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玲玲
關鍵詞:幸福;成長;青年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2-0013-01
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思維、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生態度、在運動中健康的成長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的天職。2015年10月13日,我們師徒倆能有機會在“長三角地區中小學體育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會上”亮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學習,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尤其對徒兒鐘小蝶而言,能在這種高規格、高水平的研討會上授課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成長。
籃球運動是團隊合作項目,是一種趣味性強的比賽(游戲)。此次,徒兒鐘小蝶展示的《雙手胸前傳接球》課程以“在傳承中挑戰,在挑戰中創新”為指導思想,詮釋了如何“透過身體活動”將其體現,讓學習真實地發生在學生身上,獲取實踐體驗,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品質。現將從三方面進行分析,共同尋找改革的新路。
一、在主角定位上,由“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傳承
鐘小蝶以自己創編的“籃球教學組織方法示意圖”來引導、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創編的具體內容為:傳接球“W”型練習法、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圓形練習法、傳球入筐練習法、3對3對抗傳球“投籃”比賽練習法、數字游戲接力賽等。為了襯托練習氛圍和把握練習節奏,運用背景音樂,讓學生在快樂中運動,在練習中提高,在思考中掌握,在合作中發展。
二、在教師預設上,由“指令的剛性預設”向“生成的彈性預設”挑戰
教師教學預設的指導思想基本上可以決定課堂的呈現形態,而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是“不確定性”,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不確定的,由學生的現場學情生成。教師應針對其現象,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成功練習體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活性等條件自主選擇動作的距離、個數、球數及圖形變化,深度激發學生的內動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規范教育)、差異發展(照顧、呵護)心理變化(由簡到難),引導學生從小合作到大合作,從小成功走向大成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到自學、能學、善學。
三、在教學方式上,由“教師的單邊講解為主”向“合作討論為主”創新
要真正提高教學的實踐性、有效性、高效性,在教學方式上,不是只聽教師的單邊講解便可以奏效的,必須讓學生大面積參與“合作討論”以及收獲在切身體驗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本課教學貫穿了“以賽促學、以賽激趣”的創新思路。以賽規、賽情、賽評、賽點引領輔導,誘導合作討論,把技術動作教學與提高融合到運用技術游戲和比賽中,讓學生在提高體能的練習中學習、領會、掌握技術動作,圍繞合作討論,緊緊相扣,使學生“學得簡單、學得自然、學得快樂”。
四、對當代青年教師的特點的分析及培養
當代青年教師的優點是年輕矯健,充滿活力,積極性高,學習動力足,可塑性強,有追求、有夢想,有充沛的體能和精力,受學生歡迎。而伴隨的不足是青年教師的情緒易受外界影響,難以穩定及和諧共處,缺乏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教學經驗不足,課堂應變能力不強,缺乏處理經驗。針對以上現狀,名師引領、指導和幫助就顯得非常重要。起點高、平臺大對青年教師飛快提升、快樂學習、智慧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在培養上應著力于以下三方面:
首先,要以身作“課”,樹立榜樣,手把手地教,耐心地指導。當青年教師成功時給予欣賞,失意時給予扶持,讓他們在你身邊真切地感受到“溫度”的教育。讓青年教師在這里遇見最好的導師,在這里遇見更好的自己,實現最美的蛻變。
其次,創造條件,創建平臺;請進來,走出去;多學習,多交流;多嘗試,多反思,讓青年教師經歷理論與實踐碰撞后的得與失,從中學會融合貫徹,從而獲得幫助、求得發展。
最后,用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青年教師,在他們教育生命里注入一股“在成功中成人成事”的精神,做一位幸福的人。學會凡事謝恩、不驕不躁、團結共處,對自己清醒,對別人寬厚,有顆知足的心、快樂的靈魂,帶著微笑、誠實、信念行走在成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