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社會邁入了蓬勃發展階段。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當前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中小企業比大型企業更具有適應性與創新性。但中小企業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就是會在創業期出現融資困難的現象。本文首先對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在創業期融資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與分析,再對如何促進中小企業創業期的融資效率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中小企業;創業期;融資策略
一、引言
無論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進步,還是為社會拓展更多的就業途徑,起重大推動作用的便是中小企業。雖然中小企業比大型企業更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但是與大型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的特性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融資信用。從而使得在創業期的關鍵環節出現融資困難的現象,這極大地影響到了中小企業的正常運行與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所以,中小企業有必要通過解決融資困境來促進企業的蓬勃發展。
二、中小企業創業期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便是資金,資金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資金注入不足,將會影響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與規模的擴大。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制約與困擾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便是融資問題。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為間接融資,因此就導致了企業所募集到的資金無法滿足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實際需求。
1.缺少專門的資金供應渠道
雖然中小企業在近年來已逐漸成為了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業在具體的資金供應方面,還是缺少專門的供應渠道。同時,中國商業銀行沒有充分重視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中小企業在實際貸款的過程中,無法與大型的企業相比較。因為相對于規模較小并還處在創業期的中小企業,銀行更愿意將資金貸給大型企業。除此之外,商業銀行貸款資格與貸款權利的不斷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融資難度。因為銀行實際條件的限制,使得資金供應這一主要的銀行貸款渠道便無法被中小企業所掌握。除此之外,繁瑣的銀行審核程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貸款效率,進而增加了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融資難度。
2.缺乏相應的貸款擔保制度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給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帶了巨大的挑戰。為了合理控制與預防金融機構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它們逐步強化自身的監管力度,從而導致了信用貸款數量急劇下降。除此之外,金融機構同意貸款的一般都是擁有相應的財產抵押與較強擔保能力的企業。但中小企業正處在創業期,所以企業中所具有的資產根本達不到金融機構的貸款抵押需求,這就需要信用度較高的擔保人為中小企業作擔保,這無疑中增加了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融資難度。
3.貸款優惠措施不夠完善
一般來講,我國的中小企業難以通過商業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來獲取相應的融資,也在大多數情況下享受不了貸款優惠措施。中小企業在實際貸款時,會因為自身存在發展規模小而信譽度低等缺陷成為享受不了優惠貸款的主要原因。所以,許多中小企業為了緩解自身在創業期的融資困境,就開始將目光投向基金會或者是民間信貸等一些融資渠道,但這些融資渠道的年利率都比較高。因此還很有可能會加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負擔,影響了企業發展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化。甚至在嚴重時還會使中小企業產生惡性循環的情況,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隨時面臨著金融風險的威脅。
4.沒有得到國家的政策優惠
目前看來,在管理中小企業方面,我國還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條例,所以就導致了相關部門在管理中小企業的過程中,缺少一定法律法規的支撐。進而讓中小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無法得到相應的政策保護,而且也缺少相關的稅收優惠來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另外,經營者跟創業人士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還無法具備較高的管理水平與豐富的管理經驗,而且國家在設置相應的培訓機構時,還并不具備合理性。進而導致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相應的困境時,往往會不知所措。與此同時,由于國家設置的培訓機構沒有與中小企業之間建立完善的溝通平臺,從而導致了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從而在中小企業的創業期或者是成熟期,都無法形成良好的互動與協助。
三、促進中小企業創業期有效融資策略
要有效解決我國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融資困境,首先需要政府可以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融資需求與現實發展狀況來構建出不同層次的融資平臺。除此之外,還需要去積極引導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賦予中小企業更多的融資選擇。
1.企業能開展境外上市融資
促進中小企業創業期有效融資的重要策略是拓展融資渠道,中小企業可以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上市融資。當前看來,我國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融資渠道可以選擇香港創業板市場、新加坡證券市場等,這是我國中小企業可以選擇的重要境外上市融資地點。國內融資跟境外上市融資相比,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門檻較低。除此之外,中小企業在境外開展上市融資的效果要比在境內的要好。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時,只需要經過一個較短的周期便可以實現上市。但我們要明確一點,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在境外也同樣存在。這就需要中小企業能夠擦亮眼睛,注意防范與規避風險。
2.健全信用擔保制度
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在我國正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雖然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實際融資過程中,企業的融資困境都能夠通過信用機構來獲得一定的緩解。但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的特性與政府過多的干預都會阻礙著信用機構的順利運行。所以,有效建立起民間信貸機構互動機制,是構建互惠互利、互助合作市場經營體系的重要保障。
3.促進中小銀行的迅速發展
在拓展我國中小企業創業期的融資渠道時,需要先促進我國中小銀行的發展,這才能夠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選擇。因此,我國需要在將更多的中小銀行設立到地方上,還可以允許民營銀行改制,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促進我國中小銀行的不斷發展。通過在我國地方上設立更多的中小銀行,能夠為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融資提供特定的銀行服務渠道。允許民間銀行改制則是為了有效促進我國改制工作在資質具備的城鄉信用社有序實施,從而促進它們不斷向民營銀行轉化,有效吸收民間資本便是實現這個過程的重要方法。而且,這種方式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對民間隱藏私人錢莊的監管力度。
4.地方政府加大扶持的力度
為了有效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政府需要加大對創業期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對于那些符合市場發展形勢的中小企業,政府需要出臺有效的優惠政策,通過提供專項貸款來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政府還可以出臺相關激勵性規定,對發展勢頭好的中小企業給予稅收減免。
5.中小企業進行板上市融資
雖然當前的板上市還沒有像商業銀行一樣,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提出一些條件與要求,而且,板上市的具體條件會隨著我國分置股權改革的開展,進而導致大幅度下降的情況出現。因此,要想為中小企業開創新的融資途徑,同時有效實現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迅速融資。就需要將中小企業的上市周期進行相應的縮短,進而提升中小企業的板上市效率。而且要解決我國中小企業在創業期的融資困境,就需要政府提倡租賃融資業務,從而有效出臺優惠政策及措施來激發相應的生產商對開展租賃融資業務的興趣。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在創業期所遇到的融資困境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構成的,如果僅僅只是依靠中小企業自身的話,是難以有效解決這些困難的。因此,只有在中小企業、政府及融資信貸機構的一起努力下,才可以讓我國的中小企業擺脫在創業期的融資困境。
參考文獻:
[1]王修瓊,何傳超.中小企業創業期融資分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2,07:275-276.
[2]趙現珍,黃德紅.創業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策略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1,10:111-112.
[3]魏宇靜,谷秀娟.中小企業引進創業投資的融資策略研究[J].海南金融,2015,01:33-36.
[4]盧會蘭.中小企業創業期融資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03:178-179.
[5]王勝清.淺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01:70-71.
作者簡介:李智(1982- ),男,重慶人,研究方向: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