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仕華
個體心理差異是教師藝術處理學生問題的重要依據。教師必須熟悉和掌握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征,根據具體情境,針對不同的問題,從愛出發,做出“熱”“冷”不同的藝術處理,讓情況朝著有利于教育理想的方向轉化。
一、“熱”處理方式的實踐和思考
筆者曾因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了“熱”處理方式很好地處理了一件突發事件而大受其益。2006-2007學年我擔任八(4)班班主任,在我班中有個叫小張的男生。他聰穎過人,可惜沒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要求松散;又向來爭強好勝,調皮搗蛋,愛出風頭。為了管住他隨意性強的特點,我破格讓他當上了紀律委員,希望能以責任意識來拘束他的行為。但可惜,小張也只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三把火過后,立即就現了原形。即使我費盡唇舌,軟硬兼施,也收效甚微。一天的自習課,我剛開完會,繞道教室后門看看情況。一看,發現小張坐在管理干部的位置上,卻嬉皮笑臉地和下面的某些男生調笑戲謔。我頓時火冒三丈,立馬把小張領進了辦公室。面對著小張,想想自己在他身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卻得到完全不相應的回報,氣憤和委屈讓我的雙眼憋得通紅。這時,我卻從他低垂的平時玩世不恭的臉上發現,他眼中居然出現了少見的愧疚之情。我心中一震,頓感一個難得的好的教育時機到來了。我不批評他的錯誤,我只告訴他,我作為班主任,是花了多少心血、時間整頓班風;告訴他我讓他做班干,是因為我對他懷著多么大的希望和信心;我又是多么的痛心,看見他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自暴自棄。他的頭越垂越低。
最終,我的真情、熱忱打動了他。他的媽媽后來告訴我說,小張回到家就說,心里有一團火在霍霍地燃燒,再也不覺得前路茫然了,知道自己的目標在何方了。
小張的轉變讓我大受啟發:擾亂課堂秩序、屢教不改并非他真心所為,而是因為他沒有一個正確的理想目標作為行動引導,他不清楚自己的潛力而對自己心生失落。假如我從把他揪到辦公室來的那刻起,就認定他是一個教無可教,不再值得溝通的孩子,對他不予理睬,不予處理,只會讓他認為老師無能,以后更肆無忌憚;若對之冷嘲熱諷,或拍案怒罵泄憤,又勢必會與爭強好勝的他發生尖銳的矛盾,甚至步入無可溝通的境地,到頭來只能是為家庭、學校、社會多創造了一個悲哀。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熱處理即教師對一些偶發事件趁熱打鐵,嚴肅批評教育和果斷制止,然后盡快轉入正題。這種處理方式主要是針對嚴重擾亂課堂秩序和屢教不改的違紀行為的。運用這種處理方式應注意:(1)不要長時間中斷教學。(2)批評應清楚而肯定,不要有粗魯和威脅性語言,避免出現“頂牛”現象。(3)批評應圍繞一個中心,不要多方非難,要特別避免出現“波浪效應”,即不因指責一個學生而波及全班。(4)教師應避免苛刻而大動感情的指責。
二、“冷”處理方式的實踐和思考
與熱處理逆向而行的是冷處理。
不成熟的我曾經遇到脾氣暴燥的學生,血氣方剛的我想當然地狠狠教訓,卻只得到學生的怨氣與不服。經過反思的我,在2009-2010學年新接手九(4)班班主任時調整了方法,采用了冷處理的方式。班中有位學生叫小陳,他的特點我早有耳聞:學習上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自尊心特別強,容不得意見看法;脾氣暴燥,易生無名火。剛接手不久,該生就給我出難題了,我曾親眼目睹,他在上課鈴響時猛力推踢教室后門;又有任課教師反映,他上課忽然無端拍桌,擾亂課堂,批評教育,反倒被瞪冷眼。我考慮到直接溝通有困難,我就先找來小陳的好朋友,讓他們委婉地給小陳暗示、提醒,而我則等待著更好的溝通時機。一天我的課堂上,小陳與前面同學耳語兩句后,忽然猛力一拍桌子,全班皆驚。我頓了一頓,平靜了心情,微笑地對學生們說,看來小陳對于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有個人心得急于表達,我們請小陳同學站起來談談吧。小陳站起來了,但目無表情,我微笑著凝視著他,他卻突然把筆往前一摔。我還是忍住了氣,笑笑說,小陳同學的心情比較激動,我們先讓他冷靜一下,整理一下思緒吧。這時學生們才重新收拾心緒來繼續上課。下課鈴響了,我不動聲色地吩咐小陳的好朋友放學后把小陳帶到我的辦公室來。我并沒有單刀直入地分析這件事情的錯對,而是請小陳換位思考:假如你是老師,面對這件事情,你該怎么做?如果老師的反應和你一樣強烈,那會導致怎樣的局面?這個局面確實是你想要的嗎?同學會怎樣看待你?你真的可以毫不在乎同學、老師的目光嗎?成績確實保持著中等偏上,但比較一下七八年級的情況,你就甘心落后了嗎?我們就這樣平心靜氣地,一步步地按著我設想的問題前進,我也耐心安靜地傾聽他的想法,他的態度也由一點抗拒到后來的完全放松。后來的表現證明了他一步步地接受著我的建議,逐漸地學習控制情緒,和同學交好,認真聽課。
冷處理即教師面對偶發事件處之泰然,見怪不怪,不批評指責,以比較冷靜的方式加以處理。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