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言
成功的職業規劃教育模式有很多種,總體上以“了解自己→制訂目標→采取措施→適時調整→實現目標”為主要思路。在教育過程中,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不同因素進行規劃和選擇。但不論哪種模式,經過職業規劃教育的中職畢業生,都應該具有正確的職業理念。
第一,中職生要正確認識“專業”與“職業”。很多人認為,所學的專業就是將來一定要從事的職業,這種觀念顯然是不科學的。學校應通過系統的職業規劃教學,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專業學習是具備技能的過程,而職業是人生中從事的各種工作。對中職生來說,身上具備的專業技能也許只有一種,但將來從事的職業則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甚至是與專業毫不相干的。對于年輕的畢業生來說,可以先利用專業的優勢進入崗位,在工作中不斷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社會角色。
第二,中職生要科學對待“興趣”與“工作”。喬治·蕭伯納有過一段名言:“征服世界的將是這樣一些人:開始的時候,他們試圖找到夢想中的樂園,最終他們無法找到時,就親自創造了它。”如果一個人選擇的職業與自己興趣吻合,那么枯燥的工作也會變得豐富多彩、趣味無窮,就會產生一種動力。發現和準確判斷自己的興趣所在,可以通過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回顧和反思,并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興趣歸類,并與相應的職業作對比,有助于最終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職業。
第三,中職生要不斷鍛煉“性格”與“能力”。中職生的職業能力是在學習中逐步養成的,不同性格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效果差異會非常大。為此,學校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發掘自身優勢,從而展現出相應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培訓,學生就會形成具有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能力,從而具備進行自身職業規劃的基本素養。
第四,中職生要系統完成“綜合”與“規劃”。 全面測評自我、了解自身優勢、明確選擇目標、規劃工作計劃、適時調整發展等,這一系列的職業規劃內容,是每個中職生都可以通過學習和培訓而具備的。在學校專業課程的幫助下,學生對自我有了真實的了解。綜合這些可靠的依據,有助于學生獨立完成職業規劃。
第五,筆者想強調的是,就業是職業生涯的基礎。學校要引導學生樹立“首先要立足于自己的就業崗位”的觀念,在此基礎上,真正的職業生涯規劃才開始。在擁有了工作后,逐步考慮自身能力差距、崗位適應情況、如何選擇工作等具體問題,而在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以后,朦朧的人生夢想才會逐漸變得清晰而真實。
總之,中職學校應進一步提高認識,完善校園職業規劃教育。而職業生涯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學校也不可能為每個中職生提供固定的模板。以提高能力為中心,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才能讓學生具備可靠的職業規劃能力,這樣的中職畢業生才能在競爭中揚長避短,從而成功“經營”屬于自己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