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俊
有人說,但凡偉大的發現背后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像勾股定理這樣一個偉大的發現,又有什么傳說呢?
在我國,勾股定理又被稱為商高定理.據西漢古算書《周髀算經》記載:周公問商高:“天不可階而升,地不可得盡寸而度,請問數安從出?”意思是說:天的高度和地面的一些測量的數字是怎樣得到的呢?商高說:“數之法出于圓方.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下者,此數之所生也.”即我們常說的勾三股四弦五.什么是“勾、股”呢?在中國古代,人們把彎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稱為“勾”,下半部分稱為“股”.由此我國古代學者就把直角三角形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較長的直角邊稱為“股”,斜邊稱為“弦”.商高的意思是:當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短邊)和4(長邊)時,徑隅(弦)則為5.以后人們就簡單地把這個事實說成“勾三股四弦五”.這是最早對于勾股定理的記載,但當時并未給予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和證明.由于勾股定理的內容最早見于商高的話中,所以人們就把這個定理叫做“商高定理”.直到公元3世紀,我國漢代的數學家趙爽在注解《周髀算經》時,利用拼圖的方法對勾股定理進行了證明,其證明用的拼圖,被后人稱為“趙爽弦圖”. 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在我國北京舉行,“趙爽弦圖”被采納為大會的會標(如圖1),這是對我國古代數學輝煌成就的充分肯定.

在國外,對于勾股定理較普遍的稱法是畢達哥拉斯定理.相傳,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到朋友家作客,受朋友家地板圖案的啟發發現并證明了“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當時畢達哥拉斯從平淡無奇的方形地磚密鋪的地板發現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的奧秘,繼而思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類似的性質.通過探究,畢達哥拉斯想出了一種非常簡潔的證明方法:如圖2,小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拼成的兩個大正方形面積相等,各去掉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剩余部分的面積相等,即可得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長a、b和斜邊長c滿足a2+b2=c2,也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這種證明方法在數學上還稱之為“無字證明”呢!

據說,畢達哥拉斯在完成這一定理的證明之后欣喜若狂,殺牛百頭以示慶賀.因此這一定理還獲得了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稱號——百牛定理.后來,古希臘的另一位數學家歐幾里德(Euclid)在編著《幾何原本》時,認為這個定理是畢達哥拉斯最早發現的,因而稱之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為了紀念畢達哥拉斯學派,1955年希臘曾經發行了一枚紀念郵票(如圖3),圖案由三個棋盤排列而成,顯示的正是勾股定理的信息.
事實上,在很多國家都有關于勾股定理內容的記載.據了解,在現有的記載中,我國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的.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提出這樣一個想法:凡是有文明存在的地方,都應該會發現勾股定理.于是,他建議將反映勾股定理的圖形(勾三股四弦五)發送到太空去,尋找是否有外星人的存在.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