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張瑾王少亭楊宏胡曉舟張燕安旭斌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腎病風濕科,河南鄭州450052)
摘要〔〕目的研究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23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方法收集該院腎病風濕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療的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80例,分為透析組(45例)和非透析組(35例),同時選擇在該院體檢正常、具有可比性者50例作為對照組,檢查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有無頸動脈粥樣硬化,比較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與無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及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的基本指標,分析FGF23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結果血紅蛋白(HBG)、白蛋白(ALB)、甲狀旁腺激素、C反應蛋白(CRP)以及FGF23在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與健康對照組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檢查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42例(52.5%),無頸動脈粥樣硬化有38例(47.5%),其中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平均年齡、收縮壓、吸煙史比例、糖尿病比例、CRP水平、FGF23水平均高于無頸動脈粥樣硬化(P<0.05),其他指標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FGF23與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間有正相關趨勢(r=0.679,P=0.000)。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年齡、收縮壓、糖尿病以及FGF23是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結論患者血清FGF23水平與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在合并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起著重要作用,可以把血清FGF23水平變化作為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關鍵詞〔〕慢性腎臟病;FGF23;頸動脈粥樣硬化
中圖分類號〔〕R543.4〔文獻標識碼〕A〔
第一作者:張瑾(1972-),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腎臟病研究。
慢性腎臟病是由各種原因導致腎臟結構或者功能障礙等疾病發生,病情分為五期〔1〕。心血管病變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并發癥和最常見的死因,隨著腎功能的不斷惡化,心衰的患病率明顯增加,至尿毒癥期可達65%~70%,心力衰竭是尿毒癥患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其中經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鈣化程度比透析前患者更重,動脈粥樣硬化往往發展更為迅速〔2〕。FGF23是FGF異構體之一,動脈硬化灶中起作用的主要是bFGF。FGF被認為是病灶形成促進因子,但從修復角度看它也有有利的一面〔3,4〕。本文擬分析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FGF23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腎病風濕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療的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在60~85歲,平均(72.45±5.79)歲,其中腎小球腎炎33例、糖尿病腎病20例、高血壓腎病17例、多囊腎6例、其他原因腎病4例,按照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有無透析分為透析組(45例)和非透析組(35例),透析組透析方式為血液透析,規定透析時間在半年以上,透析3次/w,4 h/次。同時選擇在我院體檢正常、具有可比性者50例作為對照組。
納入標準:①病例符合中晚期慢性腎臟病臨床診斷標準,并且年齡40~85歲,對照組的選擇至少在性別比、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具有可比性。②病例不患有其他嚴重并發癥或者內分泌性疾病。③所有病例預期生命時間在1年以上,對照組要體檢健康或者無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病史。④符合倫理道德,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或者具有與腎臟疾病具有相同危險因素病史不能選擇為對照組,以及病例合并患有免疫系統疾病或發生嚴重感染。②正在服用可能影響研究效果和結局的藥物的患者,免疫抑制性疾病。③凡對本次試驗不依從、不配合以及有可能拒絕參加試驗者。④試驗過程中不按照規定進行檢查,或者在調查過程中采用了其他的治療的措施的患者。⑤在治療過程中病情突然的加重不能再參加試驗者。
1.2儀器與試劑全自動化學免疫分析儀購自石家莊邁創科技有限公司;免疫比濁儀購自上海卓茵醫療儀器有限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購自深圳市庫貝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聯免疫試劑盒FGF23試劑盒均購自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速離心機購自金壇市普瑞斯機械有限公司;彩超多普勒超聲檢測儀(Technos MPX DU6型),購自意大利百勝醫療,檢測參數探頭頻率為10 MHz,分辨率為0.1 mm。
1.3研究方法
1.3.1生化指標和一般指標檢測所有患者在實驗前均記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MI)、血壓、吸煙史等一般資料信息;在患者進入實驗接受透析或者治療之前留取空腹靜脈血,實驗室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紅蛋白(HBG)、血清肌酐(Cr)、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總膽固醇(TC)、血清鈣、磷等生化指標。應用全自動化學免疫分析儀檢測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應用免疫比濁儀檢測C反應蛋白含量(CRP)。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FGF23水平:首先抽取靜脈血3 ml,在3 000 r/min離心10 min,留取上清液,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測定。
1.3.2頸動脈檢查彩超多普勒超聲檢測儀檢查頸動脈血管,檢查內容主要有:血管內膜、形態有無異常(斑塊、狹窄、閉塞)、測量斑塊大小、內膜中膜厚度以及要注意血流方向性質,或者估算流速等,超聲的檢查由專業的超聲醫生進行,并且指標均檢查3次,取平均值。頸動脈內膜增厚判斷標準:正常情況下內膜中膜厚度<1 mm,在血管分叉處>1 mm,大于正常值就可以判斷為血管內膜增厚;粥樣斑塊判斷:首先判斷斑塊類型(扁平斑、軟斑、硬斑、復合型斑),血管內膜凸向管腔動脈壁增厚比相鄰區域增厚至少大于50%。
1.4研究指標慢性腎臟病分期標準,根據腎小球濾過率(GFR)水平分期:1期腎功能正常或者微量蛋白尿,GFR≥90 ml·min-1·1.73 m-2;2期具有輕度慢性腎衰竭癥狀,GFR 60~89 ml·min-1·1.73 m-2;3期具有中度慢性腎衰竭癥狀,GFR 30~59 ml·min-1·1.73 m-2;4期表現為重度慢性腎衰竭癥狀,GFR 15~29 ml·min-1·1.73 m-2;5期表現為末期腎臟病變或者極重腎衰竭癥狀,GFR<15 ml·min-1·1.73 m-2。
2結果
2.1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與對照組基本指標比較HBG、ALB、甲狀旁腺激素、CRP以及FGF23在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與健康對照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性別、平均動脈壓、吸煙史、血清鈣、磷等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與對照組基本指標比較 ± s)
2.2頸動脈粥樣硬化檢查經過檢查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42例(52.5%),無頸動脈粥樣硬化38例(47.5%)。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平均年齡、收縮壓、吸煙史比例、糖尿病比例、CRP水平、FGF23水平均高于無頸動脈粥樣硬化(P<0.05),其他指標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FGF23與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相關性分析頸動脈粥樣硬化應用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衡量,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有42例。FGF23與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呈正相關趨勢(r=0.679,P=0.000),見圖1。
2.4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以HBG、ALB、甲狀旁腺激素以及平均年齡、收縮壓、吸煙史比例、糖尿病比例、CRP、FGF23為自變量,以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為因變量(Y),進行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其中年齡、收縮壓、糖尿病以及FGF23是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均P<0.05)。

表2 合并與無頸動脈粥樣硬化組基本指標比較 ± s)

圖1 FGG23與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的散點圖
3討論
慢性腎臟疾病發生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間質病變等〔5〕。在發達國家,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已成為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國,這兩種疾病在各種病因中仍位居原發性腎小球腎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顯增高趨勢〔6,7〕。慢性腎臟疾病主要臨床表現及并發癥有胃腸道癥狀、胃與十二指腸炎癥、潰瘍、出血、心血管病變、神經肌肉系統癥狀、內分泌功能紊亂等,其中心血管病變是主要和致死的重要原因〔7,8〕。FGF23是最近新發現調節因子,也是現在研究最多主要通過調節體內相關激素(比如血清磷)水平促進血管細胞增生等作用,所以FGF因子在病灶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9,10〕。FGF23是由骨細胞與骨成纖維細胞產生和分泌的因子,它的作用是修復損害的內皮細胞,能夠促進新血管形成。FGF23促進近端腎小管的NA-P轉運蛋白的胞吞作用增加磷酸的外分泌;抑制1-α羥化酶與催化24-羥基酶的合成,從而降低血液中1,25-雙羥基維生素D濃度,減少腸道中磷酸鹽的吸收〔11〕。有研究〔12,13〕表明慢性腎臟病人FGF23與左心室肥厚、血管功能性障礙以及動脈硬化癥等有一定關聯,并且相同研究中在磷血漿水平保持穩定的情況下,FGF23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很難判斷這一結果由血漿磷水平的變化影響而導致。
綜上,筆者認為可以把血清FGF23水平變化作為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指標之一,也可以作為臨床上評價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治療效果和預防效果的主要指標。
4參考文獻
1付麗娜,陳孟華.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和eGFR關系的性別差異〔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2;34(7):687-91.
2曹娟,印荻,章旭,等.中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4;22(6):595-7.
3曾穎.腹膜透析患者血漿FGF-23與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結構、功能的相關性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4張敏芳,顏佳毅,朱銘力,等.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可預測慢性腎臟病中晚期患者冠狀動脈鈣化的發生及不良預后〔J〕.中國血液凈化,2013;12(10):547-9.
5盛文芳,洪斌,張政,等.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動態脈壓與冠心病并發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3):461-3,479.
6殷鶯.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與腎臟磷代謝研究新進展〔J〕.中國血液凈化,2010;9(5):276-9.
7Craver L,Dusso A,Montserrat Martinez-Alonso M,etal.A low fractional excretion of Phosphate/Fgf23ratio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in stage 3 and 4 kidney disease patients〔J〕.BMC Nephrol,2013;14(1):221.
8Kitagawa M,Sugiyama H,Morinaga H,etal.A Decreased level of serum soluble klotho is an independent biomarker associated with arterial stiffnes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PLoS One,2013;8(2):e56695.
9Balci M,Kirkpantur A,Gulbay M,etal.Plasma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 levels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Hemodial Int,2010;14(4):425-32.
10Suvi T,Heini JK,Virpi EK,etal.Associations among total and food additive phosphorus intake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a middle-aged population in Southern Finland〔J〕.Nutr J,2013;12(1):94.
11Shimadat T,Hasegawah H,Yamazakiy Y,etal.FGF-23 is a potent regulator of vitamin D metabolism and phosphate homeostasis〔J〕.J Bone Miner Res,2004;19(3):429-35.
12陳孜瑾.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與慢性腎臟病的預后〔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1;31(6):791-5.
13Larsson TB.The role of FGF-23 in CKD-MB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riend or foe〔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0;25(51):1376-81.
〔2014-05-09修回〕
(編輯李相軍/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