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氣質是個人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特征,影響著個體活動的一切方面。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良好的教師氣質在教學實踐中的影響力不可忽略,教師個人的修養和才華,最能體現教書育人的魅力。缺乏氣質、缺少魅力的教師,對學生是沒有吸引力的。一個沒有吸引力的教師,又怎么可能有成功的教學過程呢?因此,培養教師的氣質,增強教師自身的魅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教師;氣質;培養
一、教師氣質與教學的關系
人的素質中,一個極重要的元素就是氣質。氣質是個人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特征。有怎樣的氣質就有怎樣的個性、風格與氣度。氣質也是人的內心和人格修養,講素質,講人格魅力,首先講的就是氣質。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最能看出他的氣質。有的人,雖然身份普通,但心地坦蕩,行事磊落,舉止從容,給人氣質不凡的印象;有的人,雖然位高名重,但言行猥瑣,心地齷齪,總顯得沒氣質,缺修養。教育教學活動,首先展示的也是教師的氣質與人格魅力。對一個教師來說,氣質是一種無形資產,是他的軟實力。
教師氣質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滲透。也許我不能確切地說明,學生的讀、寫、說、算、思想、行為、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教師的影響,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從學生身上可以看到多少教師影響的痕跡,但教師的氣質就像物理學中的“場”,在這個“場”里,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若即若離、若隱若顯,這個“場”的巨大吸引力,時時約束著有離心傾向、有叛逆意識的學生,也在不斷地矯正他的思想軌跡、調整他的思維軌道。
教師的氣質對學生是一種強大的吸引力。正是這種吸引力,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感和心理期待。只有讓學生保持強烈的心理期待,教師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二、教師應當具有的氣質
(1)端莊、自信。學生是最喜歡模仿老師的,在學生面前,老師就是一面鏡子。面對一個面凈發理、衣履光潔、講衛生、愛整潔;在講臺上,聲音宏亮,板書工整;講臺下,生氣勃勃,精神抖擻的老師,學生自然能敬而從之,自覺地收斂邋遢懶惰、馬虎潦草的習氣。
(2)真誠、寬容。烏申斯基說:教育中的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的。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同樣,只有氣質才能形成氣質。只有真誠和寬容的教師才能教出同樣人格的學生。
(3)熱情、耐心。教師所做的工作,是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教育教學中要有豐富和細膩的人性。沒有情感的教育和教學都是蒼白的。情感是教育最重要的元素,教師對學生最重要的影響,不是干巴巴的學科知識,而是具有靈魂和生命的人格情感。
(4)詼諧、樂觀。教師的工作單調、枯燥、周期長。激情過后,終究會歸于平淡,然而,能以詼諧、樂觀的姿態面對困境,其實也是一種能力。只有具備這種能力的教師,才能讓平靜的水面漣漪不斷、讓干渴的心靈柔情無限。
三、如何培養教師氣質
(1)閱讀。當代大畫家張大千說:“作畫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一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有系統地多讀書。”氣質的對立面是“俗”,古人說:“萬物皆可奈,惟俗不可奈。”一染俗氣,就沒了氣質。一個老師如果不想當教書匠,要擺脫俗氣、浮氣和匠氣,就要在閱讀上下功夫。只有閱讀,與大師對話,才能產生精神上的共振。
(2)修養品德。講氣質不是做樣子,擺形式。氣質是內心的自覺行為,是修養的外在表現。教師有自己的小我,但只要上了講臺,就是大我,就要用教師的標準要求和約束自己。要形成良好的言行舉止習慣、學會處理各種問題,厲練自己的人格魅力。
(3)熱愛生活。氣質是一個人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只有熱愛生活、熱愛自己工作的人才可能具有積極的、陽光的、具有正能量的氣質。試想,一個內心陰霾,對生活不抱希望的老師又怎么能讓自己的學生健康、陽光地成長?又怎么能成為學生人生路上的指路人?
的確,有些氣質是天生的,不過一個人氣質的形成,光靠天生因素是遠遠不夠的。環境是影響人氣質形成的另一大因素。社會環境對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對教師氣質的培養和修煉,還有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如何在燈紅酒綠中立定腳跟,如何拒絕形形色色的誘惑,如何讓自己純凈的心靈不生雜草,這是一個難題。但是,只要我們對學生有愛,對生活、對工作有激情,沒有忘掉我們的理想和信念,那么,在我們的心中就仍然會有一片思想的星空。更重要的是,我們就不會失掉氣質和魅力。
作者簡介:
劉旭(1983~),男,甘肅西和人,漢族,現職稱:中學二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中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