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帖
摘 要: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民營企業家經濟在國名經濟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內部也出現很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勞資關系不和諧,勞動保障機制不夠科學合理。對于民營企業勞資關系不和諧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其主要為勞資雙方地位不對等,企業工會難以起到實質性作用,同時很多地方政府也只為了追求經濟增長而存在著執法不嚴、監管不力情況。對于勞資關系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促進民營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為我國和諧社會建設作出貢獻。
關鍵詞:民營企業;和諧;勞資關系;勞動保障
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數量不斷上升,民營企業經濟發展呈現蓬勃之勢,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在國民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經濟已經占到國民經濟總量的2/3,民營企業上繳的稅額總量也占到財政總收入的60%。無論從那個方面來看,民營企業都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民營企業能否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民營企業內部關系是否和諧,會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影響我國經濟發展,而在民營企業運營中,勞資關系是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現在我國民營企業的勞資關系非常不和諧,存在著很大的利益糾紛問題,勞資關系方面的矛盾沖突非常嚴重,因此構建起和諧的勞資關系對于民營企業發展意義非常重大,這需要政府、企業以及工會組織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勞動保障機制,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出一個和諧的氛圍。
一、我國民營企業勞資關系不和諧現狀
1.勞動報酬低,存在著嚴重的工資拖欠現象
我國工人階級的工資報酬一直都比較低,而在民營企業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勞動者更加難以獲得理想的報酬,工資不斷被打壓,加薪措施遲遲不肯付諸實施。有很多民營企業都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來給職工發放工資報酬。此外,民營企業員工還面臨著嚴重的工資拖欠情況,很多民營企業老板為了個人利益而扣押員工工資,甚至在公司面臨運營危機時,管理者攜款逃跑,員工工資也一起被騙。
2.勞資關系地位不平等
在我國民營企業中,家族現象非常明顯,集權程度高,企業主擁有者決策權、管理權等諸多權利,而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員工卻無法起到控制企業運營的權利,在民營企業內部盡管建立起工會、黨組織等機構,但是卻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權利,在民營企業中所起的作用很小,也難以改變員工與老板之間的嚴重不平等現狀。
3.工作環境差,保障措施不足
在很多民營企業中,企業主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愿意過多地購買新設備,生產工藝落后,員工工作環境差。有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一些化工廠、造紙廠,員工常年遭受到有毒、有害氣體的侵蝕,噪音、粉塵現象非常嚴重,這對于員工的身體健康帶來諸多影響,再加上企業為員工投入的勞動保護資金太少,缺乏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在民營企業中事故出現的頻率非常高。而在員工出現工傷之后,民營企業又 缺乏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給予員工的資金補償更是非常少,從而造成工人在出現事故之后生活難以為繼。
4.社會保障措施低下
有很多民營企業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不為員工辦理各種保險,當員工出現傷殘、疾病或者是失業之后都無法得到社會保障,從而就很容造成民營企業勞資關系緊張。此外,盡管有些民營企業為員工辦理社保,但是覆蓋面也很窄,無法使得所有員工都享受到這一福利。
5.工人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民營企業常常為了企業自身利益而剝削員工,延長員工的工作時間,剝奪休假權,逼迫職工加班,而我國關于勞動者保護權益方面的法律體系不太完善,再加上維權程序繁瑣,導致工人自身權益遭到損害時也不愿意運用法律進行維權。民營企業隨意侵犯職工人權,體罰工人,侮辱員工人格等無疑都加重了民營企業勞資關系緊張程度,勞資雙方關系嚴重不平等,工人始終處于弱勢地位,自主權利低下。
二、民營企業勞資關系不和諧的原因分析
在民營企業內部出現勞資關系不和諧的成因有很多,不但包括政府、企業、工會等階層因素,同時在勞動者自身方面也有諸多原因,除了制度、政策不夠科學完善之外,還有政府監督不力等。將這些原因概括起來,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勞資雙方市場地位不平等
隨著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的不斷膨脹,農村剩余勞動力現象越來越明顯,開始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導致生產加工行業中的勞動力供過于求,勞動力出現貶值,同時競爭也更加激烈,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就業難問題。這些情況的出現導致勞資關系不平等現象愈發嚴重,勞動力更加成為弱勢一方。而企業主有著更為自由的決策權與控制權,在勞資關系中的強者地位更加難以撼動,有著充分的支配性,而勞動者只能受雇于企業主,靠出賣勞動力獲得生存所需的各項資本,處于絕對的劣勢地位。此外,由于在勞資關系方面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民營企業有著更多的信息來源渠道,可以獲取大量的勞動力信息,因此就為資方雇傭勞動力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也可以壓低員工的工資水平,以更低的薪酬待遇獲得更多的勞動力資源。在這樣的勞資雙方市場地位不對等情況之下,勞動力不得不靠延長勞動時間來獲取足夠的薪酬,而且也面臨著更少的勞動保障體系。勞動者在勞資關系中沒有話語權,自身利益被剝奪,付出無法得到該有的回報,從而使得勞資關系不和諧情況更加嚴重。
2.地方政府對于民營企業監管不力
有很多地方政府都一味追求經濟增長,在績效考核中經濟增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而民營企業又會給當地經濟帶來突出貢獻,因此地方政府對于民營企業進行監督時也經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存在著執法不力現象,即便是民營企業有違規情況出現,各地政府擔心影響到績效考核也不愿意過多地懲處民營企業,這無疑助長了民營企業的囂張氣焰,使得民營企業違規現象屢屢發生,法律意識非常淡薄。此外,由于各地政府對于民營企業進行監管時缺乏完善的執行標準,使得相關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無法得以順利實施下去,而且當出現勞資糾紛時,由于處理機制不夠科學合理,處理程序復雜,效率低下,導致勞資糾紛難以迅速得到解決,侵犯勞動者的權益地位,因而也就使得民營企業勞資關系更為不和諧。
3.勞動者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
由于多數的民營企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生產加工企業,因此勞動者學歷程度都很低,文化素質低下,缺乏足夠的法律意識,當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時,有很多勞動者都沒有意識到借助于法律手段進行維護。此外,也有部分勞動者自身存在問題,如誠信缺失、職業道德低下、組織紀律意識不足等,這些也嚴重損害到企業的發展,導致民營企業勞資關系不和諧。
4.民營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夠合理規范
在民營企業中,很多管理制度都是企業主自身所制定的,因此有著很強的隨意性,全憑企業老板所更改,而不考慮勞動者權益。主要有對于勞動者會設置很多懲罰規定,而缺乏必要的獎勵制度,只強調勞動者的義務方面,忽視了企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甚至還有很多企業規章制度與國家法律體系背道而馳,嚴重干擾到法律法規的正常行使,對于勞動者而言也是極其不公平的。不夠科學規范的企業制度也就加重了民營企業勞資關系的不和諧程度。
5.民營企業內部勞動糾紛處理機制不夠完善
在多數的民營企業中都僅僅注重企業經濟利益,而不重視勞動的自身權益。勞動者對于企業管理方式以及福利待遇有所不滿時,也通常沒有很好的表達渠道,而只有將內心的不滿情緒轉換到糾紛中去,這無疑會極大地加重糾紛爭端程度。在民營企業內部出現矛盾糾紛時,雙方都很少能夠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共同協商解決,缺少科學合理的內部處理機制。有很多民營企業在解決勞動糾紛時,以企業內部規定出發進行解決,而不管不顧法律法規,處理程序非常不民主,不顧工會的意見,從而只會加重勞動者的不滿情緒,導致勞資關系更為緊張。
三、構建民營企業和諧勞資關系,完善勞動保障機制的措施
1.勞動保障機制方面內容
勞動保障就是為了使得勞動者權益得到應有的保障而采取的各項措施,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護勞動者權益。現在我國有很多名營企業為了企業主個人或者企業利益而損害勞動者權益,而究其原因,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勞動保障機制不夠完善、健全。如勞動者的各項保險,民營企業常常為了節省費用支出而不愿意為員工辦理各項保險,這也就極大地損害到員工的自身利益,從而導致勞資關系不和諧。因此,要想緩和民營企業的勞資關系,使得民營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首先就要完善我國的勞動保障機制,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勞動保障體系,以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構建民營企業和諧勞資關系
隨著和諧社會的提出,我國社會各界都在為和諧社會共同努力,因此也就引起公眾對于民營企業勞資關系的關注。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當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然而民營企業勞資關系緊張情況明顯與和諧社會發展大背景不相符合。和諧勞資關系的內在要求是建立起一種公平公正、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持續穩定的關系,這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諧勞資關系的建立對于勞動者與企業主都有收益。從完善勞動保障機制方面入手,可以把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的具體措施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是要不斷完善集體協商制度,規范合同制度。當在民營企業中出現勞資糾紛時,最好是采取集體協商措施進行解決,讓矛盾在企業內部得以消化。此外,當勞動者進入到民營企業工作時,首先要簽訂勞動合同,這無論是對于企業主還是對于勞動者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企業主可以依據合同內容來要求員工完成哪些任務,達到何種工作目標,而勞動者也可以在利益受到損害時依據合同規定維護自身權益,當出現勞動糾紛時,也可以有解決的依據。在民營企業內部,還要建立起工會組織,勞動者可以通過工會來向企業主反映企業運營中的問題,企業主也能夠運用工會來掌握勞動者具體的工作情況,便于企業主與勞動者進行有效溝通,緩解矛盾。
二是從政府方面來看,應當在民營企業勞資關系中起到充分的主導作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當出現民營企業勞資糾紛,雙方不得不依據法律解決時,要有完善的法律規定標準,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并且政府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執行,不得徇私枉法、違背事實。此外,政府還要不斷深化勞動體制改革,建立起完善的經濟市場,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就業競爭壓力,避免出現勞動力市場出現惡性競爭。對于勞動力,政府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力的職業素質與綜合能力,增強勞動力的權益維護意識,當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時要有維權能力。
四、結論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得到蓬勃發展,已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并且還有著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但是面對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勞資關系問題,我們也不應該加以回避,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民營企業才可以有著更為穩定的發展,同時也才會給我國經濟增長作出更多的貢獻。總之,只有建立起民營企業和諧勞資關系,完善勞動保障機制,才可以從根本上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促使和諧社會盡快得以建立起來。
參考文獻:
[1]陳伯庚.論構建民營經濟的新型勞資關系[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121-125.
[2]鄭玲敏.我國現階段民營企業勞動關系調整方式研究[D].西南大學,2008.
[3]王強.私營企業和諧勞資關系的表現形式及其實現[J].求實,2010(08):39-43.
[4]常偉.勞動合同法背景下民營企業勞資關系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3.
[5]李天香.民營企業勞動關系法治化與構建和諧社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0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