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摘要:社會發展以新月日的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教育模式不斷兼容并包,借助于北師大小學語文教材,以及現代教育技術,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展現在學生面前,一段段悅耳動聽的音樂回蕩在學生耳邊,使得原本生澀、難懂、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多媒體的運用的恰如其分可以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思維、并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識字能力、文本閱讀能力、交際間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北師大版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多媒體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電腦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技術現代化已經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它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多媒體的運用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緒,更是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打破了教育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聲音、視頻的插入令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現代多媒體技術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與培養具有很遠的意義。為此,我們應該如何針對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呢?
一、巧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文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以后的閱讀與寫作奠定基礎。所以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語文教學重難點全部都放在識字教學上了。那么,借助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這個平臺,盡可能多地開發小學生學習的潛在動力,把一節識字課變成一個輕松愉快的活動識字課,通過恰當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這是所有低年級語文老師要面臨的一個挑戰。一年級的老師更是要挖空心思來研究教材,倘若只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地采用講授法,學生聽的籠統,理解起也就困難,學習動機也就不高。這一連串的不良反應在多媒體進入課堂后就迎刃而解了。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圖片,了解事物的形態,從而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圖畫與字的聯系,讓學生更好的將字體與實體有機結合起來,方便學生能夠對號入座。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學生就可以不再依靠這些外部的圖片,而是依靠大腦中所存在的影像來建立起與文字之間的聯系,這樣字音掌握的就更加準確了,字形的理解也更加直觀了,這種與多媒體實物圖片相配合的學習,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出發,做到了由直接經驗向間接經驗的轉變,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也遵循了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使得學生能夠在以后的應用中做到更好的遷移。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作為學生各項能力的基礎,是語文課堂教學任務中的又一重點。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不僅能給學生以悅耳的聲音和五彩斑斕的畫面,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抽象難懂的問題時,能夠借助于這個平臺,通過形象、直觀的可感知材料,來顯現事物發展的情境,以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從而使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因此,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使文本中的重難點知識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予以突破,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教學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交際間口語表達能力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交往,而語言就是交往的工具。口語交際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公民必備能力的標準,也是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有機組成,口語交際在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占有很大分量。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人際交流素養。但是一部分學生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會顯得思緒凌亂,啞口無言,其根本原因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未能夠對口語交際做到充分認識,情景沒有創設出相應的氛圍,不能激起學生的情志。多媒體運用后,情景的創設將變得輕而易舉。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給定學生特定的口語交際主題時,為他們塑造出相應的主題情境。如:圍繞這一話題播放一段有關的視頻或提供相應的圖片。讓學生真正的做到心有所動,在真實的情境中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結束語
在信息化突飛猛進的時代,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不能再適應當今教育的發展形勢了,我們要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讓教師的說,說的形象直觀;學生的聽,聽得明明白白;一本教材,展現萬千世界;一支粉筆書寫彩色篇章,使得我們的語文課豐富起來,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充滿了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使得語文課堂真正做到了人文與工具雙重的統一,為學生明天的發展奠定了更為堅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靳翠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4(35).
[2]李紅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 2013(23):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