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平,石 嬙(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40)
?
醫院婦產科剖腹手術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調查
馬小平,石 嬙
(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40)
【摘要】目的 調查抗菌藥物在婦產科剖腹手術圍手術期的應用情況,旨在規范抗菌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方法 隨機抽取2014年7月~10月臨床資料完整的婦產科剖宮產圍手術期患者511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剖腹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頻次、使用率以及聯合用藥情況。結果 511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藥物503例,使用率98.43%,預防用藥占99.59%,治療用藥占0.41%;其中以注射用頭孢替安、注射用氨曲南等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最高。另外,抗菌藥物單用498例,使用率99%;二聯5例,使用率1%;更換用藥39例(7.75%);總應用合理為168例,不合理335例,不合理率為66.60%。結論 我院剖腹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不太合理,存在著用藥品種及用藥時機選擇不恰當等問題,應進一步加強監管,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關鍵詞】婦產科;圍手術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剖腹手術圍手術期治療方法,廣泛被應用于臨床,但該類手術部位極易發生感染,因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對于預防感染、延緩細菌耐藥及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選取我院2014年7月~10月剖宮產住院患者511例作為研究對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術前已有感染或術后出現與手術無關的感染患者,統計剖腹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頻次、使用率及聯合用藥情況進行全面匯總分析。
2.1 一般情況
511例患者中,婦科156例,產科355例,年齡17~68歲,平均年齡(45.6±2.11)歲;Ⅰ類手術156例(30.53%),Ⅱ類355例(69.47%),以Ⅱ類手術切口較多;使用抗菌藥物503例,使用率98.43%。
2.2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我院抗菌藥物的應用合理者168例(33.40%),不合理335例(66.60%)。可見,我院2014年7月~10月婦產科剖腹產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應用合理率33.40%,其中主要為預防使用品種選擇不合理和用藥時機選擇不當等問題造成。見表1,表2。

表1 使用抗菌藥物時機統計

表2 使用抗菌藥物強度統計
3.1 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必要性
正常情況下,菌群相互抑制,處于平衡狀態。當手術等外界因素打破了平衡可造成菌群失調,術后感染。抗菌藥物在婦產科剖腹手術圍手術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明確指征的前提下如何選擇適宜的抗菌藥物、合適的藥物劑量、以及適當的療程來控制感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避免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已成為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1]。
3.2 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適應癥
參照衛生部《剖宮產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實施細則》及外科手術的切口分類標準[2],剖宮產手術屬于Ⅱ類手術切口,易發生感染,故需預防用藥。Ⅰ類手術切口一般首選第一代頭孢菌素作為預防用藥,對β-內酰胺類過敏的患者,也可選克林霉素預防葡萄球菌的感染[3],選氨曲南預防革蘭陰性桿菌感染。
3.3 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品種的選擇
預防應用抗菌藥物,原則上選擇廣譜、有效、經濟、安全,對大多數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藥物,頭孢菌素是最佳的首選藥物[4]。我院2014年7月~10月婦產科剖腹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應用統計顯示,使用率最高的是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其次是注射用氨曲南和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氨曲南預防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偏高,我院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選擇不符合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實施細則。甲硝唑在乳汁中的濃度與在血液中的濃度相似,建議用藥期間人工喂養[5]。
3.4 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時機
要嚴格把握預防用藥的時機,應在切開皮膚前30 min或在麻醉誘導時開始用藥。剖宮產手術一般在鉗夾臍帶后立即靜脈用藥,我院503例患者中只有241例符合要求。
3.5 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療程
一般應短程用藥,術后不必再用藥,若有明顯感染者,可再用1~3次,特殊情況可延長至48 h。我院使用基本合理。
經分析發現,我院婦產科剖腹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應用合理率僅為33.40%,主要存在著選擇藥物品種不合理,用藥時機不合理,頻繁換藥等不合理現象,針對存在的問題,今后還需進一步加強剖腹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監管,確保用藥的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朱淑平,宮 建,胡春秀,等.三級甲等醫院婦產科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治療方案的調查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2012,08(3).
[2] 衛生部醫政司.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S].2012.
[3] 廖 藝,陳 英.3種清潔手術干預前后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3):230-232.
[4] 周 華,趙玉民.基層醫院婦科219圍手術期患者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09.
[5] 吳朝陽,趙玲萍,陳 星.350例婦產科住院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1,5(28):472-474.
婦產科的護理工作關系著整個科室母嬰的安全與健康,也關系著科室未來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發展與進步。近些年,醫院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安全管理工作因此會容易出現疏漏的地方,并且婦產科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直接影響著新生命的生存情況,因此,加強對婦產科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很有必要。
由于婦產科護理工作存在著風險大、變化快以及對技術要求高的特點,容易出錯的環節有很多,因此,加強對潛在安全隱患的管理,提升婦產科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完善各種硬件設施的配備,加強對科內環境的清潔,保持環境的整潔,避免院內交叉感染情況的發生,只有這樣才可以加強新生兒、產婦的安全,才能從整體上提升我科的護理質量。
本研究中,加強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之后,第二階段的滿意程度顯著優于第一階段,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加強對婦產科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婦產科的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同時對提高護理工作的水平以及維護患者的健康與安全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1] 喻 霞.婦產科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1):689-690.
[2] 劉彩豐.婦產科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0, 08(20):338-339.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