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變異性在老年抑郁癥中的變化及意義
吳斌王濤李曉麗
(許昌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河南許昌461000)
第一作者:吳斌(1978-),女,副主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腦血管疾病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抑郁癥患者24 h動態心電圖(DCG)心率變異性(HRV)的變化及意義。方法用三道生理記錄儀分別對31例老年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療前后、28例無心理障礙患者DCG波形進行記錄。將檢出DCG進行 HRV時域和頻域分析。 結果抑郁癥組31例HRV時域參數正常R-R間期標準差正常R-R間期平均值標準差(SDNN)、正常R-R間期平均值標準差(SDANN)、Ln(pNN50)、正常R-R間期標準差平均值(SDNN index),頻域參數總功率(TP)、低頻功率(LF)、高頻功率(HF)、歸一化的低頻功率(LF norm)、歸一化的高頻功率(HF norm)、LF/HF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經抗抑郁治療后抑郁癥組HRV時域和頻域參數顯著上升(P<0.05)。 結論老年抑郁癥患者HRV明顯降低,說明機體自主神經系統對心率的調控作用受損,迷走神經興奮性過低和(或)交感神經興奮性過高。抗抑郁治療對HRV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關鍵詞〔〕抑郁癥;心率變異性(HRV)
中圖分類號〔〕R749.92〔文獻標識碼〕A〔
抑郁癥是老年病中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近年來,心理行為因素與冠心病發生發展的密切相關性已逐漸被臨床醫師所接受〔1〕。國外很多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抑郁,而抑郁也可以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并對疾病的預后產生影響,認為抑郁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及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2〕。抑郁癥與冠心病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完善的理論來明確闡述。本文通過測定老年抑郁患者24 h 動態心電圖(DCG)的心率變異性(HRV)分析來探討抑郁癥與冠心病之間的聯系。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抑郁癥組(實驗組):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間在許昌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及鄭大一附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心理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2級或因子分≥3分及老年Zung抑郁量表≥21分者;②年齡≥60歲,無酒精和藥物濫用史;③首次發作,近1年內未服用過任何免疫調節劑、抗抑郁藥、鋰鹽等;④未接受過電抽搐治療;⑤近1個月內無感冒、發燒等感染性疾病史;無內分泌疾病、心肝腎等嚴重軀體疾病;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及心電圖等實驗室檢查無異常。男15例,女16例,平均年齡(67.2±5.6)歲。性別、年齡無顯著差別(P>0.05)。對照組:與實驗組同期選擇28例身心健康的正常老年人,要求均無精神病家族史,無酒精和藥物濫用史,近1個月內無感冒、發燒等感染性疾病史。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齡(66.8±5.3)歲。兩組性別、年齡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參與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樣本采集DCG波形的記錄:實驗室環境要求安靜,光線柔和,溫度保持在20℃~25℃。近2 w內不服用任何影響血壓、心率的藥物,實驗前1 d不飲濃茶和含咖啡因、酒精的飲料,不進行劇烈運動,并進行心臟聽診及心電圖檢查,有異常者排除。被試對象進入實驗室后先休息10 min后再開始進行DCG及HRV生理檢測。電極置于患者四肢前端,用四道生理記錄儀進行記錄。
1.2.2測定方法HRV的測定:HRV是指在心電圖上竇性心律2個連續R波間隔的標準差。HRV分析方法可分為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時域分析法是對采集到的竇性心搏的R-R間期的時間序列信號,按照時間順序或者心搏順序排列的R-R間期的數值直接進行統計學或幾何學分析,包括 :①正常R-R間期標準差(SDNN);②每5 min 正常R-R間期平均值標準差(SDANN);③每5 min 正常R-R間期標準差平均值(SDNN index);④相鄰正常R-R間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⑤相鄰正常R-R間期差值大于50 ms的計數占總R-R間期計數的百分比(pNN50)。頻域分析法是將記錄的R-R間期的時間序列心電信號作快速傅立葉換算(FFT)變換到頻率域上,得到心率功率譜,并對頻譜進行分析。包括5 min內的:①總功率(TP,0~0.40 Hz),②極低頻功率(VLF,0~0.03 Hz),③低頻功率(LF,0.03~0.15 Hz),④高頻功率(HF,0.15~0.40 Hz)。⑤規一化的低頻功率(LF norm),⑥規一化的高頻功率(HF norm),⑦低頻功率與高頻功率比值(LF/HF)。
2結果
2.1兩組時域參數比較實驗組的HRV時域參數SDNN、SDANN、Ln(pNN50)、SDNN index明顯低于對照組;Ln(RMSSD)高于對照組,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抗抑郁治療后實驗組HRV時域參數較治療前顯著上升(P<0.05)。
2.2兩組頻域參數比較頻域參數TP、LF、HF、LF norm、HF norm、LF/HF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抗抑郁治療后實驗組HRV頻域參數較治療前顯著上升(P<0.05)。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HRV時域參數的比較 ± s)
與同組治療后比較:1)P<0.05,下表同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HRV頻域參數的比較 ± s)
3討論
HRV反映了血液循環動力學改變或存在其他生理干擾時自主神經系統改變心率的能力,即交感神經和迷走感神經在心率調節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平衡關系,是反映交感與迷走神經張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標〔3~5〕。HRV分析的本質就是對竇性心律不齊的程度的定量分析〔6〕,可分為時域分析、頻域分析和非線性分析三類。時域分析的結果,對自主神經系統對心率的調控作用做出總的評價,數值愈高,提示迷走神經張力對心率的調控作用愈高〔7〕;頻域分析(或稱頻譜析)能比較細致、客觀的研究和觀察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在心臟自主神經中的意義〔8〕。非線性分析方法很復雜,目前相關的理論仍在發展中,還很不完善,需要更多的臨床實踐進行驗證,本研究暫不采用此分析方法。HRV的分析是目前臨床上認為能定量分析自主神經功能的唯一方法〔9〕。異常的HRV提示自主神經系統的損傷,HRV降低與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關,可以作為遠期心血管事件獨立的預測因素〔10〕。老年抑郁癥患者心臟電生理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迷走神經受損或交感神經活性增強,本研究顯示老年抑郁癥患者的HRV時域參數SDNN、SDANN、Ln(RMSSD)、Ln(pNN50)、SDNN index明顯低于正常人;頻域參數TP、VIL、LF、HF、LF/HF明顯低于正常人。HRV還可作為評價藥物治療對自主神經系統平衡影響的藥理方法之一。本研究顯示老年抑郁癥患者在抗抑郁藥物治療后HRV時域和頻域參數較治療前顯著上升。在臨床HRV可作為評價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可靠方法,在判斷多種心血管疾病及預后方面有一定意義,且與心源性猝死等有較好的相關性,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一種可信的預報指標。HRV還可作為評價藥物治療對自主神經系統平衡影響的評價指標。檢測HRV的方法有很多種,但目前有文獻報道顯示,DCG是最可靠而敏感的非侵入性HRV檢測手段,HRV作為一種定量、無創、經濟、可重復應用的心血管自主神經測定的手段,在老年抑郁癥與心血管疾病應用中具有很大前景。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HRV對策專題組,已作出有關HRV檢測和臨床應用的建議,可供研究者及臨床工作者借鑒。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個發展成熟的HRV應用體系必將會成為臨床醫生非常有用的工具之一,服務于臨床。
4參考文獻
1Rahman S,Matthew MB,Aseem V.C-Reactive protein and vulnerability to mental stress-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J〕.Mol Med,2006;19(6):269-74.
2Honig A,Maes M .Psychoimmunology as a conllllon pathogenetic pathway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depression and cardlac death 〔J〕.Behav Med,2000;73(3):660-4.
3Carpeggian C,L'abbate A,Land P,etal.Early assessment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s predictive of in-hospital death and major 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action〔J〕.Int J Cardiol,2004;96(3):361-8.
4富路,池洪杰.心率變異性的應用及評價〔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1;21(5):269.
5Grimm W,Herium I,Muller HH,etal.Valu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to predict ventricular arrhymia in recipients of prophylactic defibrillators with idil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hathy〔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3;26(1):411-5.
6房愛萍,王昕.伴抑郁癥或焦慮癥心血管疾病者心率變異性及心律失常分析〔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5;14(3):182-3.
7Adamson PB, Smith AL, Abraham WT,etal.Continuous autonomic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prognostic valu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measured by an implante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drvice〔J〕.Circulation,2004;110(16):2389.
8Soejima K,Akaishi M,Meguro T,etal.Age-adjust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s an index of severity and prognosis of heart failure〔J〕.Jap Circ J,2004;64(1):32-8.
9Carney RM, Freedland KE.Depression, mortality and medical 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Biopsychiatry,2003;54(3):241-7.
10孫瑞龍,吳寧,楊世豪,等.心率變異性檢測臨床應用的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4):252-5.
〔2013-12-09修回〕
(編輯趙慧玲/曹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