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萍,徐濟恒,章艷珍,查結祥,吳嵐艷
(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黃山 245000)
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設置對護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
韓艷萍,徐濟恒,章艷珍,查結祥,吳嵐艷
(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黃山 245000)
營養與膳食;營養知識;課程設置;營養教育
護理專業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主要體現在他們將來職業的特殊性。作為護理專業的學生,要想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更周到地服務患者,首先自身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還應掌握豐富的膳食營養知識,以便指導患者合理飲食。而目前我國臨床護士營養知識相對缺乏,不能有效承擔患者營養教育的任務[1],因此,豐富護理專業學生的營養知識、端正其營養態度以及培養其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護理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護生對營養知識的認知程度,探討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設置對護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為學校開展營養健康教育提供依據,現介紹如下。
1.1 調查對象
黃山市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接受過營養與膳食課程學習和未接受過此課程學習的在校女生共計450名。
1.2 調查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抽取的方式,對護生進行問卷調查。
1.3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1)一般情況:年齡、體重、身高、BMⅠ。(2)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營養知識共14題(答對8題及以上為及格),有對、錯兩種選項,總分在1~14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營養知識掌握越好;營養態度共8個條目,總分在0~26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態度越積極;營養行為共8個條目,總分在0~33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行為越良好。
1.4 資料收集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43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7%。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Epidata建立數據庫并錄入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定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對營養知識的影響
護理專業女生的營養知識得分最低3分,最高14分,平均(10.18±2.36)分。營養知識總體知曉率為74.4%,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內容的知曉率為52.2%。已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得分明顯高于未開設該課程的護生(P<0.05),見表1。
表1 護生營養知識得分比較(±s,分)

表1 護生營養知識得分比較(±s,分)
課程開設情況已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未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人數214 221得分11.51±1.85 9.43±2.26 10.462 tP 0.000
2.2 對營養態度的影響
護理專業女生的營養態度得分最低6分,最高18分,平均(13.94±2.16)分。已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認為“營養對健康有影響”的比例高于未開設該課程的護生(P<0.05),且前者能更好地調節自己的心情而不影響食欲(P<0.05),詳見表2。

表2 護生營養態度情況比較[n(%),人]
2.3 對營養行為的影響
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不吃營養品、不吃夜宵的比例分別為69.2%、36.9%,均高于未開設該課程的護生(50.7%、28.1%),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進行營養宣教的比例(51.4%)低于未開設該課程的護生(65.2%),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平均每月飲食消費<500元的比例(71.0%)高于未開設該課程的護生(57.5%),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護生營養行為情況比較[n(%),人]
營養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營養教育課往往讓位于其他專業課程,就拿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來說,營養與膳食課程也只是輔助考查課程。除了醫學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會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在我國開展的營養教育主要側重于中小學階段。大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后期,加之學習負擔加重、戶外活動增加,因此更需要各種營養素的攝入[2]。
本次研究以黃山市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女生為研究對象,分別對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和未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進行營養知、信、行(KAP)調查。結果表明:在營養知識上,已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營養知識得分明顯高于未開設該課程的護生(P<0.05),這與國內大部分的研究結果一致[3-6],說明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設置對于提高護生的營養知識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良好的營養態度有助于主動獲取營養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調查顯示,雖然已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比未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具有相對積極的營養態度,但是日常飲食中前者“重視自己的營養和膳食”、“膳食不合理愿意改變飲食習慣”的比例(61.2%、75.7%)均低于后者(66.1%、83.7%),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調查顯示,已開設和未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都具有較好的營養行為。但調查中還發現,已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參與營養宣傳的比例卻低于未開設營養與膳食課程的護生(P<0.05),這種矛盾的現象提示正確的營養知識在引導良好行為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其他的影響因素,如心理、家庭教育等[4]。因此,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養教育,將更有利于引導護生改正不良的飲食行為[7-8]。
研究顯示,黃山市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營養知識還不夠豐富,營養態度和營養行為有待改善。所以,應加強該專業營養健康教育,要讓護生將營養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當中。
[1]賈云華,徐建萍.臨床護士營養知識、信念和行為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9,23(2):299-300.
[2]李淑玲.某高職院校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現況及干預效果評價[D].濟南:山東大學,2013.
[3]陳敏,李建慶,紀曉晨,等.遼寧省大連市4所高校大學生營養知信行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0,26(6):484-485.
[4]李恒,吳偉琦.營養課程設置對湛江師范學院在校生營養知信行的影響[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30(3):66-69.
[5]孫錦峰,李星,胡小靖,等.河南某高校大學生營養KAP調查及干預效果[J].鄭州大學學報,2011(5):766-768.
[6]徐素萍,劉君,劉世民,等.佳木斯大學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6):82-84.
[7]翟艷麗,張印紅,張格祥,等.蘭州地區2所高校學生營養知識和態度現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7(6):496-497.
[8]周鵬,孫建平,顧萍,等.不同健康傳播方式對居民營養知信行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07,23(11):834-835.
G526.5
B
1671-1246(2015)08-0122-02
安徽省高等學校校級質量工程教學研究一般項目(2012jxyj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