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學良
【摘要】與時俱進是思想政治教育強大生命力的靈魂,當前,新媒體已經成為包含社會歷史文化、人類群體心理、國內外經濟發展等信息交匯的新時代命題。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多種輿論和載體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修養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實踐活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如何融入新媒體,應用新媒體便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隨著媒體與網絡的迅速發展,網絡信息平臺已逐漸融入大學生生活、學習、社會實踐之中。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兩個環境:一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復雜化,工作模式受到極大影響,也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產生了影響:二是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在信息內容與形式、收集與傳播等方面發生變化,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適應新形勢,善于使用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觀念的培養。
一、新媒體的含義及特征
新媒體是于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P.Goldmark首次提出。新媒體是指建立在互聯網和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基礎之上,發揮傳播功能的媒介總和。具備了傳統媒體,包括報紙、電視等功能,還具備實時性、互動性、擴展性等新的屬性。數字化技術滲透在新媒體的各個環節,在信息傳輸方面,數字信號代替了傳統的模擬信號,而信息傳輸設備也高度適應這一變化,從傳統的電子傳輸轉變為光學信號傳輸,光纖代替了過去的金屬導線,在信息加工方面,傳統媒體由模擬性的信息組成,而新媒體有非常精確的數位化的信息組成。在基本功能方面,新媒體的交互性更強,新媒體在使接受者接收信息的同時,具備了接受者與傳播者交流信息的功能,甚至使接受者轉變為傳播者。同時,新媒體在服務目標方面實現了個性化,能夠適應市場需求,能夠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二、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
新媒體在內容選擇方面增強了大學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性。大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聽老師的講解,而且可以在課后通過網絡自行搜集資料,包括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理解,以及一些原始資料。新媒體不但集合了傳統媒體的特質,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檢索學習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是語音、視頻和動畫,使得學習過程更生動、更靈活。從而使教學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另外,新媒體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平臺,運用靈活的教育手段以及多種教育渠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溝通機制,提高了教育成效。但新媒體環境,信息傳遞迅速,且信息內容真偽難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問題。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路與途徑
(一)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運用傳播學理論,結合新媒體構成要素與特點,發揮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和發展,運用教育學的基本原理研究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目標、基本原則、基本方法等。高校校園媒體包括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兩大類,因此,必須加強新舊媒體之間的交互。目前,高校校園媒體之間聯系不足,沒有互動與關注,這種分散的宣傳和報道,無法在多數學生之間引起廣泛的影響,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二)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為提高其實效性,必須充分與新媒體結合起來,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把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必須把說服力和吸引力結合起來,而技術手段是藝術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保證。首先,運用新媒體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通過新媒體了解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針對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上的需要更新教學內容,關注現實問題,回答現實問題,才能吸引學生。此外,校園媒體應用正確的人生觀,積極的態度,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新媒體的陣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除了學校以外,市場是同樣重要的一支力量,學校主體和社會主體共同構成了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的主體。學校發展和建設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內涵極為豐富,包括法律、道德、歷史、哲學、黨的理論和形勢政策教育,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堅定的自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四、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化,是全社會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共同命題,新媒體化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接班人的需要,也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生力軍。新媒體說到底只是一種工具,一方面它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它只是傳媒的一種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還是思想理論本身,在對理論的講授和宣傳上,既要構建完整的理論體系,又要體現自己的研究專長。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基本要素絕不能片面理解,當我們把它的固有規律和新媒體的先進理念結合起來,一定能符合時代的要求,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