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輝
摘 要:本文通過生活物品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總結出直接法、改造法、組合法三種方法,讓生活物品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生活物品;體育器材;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2-0074-01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日常生活物品也是琳瑯滿目。這些成千上萬的生活物品并不是全部能夠運用到體育教學,而是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和篩選。生活物品作為體育器材的補充,具有操作簡單、經濟實惠,用較少的開支和精力,達到理想的效果。為此,經過實踐整理出生活物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運用的三種方法。
一、直接法
直接法是將生活物品直接作為體育器材來使用。這些“器材”無須經過任何加工改選,就可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也可稱為“拿來主義”。如板凳可作為跑、跳、鉆的障礙物,也可用來爬、抬、搬等活動,把多張長凳縱連成獨木橋(圖1),讓學生在橋上走或換位,發展學生的平衡能力;學生坐的方凳可以用于搶凳子;長凳還可作障礙物(圖2)、抬花轎(圖3)、旱地龍舟、板凳舞龍等各種游戲。氣球具有輕巧、物美價廉的優點,可進行吹氣球比賽,增強學生的肺活量;互踩氣球發展學生的躲閃能力;作為創編集體舞的道具,用于熱身活動、放松活動;還可運用于頂、夾、擺、托等多種活動,圖4為學生正在玩氣球。還有我們平時很常見的塑料管、毛巾、水桶、杯子、自行車等。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思考,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改造法
改造法是將廢棄的生活物品經過器材化和教材化的加工運用到體育教學。如廢舊的報紙、鞋盒、大紙箱等可運用到障礙跑、跳高、支撐跳躍等教學;廢棄的廣告條幅裁剪成若干小段,便成為綁腿所需要的綁帶,讓學生綁在腿上練習兩人三足(圖5)、四人五足等,也可以當作“接力棒”(圖6),玩盲人摸象(圖7)、抓尾巴(圖8),或用作技巧教學中的障礙帶等。舊報紙可以制成籃球、排球、足球、壘球等,在紙球的表面用彩色的膠帶纏繞,變成五顏六色的彩色紙球。把報紙卷成圓柱形狀作接力棒,還可以用報紙貼身跑、對折貼身跑、追逐跑;報紙放在地上作各種單、雙腳跳躍練習;等等。礦泉水瓶子里裝些土或沙子,可當手榴彈投擲練習,瓶蓋做成棋子。把廢棄的生活物品變成可用的新穎器械,既豐富了學生的活動器材的種類,廢物又得到利用,可謂一舉兩得。
三、組合法
組合法是生活物品與體育器材組合成為一種新體育器材。如在破舊的籃球內塞進海綿或舊布,用線縫制后成了橄欖球;用泡沫板、釘子和羽毛球做成“飛鏢”(圖9);廢棄的輪胎改造建成體育樂園(圖10);接力棒、塑料瓶和廣告布做成火炬(圖11);塑料瓶與竹桿組成啞鈴;廢舊的軟式排球用布包裹后則變成土家族的“棉花球”(圖12);在牢固的小凳子上鋪上破袋子后制成了“小山羊”;等等。組合運用拓展了生活物品在體育教學中的發展空間,賦予生活物品煥然一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