闡述了在中學音樂教學當中,如何有效的開展合唱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合唱 音樂教育 方法
1、對于中學合唱教學的基本認識
在中學里,筆者觀察到同學們對合唱并不是十分了解,問他們什么是合唱,他們只知道就是一起唱歌,這就說明了中學教師現在并沒有對學生們講述合唱的歷史由來和對合唱做闡述。筆者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向同學們提出過一個問題,合唱的發源是什么?很多班的同學并不了解,于是向大家一一說明合唱的來源與發展。合唱作為一個很好的音樂工具可以更加輕易的培養同學們對音樂還有藝術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樂感,表達還有審美能力,能夠提升同學們的自信心。筆者在備課時第一次翻閱高中音樂教材《歌唱》的時候看到:“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豐富的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和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在中學里實施合唱教學可以提高學生隊友音樂的感受力、表達力以及審美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素質教育的方面,合唱教學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通過合唱教學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協調能力以及均衡感等綜合方面的音樂素養,提高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對于熏陶學生的音樂情操具有重要意義。
2、對于中學的合唱教學教學方式的探究
2.1擇取適合中學生演唱的合唱歌曲
一直以來,學校里的合唱團為了能更好的參加合唱比賽,或者其他的表演,很多都用一些難度較大的混聲歌曲,這些歌曲難度較大,有些同學們就算嗓子喊到啞掉也難到達想要的音響效果,那么結局就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同學的嗓子都因此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中學的合唱教學首先應該考慮到的是挑選合適的合唱歌曲。筆者當時給同學們排的曲子十分輕松,選的《同一首歌》這樣耳熟能詳的歌曲,難度也不是十分大。大家唱起來也感到很有興趣,因為他們當時聽的都是獨唱版本,或者是齊唱版本,突然把<同一首歌》變成混聲合唱,他們也會覺得十分新奇。賞析是合唱教學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我們可以在教學當中加入對中外合唱作品的欣賞,這樣做是為了讓青少年可以靠對合唱歌曲的賞析來提升自身對合唱作品的鑒賞能力以及體會,聆聽每個聲部的旋律線條和聲部之間的層次感,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覺,通過這樣來提升對合唱的感知能力。有一次筆者在上音樂欣賞課的時候,給同學們放了一首圣菲利亞天使之翼童聲合唱團的一首歌曲《WHEN ACHILD IS BORN》,同學們都被清澈的童聲合唱所震撼了,都希望能跟著唱,無奈的是他們的聲音條件并不合適,最后只能欣賞。這也說明了合唱藝術的感染力,他們在聽不懂歌詞的時候,依然能夠感受到音樂的美。筆者給同學們聽了很多他們喜歡的曲子,如《讓世界充滿愛》《鈴蘭》等,體會國內外不同的合唱團隊的唱風格和特點。只有讓他們昕得多了,他們才會知道自己對什么樣的作品感興趣,從而選擇他們喜歡類型的作品進行排練,這樣才可以事半功倍,如果選擇他們不喜歡的或者是不熟悉的作品,效果是不好的。總之,在選取合唱歌曲的時候,老師需要發揚優點避免缺點,從同學們的實際情況出發,一來能夠實現合唱教學的目的,二來可以激發同學們的興趣,煽動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興趣才是學習的關鍵。
2.2有效的提升學生合唱基礎訓練水平
對于音樂教師而言,想要在教學實踐當中,有效的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就必須強化學生的合唱基礎訓練,讓學生反復的練習音樂當中獲得音準、音階、音色、節奏等方面的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為學生進行合唱奠定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合唱而言,合唱的效果往往會取決于的學生演唱的聲音,因此,在開展合唱教學時,教師還應強化訓練學生聲音的力度。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與掌握合唱當中的相關演唱的方法與技巧。例如,在合唱當中當演唱低聲部時,演唱的聲音應做到自然流暢,展現出準確的音階,應該打開喉頭教學演唱,并體現出洪亮的音質。而當演唱到高聲部時,演唱的聲音應做到圓潤透徹,應體現出較高的發聲部位。例如,在演唱《保衛黃河》時,教師可指導學生練習輪唱。第一、利用多媒體播放示范演唱的<保衛黃河》合唱,讓學生跟隨范唱練習齊唱。第二、讓學生練習輪唱,在輪唱當中,應注意演唱的速度必須要達到一致。第三、教師指導學生輪唱的技巧。第四、在歌曲《保衛黃河》當中主題旋律共演唱了四遍。第一、第四遍是齊唱,第二遍是二部輪唱,第三遍是三部輪唱,第四遍是齊唱。教師還可深入引導學生從歌曲當中的音樂速度、力度、旋律特點、音樂情緒來分析這首合唱樂曲,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學習與感受這首歌曲所蘊含的藝術魅力,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合唱基礎訓練水平。
2.3增強學生在合唱當中的配合,培養合唱的默契度
合唱既可較好的體現出所有合唱者的音樂基礎水平,同時,也能夠體現出合唱者之間的相互的配合度與默契度。由于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所演唱的音樂作品,大都是兩個以上的多聲部的歌曲,因此,在演唱的歌唱當中必須讓演唱聲音達到協調一致。學生不僅僅要完成好本聲部的演唱,同時,還要注重于其它聲部進行較好的配合,從而體現出合唱的整體性與協調性。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不一致,在合唱當中難以配合好。因此,教師就必須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合唱配合,讓學生在合唱當中具有較高的默契度,例如,在《歌唱祖國》這一合唱曲當中,在三個樂段當中,都具有在演唱第一個字時的八分休止符,每個字必須對準與之相應的一個音符,有效的體現出歌曲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感情,第一、第三樂段相同,體現出遼遠洪亮,平穩流暢的音域。第二樂段,節奏較為平穩舒展,旋律流暢,形成了雄壯氣勢。在合唱時,演唱各個聲部的學生在配合時,必須準確的演唱出附點節奏與切分節奏。并要注意到切分節奏的強拍位置。
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在中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應采取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來進一步強化合唱訓練,有效的培與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提升合唱教學的教學實效性,從而有效的促進中學音樂教學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陶倩.中學音樂教學中合唱訓練的有效開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03:93.
[2]賴正興.中學音樂教學中合唱訓練的開展[J].音樂時空,2015,2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