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
摘要:籌資通過資金權益性的不同可分為權益性籌資和負債性籌資,本文將就負債性籌資對于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以及對其在籌資中所面對的風險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負債性籌資;籌資風險;中小企業
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而資金的來源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演進,已變得多樣化。除了依靠企業本身的資本積累,其他形式的資金來源已成為企業不斷發展的重要支柱。“籌資”一詞也伴隨著企業的發展應運而生。現在的企業都在不斷的謀求發展,而發展必將引起資金的需求。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是導致企業籌資風險急劇上升的重要因素。管理者應當運用適當的策略才能使企業盡量規避這樣的風險。
一、企業籌資的內涵及風險產生的原因
企業籌資風險的形成既有舉債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舉債之外因素的作用。舉債本身因素主要有負債規模、負債的利息率和負債的期限結構等;舉債之外的因素是指企業的經營風險、預期的現金流入量和資產的流動性及金融市場等。
從資金的來源,企業的籌資分為權益性籌資和負債性籌資。其中,權益性籌資又有吸收直接投資、公開發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這三個方式。負債性籌資則有像銀行借款、利用商業信用、發行公司債券、融資租賃等方式。本文將重點討論負債性籌資風險的產生,并將對其提出合理化的應對措施。
二、企業負債性籌資優勢與風險
企業負債性籌資它既可帶來財務杠桿利益,又能引起籌資風險。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條件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多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地降低,扣除所得稅后可分配給企業所有者的利潤就會增加,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
(一)企業負債性籌資的優勢
1、企業負債性籌資能有效地調整資本結構,降低加權平均資金成本,降低企業資金成本,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投資者來說,債券性投資的收益率固定。另一方面,負債性籌資可以從“減稅效應”中獲益。下面以企業籌資的兩種主要方式(即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為例,就有關稅收籌劃的問題加以說明。
例如,某股份有限公司計劃籌措1000萬元資金用于某高科技產品生產線的建設,相應制定了A、B、C三種籌資方案。假設該公司的資本結構(負債籌資與權益籌資的比例)如下,三種方案的借款年利率都為8%,企業所得稅稅率都為33%,三種方案扣除利息和所得稅前的年利潤都為100萬元。
A方案:全部1000萬元資金都采用權益籌資方式,即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每股計劃發行價格為2元,共計500萬股。
B方案:采用負債籌資與權益籌資相結合的方式,向商業銀行借款融資200萬元,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400萬股,每股計劃發行價格為2元。
C方案:采用負債籌資與權益籌資相結合的方式,但二者適當調整,向銀行借款600萬元,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200萬股,每股計劃發行價格為2元。
三種方案的投資利潤率如下表所示:
表一:投資利潤率方案比較
ABC
資本總額(萬元)100010001000
債務資本:權益資本0:10020:8060:40
債務資本額(萬元)0200600
權益資本額(萬元)1000800400
息稅前利潤(萬元)100100100
利息(萬元)01648
稅前利潤(萬元)1008452
所得稅稅額(33%)3327.7217.16
稅后利潤(萬元)6756.2834.84
稅前投資收益率10%10.5%13%
稅后投資收益率6.7%7.035%8.71%
資料來源:丁國安.負債經營及其風險防范[J].財會研究.2005.(7)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隨著負債籌資比例的提高,企業納稅數額呈遞減趨勢(從33萬元減為27.72萬元,再減至17.16萬元),從而顯示負債性籌資具有節稅的效應。
此外,企業負債資金成本一般低于權益資金成本,通過負債可降低企業綜合資金成本,從而提高企業權益資金利潤率。當企業息稅前資金利潤率高于借入資金利息率時,使用借入資金獲得的利潤率除了補償利息外還有剩余,因而使自有資金利潤率提高。不僅如此,企業又能利用負債而節省的自有資金創造新的資金利潤。
2、可以迅速籌集資金,彌補企業內部資金不足
負債生產經營不僅能使企業急需的資金及時到位,而且通過籌資,企業可以運用更多的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3、企業負債性籌資能給投資者帶來“財務杠桿效應”,增加凈資產收益率
由于對債權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項與企業盈利水平高低無關的固定支出。在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發生變動時,會給權益資本帶來幅度更大的波動。一定程度負債性籌資對提高企業收益率有著重要作用。
4、企業負債性籌資有利于企業控制權的保持
在企業籌集資金時,如果以發行股票等方式籌集權益資本,勢必帶來股權的分散,影響到現有股東對于企業的控制權,而負債性籌資在增加企業資金來源的同時不影響到企業控制權。
5、可以減少貨幣貶值的損失
負債通常要到期才還本付息,通貨膨脹時期,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而企業負債的償還仍然以賬面價值為標準而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通貨膨脹會給負債性籌資的企業帶來額外收益,企業資金中債務資金比例越大,對企業越有利;長期負債比例越大,對企業越有利。
(二)企業負債性籌資的風險
1、財務杠桿負效應
財務杠桿效應能有效的提高權益資本收益率,但若企業資產利潤率低于同期債務利率,負債性籌資就會帶來財務杠桿負效應。
風險與收益是并存的,當企業面臨經濟發展的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帶來的經營困境時,由于固定額度的利息負擔,在企業資本收益率下降時,權益資本的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甚至出現負收益,這是負債性籌資潛在的重大風險。同時,如果企業為獲得財務杠桿利益而提高負債比率,必然加重還本付息的負擔,使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面臨破產的危險。
2、再籌資風險
負債性籌資使得企業的負債比率增大,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降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今后負債籌資的能力,提高了籌資成本,加大了再籌資的難度。
3、無力償付負債的風險
對于企業負債性籌資,企業只有到期償還本金的法定責任。如果企業負債進行的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率,企業整體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惡化,或者企業短期資金動作不當等,這些因素不僅會造成上述的權益資本收益大幅度下降,而且會使企業面臨無力償債的風險。其結果不僅會導致企業資金緊張,而且影響企業信譽,嚴重的還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三、應對企業負債性籌資風險的對策
1、正確運用負債籌資,合理確定資本結構,防止企業過度負債
企業在任何狀況下進行負債性籌資決策時,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結構,使負債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負債性籌資的臨界點是全部資金的息稅前利潤等于負債利息。在達到臨界點之前,提高負債將使股東獲得更多的財務杠桿利益。一旦超過臨界點,加大負債比率會成為財務危機的前兆。
2、根據利率、匯率走勢,做出相應的負債性籌資安排
針對由利率變動帶來的負債性籌資風險,企業必須深入研究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歷
史階段及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正確把握未來利率走向。當利率處于高水平的時期,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集急需的短期資金;當利率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也應盡量少籌資,不得不籌的資金,應采用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當利率處于低水平時,企業籌資較為有利;當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過渡的時期,企業應積極籌集長期資金,并盡量考慮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對于籌集外幣資金帶來的風險,應著重預測和分析匯價變動的趨勢,制定外匯風險管理策略,通過其內在規律掌握匯率變動發展的趨勢,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負債性籌資風險。1
3、建立企業負債性籌資的財務風險防范指標體系
企業舉債經營,經營者要清楚知道本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還能力,把負債性籌資的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就需建立分析考核指標,測量并核算企業承擔的財務風險,如果經營風險使企業受到較大的挫折,不僅會影響企業發展,甚至會影響企業生存。利用多變模式思路建立多線型函數公式即阿爾曼“z計分模型”,將多種財務指標加權匯總計算總判別分Z值,建立財務失敗預警系統,較準確的計算出企業陷入債務風險的可能性。
4、根據資金需求量,保持企業最佳負債結構
企業必須合理確定負債結構,舉債數額要適當,保持自有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最佳比例,這樣既可產生財務杠桿利潤,又可維持良好的償債能力。負債結構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由于預期現金流量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量波動的前提下,確定負債到期結構應保持安全邊際。企業應對長、短期負債的盈利能力與風險進行權衡,以確定既要風險最小,又能使企業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長、短期負債比例。
5、強化企業負債性籌資管理,提高投資使用效果
一個好的企業應具有高素質的管理人員,企業的管理者不僅應在產品結構、質量、經營效果等方面切實統籌規劃,而且應在資金的籌集、歸還利息的支付等方面嚴密規劃,使企業不會因舉債過多增加利息負擔,也不會因舉債不足或延遲使企業喪失良好的經營機會,所以說企業管理機制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負債性籌資的成敗。
綜上所述,企業負債性籌資,收益與風險并存,因此企業應樹立正確的負債性籌資觀念,做好負債性籌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調查研究,務求不僅技術上可行,而且經濟上合理,確保預期的經濟效益。所以,如何正確的把握企業負債性籌資的“度”,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劉志遠. 財務管理[M].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2] 李德福 中國河南中小企業上市公司報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