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剛
湖北省廣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湖北廣水432721
心血管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疾病預防分析
何志剛
湖北省廣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湖北廣水432721
目的探討在心血管內科老年住院患者中,造成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和影響。方法選取該院于2010年7月—2014年6月住院治療的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10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0例出現院內感染,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患者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研究。結果老年患者院內感染類型中,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大為49.0%,其余依次為泌尿系統感染(22.5%)、胃腸道感染(14.5%)、血液系統感染(6.0%)。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因素(69.0%)、基礎疾病因素(73.5%)、住院時間因素(76.5%)、侵入性治療(57.5%)、長期使用抗生素(67.0%)等,以上結果經Logistic回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心血管內科老年住院患者而言,導致院內感染發生的因素比較多,其中年齡、疾病、生理情況、住院時間、藥物使用是常見的危險因素。對這些因素進行積極預防,能夠減少患者的院內感染率。
心血管內科;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影響
老年患者自身機能減弱,免疫力下降,在住院期間的治療操作中會對機體產生損害,增加了病原菌的侵入幾率。對于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來說,相關調查顯示院內感染的發生率為6%~17%[1],不僅影響到疾病的恢復,還會增加死亡率。近年來,伴隨著各項醫療技術發展的同時,院內感染病發人數也在持續上升[2]。為了進一步研究該疾病危險因素,該研究選取該院2010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院內感染者200例進行分析,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該院收治的心血管內科老年住院患者1000例,其中200例發生院內感染。男性118例,女性82例;年齡在60~76歲之間,平均年齡(65.5±2.4)歲;病程2~20年,平均(5.2±1.1)年。心血管患病類型:冠心病58例,心律失常49例,擴張性心肌病33例,風濕性心臟病27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2例,其它21例。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患者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②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礙患者。③患者自愿參與該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
調查統計200例院內感染患者的年齡、基礎疾病情況、住院時間、治療方式、使用抗生素種類等資料,分別統計相關因素的發病人數和所占比例,并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1.4 觀察項目
①統計分析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的院內感染情況。②分析導致患者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③探討院內感染患者侵入性治療的具體情況。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單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相對危險度(OR)計算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院內感染情況
通過分析可知,老年患者院內感染類型中,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大為49.0%,其余依次為泌尿系統感染(22.5%)、胃腸道感染(14.5%)、血液系統感染(6.0%)。結果見表1。

表1 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院內感染情況[n(%)]
2.2 患者院內感染與危險因素之間的關系
通過分析可知,老年患者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有年齡因素(69.0%)、基礎疾病因素(73.5%)、住院時間因素(76.5%)、侵入性治療(57.5%)、長期使用抗生素(67.0%)等。以上結果經Logistic回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患者院內感染與危險因素之間的關系[n(%)]
2.3 患者院內感染患者侵入性治療的具體分析
通過分析可知,老年患者院內感染在侵入性治療因素中,主要包括機械通氣(33.0%)、靜脈置管(25.2%)、放置尿管(21.0%)、鼻飼(7.0%)等。以上結果經Logistic回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

表3 患者院內感染患者侵入性治療的具體分析[n(%)]
3.1 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第一,年齡因素。老年患者自身的組織、器官功能處于消退之中,而且免疫力也在下降,因此病原體侵入人體的幾率更大,從而致使發生感染。舉例來說,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患者肺部彈性、支氣管中纖毛的運動都在下降,出現感冒后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4]。該研究中70歲以上患者感染發生138例,感染率為69.0%。第二,疾病因素。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腦梗死等基礎性疾病,使得感染發生風險加大。例如心功能不全患者會出現心慌、無力癥狀,病情惡化就會引起呼吸困難、咳嗽無力,致使感染發生。該研究中有基礎疾病患者感染發生147例,感染率為73.5%。第三,住院時間。細菌定值是導致感染發生的一個重要條件,患者住院時間越長,耐藥菌的數量就會越多,從而增加了感染幾率[5]。該研究中住院時間10 d以上的患者感染發生153例,感染率為76.5%。第四,侵入性治療,部分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進行侵入式治療方案,例如機械通氣、靜脈置管、放置尿管、鼻飼等,這些操作容易破壞患者的皮膚黏膜,一旦受到病原菌感染,就會發生院內感染。該研究中接受侵入性治療的患者感染發生115例,感染率為57.5%。第五,抗生素的應用。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患者會產生用藥依賴性,不僅療效下降,還會增加耐藥菌的數量。患者出現菌群失調現象,就會增加感染率。該研究中長期使用抗生素患者感染發生134例,感染率為67.0%。
3.2 預防院內感染的措施
臨床醫護人員應該加強病房管理工作,保持室內衛生清潔。適當減少人員的探視時間,控制人員流動。還要做好日常消毒管理,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發生交叉感染[6]。對于患者,要加強健康教育,鼓勵患者進行積極的鍛煉,通過心理疏導減輕內心壓力,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綜上所述,對于心血管內科老年住院患者而言,導致院內感染發生的因素比較多,其中年齡、疾病、生理情況、住院時間、藥物使用等是常見的危險因素。對這些因素進行積極預防,能夠減少患者感染率。
[1]李寧墜.心血管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4,1(21):67,69.
[2]孫明月.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 2013,8(23):158-159.
[3]經曉杰.住院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6(10):1105-1107.
[4]劉春麗.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護理策略[J].中外醫療,2013,25(16):173,175.
[5]張芹,張浩.115例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0(5):132-133.
[6]阮華娟,許湛珠,陳凌云.1875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院內感染因素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1,4(12):464-466.
R54
A
1672-5654(2015)01(b)-0161-02
2014-10-17)
何志剛(1981-),男,湖北武穴人,碩士學位,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