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耕



摘要 居住是人類發展的永恒主題,居住區是城市社會的一個縮影,是人們生活的基本場所,居住區環境建設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本文主要通過文獻查閱與調查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國內外居住區及其植物景觀發展現狀,對居住區景觀設計從功能性、景觀性、文化性和娛樂性出發創建適宜人居的生活環境。確定了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關鍵點,提出從居住區安全性角度、環保生態角度、可持續發展角度進行景觀和植物景觀設計。
關鍵詞 居住區;以人為本;田園;品牌社區
中圖分類號 S60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5)10-0106-03
隨著國民經濟、城市建設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為關注居住生活環境的建設綠化,對居住區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居住區的景觀建設水平直接反映居民物質文化生活的追求標準,代表城市的面貌與品位,同時也是城市經濟、社會、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居住區是構成城市生活居住用地的有機組成部分。居住區景觀設計是城市綠化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實現城市總體綠化的重要步驟: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全面考慮山、林、水、人的骨架關系,注意處理好自然環境——住宅建設——人的關系,以及注重自然與人文特色的融合性,注重規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注重娛樂設施全面性及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加強監控設施的實施,堅持以人為本和生態保護原則,符合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等基本原則,把住宅區建設成城市中的“野郊”,讓居民在家體驗生態環境的美好。本區域設計主要體現田園山野感,完美的將原地形與生態環境相結合,創造城市生態園居住區。同時本居住區以景·意·趣·味相融合、山·水·林·人共榮共生的設計理念,打造現代人類宜居環境。在設計上體現濟南市發展方向,代表著新一代居住區的構建方向。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特色性的健康居住品牌社區,力爭創建濟南市標志性的居住區。
1 項目背景
濟南作為山東的首府城市,自身的發展象征著山東經濟發展的步伐。本方案位于濟南市區東南,大漢峪村與小漢峪村之間,東南西三面環山,北臨城市主干道旅游路。規劃用地南北長725米,東西最寬處為465米,最窄處135米,全區總面積25.18萬平方米,地上建筑總面積39.97萬平方米,景觀綠化面積10.41萬平方米。居住區南北兩端高差28米,樓間高差變化大,地勢情況比較復雜,但對景觀的表現卻是個有利的條件,而且南面山體形成的季節性溪流貫穿整個居住區,故而形成環山抱水的風水寶地。
2 設計原則及目標
居住區本身的性質就是服務業于人,在滿足人們生活功能上的需要的同時構建成與自然和諧統一為一體的人居環境,創造城市中的“世外桃源”。讓人們在家輕松享受自然旅游風光的自然美景。
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條件、區位條件與交通條件,依著高標準、高水平的要求,將川上田園建設成為環境優美、具有極大吸引力與品牌效應的現代化居住小區。本規劃以人為中心,以景·意·趣·味相融合,著意刻畫優質生態環境,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優美、舒適便捷、衛生安全的怡然棲息之地。
3 設計定位及理念
設計本著以功能為主體,以景觀為載體,將環境的景觀性、功能性、娛樂性、文化性通過園林的造景手法完美的互融,讓人們得到最舒適的生活環境、高品質的景觀效果、最完備的服務設施。以景觀為情感載體讓居住人群在欣賞客體美感的同時感受生態型人居環境的特質。同時打造與周邊環境完美融合的高品質現代生態文化型居住區景觀設計。
居住區的設計依著以人為本、服務百姓為宗旨,打造一個最美的人居環境。而田園風光是從古至今人們追求安逸、寧靜的最佳生活環境,田園是人類夢想的樂土,從有巢穴到如今的人類無不對自己居住的環境充滿熱情。同時田園是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自然的表述,是對人類最佳居住地的詮釋。
4 景觀整體布局及分析
4.1 景觀總體布置彩色平面圖
4.2 道路系統分析
整體性與景觀性——結合地形特點與空間布局,在加強各組團相互貫連并便利內外交通的同時,創造人車分流的道路系統。道路設計與住區內城市設計相結合,強調對景與轉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間變化,共同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空間景觀。整體道路交通系統以車行系統和步行系統為框架,同時,宅間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機結合,使二者自成體系。
4.3 功能分區分析
依據居住者的人群類型及生活需要,在功能上提供了供有生活活動休憩的休憩漫談區、具有健身設施的健身交流區、滿足孩童玩耍的兒童活動區、滿足人們親水需要的親水景觀區、為創造居住區的寧靜而創建的周邊隔離綠林區、在有山的的地段設置的山水環抱區及入口景觀區。各個分區的創建充分的滿足了各類人群的生活需要和空閑的游玩。
4.4 豎向設計分析
由于本區域原有地勢的要求,方案采用因地制宜,隨坡就勢藝術、自然的處理場地內部高差,并與山體形成自然的銜接,同時通過自然的坡度來解決雨水排放問題,主要以地表徑流來排水,而收集的大量雨水通過地表徑流排放到其水系中來,以源源不斷的供應其水系所需的水源,從而達到了節能環保的作用。
4.5 居住區北半部景點分布分析圖
為迎合各類人群需要,在其空間綠地上設置了各種功能的景點區域,其分別有疊水流音、水系源頭的濕地風情、飛花逐水地、倚架趣談園、雨戲青蓮島、醉秀憑欄臺、涌泉抱山圖、老少同樂匯、金色童年區、微棲空間、山頂小筑、觀星亭、花海楊帆、棋跳言歡、紫藤情懷、夏日濃蔭、靜謐疊翠、流光溢彩生態廣場、碧水天源、金香溢岸、五彩流音、陽光廣場、樹陣廣場等等。
4.6 居住區南半部景點分布分析圖
此區域設置了遠香亭、清荷心境、水韻琴音濱水廣場、清風竹影、水步溢塘、錦繡流芳廣場、竹林小徑等等典雅舒適的活動空間,滿足人們的各種活動需要。
4.7 整體分析結論
方案的設計努力適應當地自然環境、歷史文脈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居住生活融匯在自然的大環境中,成為城市的世外桃源。綠化的同時重視建筑體量、色彩及空間關系并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充分結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創造出一個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的和諧居住環境。
5 景觀區的設計
水系是一個綠化空間的靈魂,水的注入給居住區綠化帶來了生命的靈魂。自古以來就有“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等說法。水因其流動、柔美、純凈的特征,不僅給人以藝術美感,而且具有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改善小氣候等生態價值,增強居住舒適度。因此,水景成為國內新建居住區不可或缺的景觀元素。
住宅區內部的水系景觀脈絡貫穿全園,通過景觀溢流壩的處理結合場地實際條件設置不同級別的親水空間,滿足不同年齡結構的人群對于水體景觀的親近需求,以跌水、靜潭、溪流豐富水體景觀空間的同時考慮動、靜親水空間的設置。通過親水廣場、舞臺、靜謐空間、漫步空間的劃分讓不同的人群都能體會到屬于自己的美感空間,享受生活,感悟人生。從實施性角度出發考慮季節性水體景觀和汛期景觀的銜接,既作為園區的景觀靈魂脈絡,同時也是園區雨水收集的場所。
6 公共綠地景觀設計
自然的處理現場的高程變化,藝術的將場地的實際問題以自然的景觀表現出來,通過綠植擋墻、文化擋墻的設計處理高差變化,我們以節能減排為出發點,在解決高差的同時也增加了綠量形成和諧的景觀效果。在停車場的設計上注重人性化的設計,滿足安全因素的同時注重景觀的親和力。
7 結論
當今是一個快節奏的現代化的社會,工作效率要快、生活節奏隨之加快,所有的一切都在與時間賽跑的同時忘記了適當的休息,僅有在長期休假的時候才時間放松,而長時間及旅游觀光又形成了假日疲勞癥,似乎無處不在的疲勞讓人們窒息,然而居住環境的旅游性解決了外出旅游放松的疲勞。讓你的生活環境就是一個旅游區,讓人們徹底的從緊張的情緒中釋放出來,打造城市田園觀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