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莉
摘要: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一個企業要想在經濟的快速發展洪流之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創新。本文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并結合經濟發展以及企業管理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幾點重要舉措。
關鍵詞:企業管理;創新;經濟發展;舉措
一、企業管理創新的內涵
企業管理總體上指的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按照計劃,充分發揮領導,各個方面的組織以及相應的控制等多方面職能而使企業協調高效運營等一系列的工作。一個企業發展的好壞其關鍵在于管理,而企業的管理創新則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只有科學的管理企業才能健康高效運營,才能創造更高的效益,才能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一)管理創新是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基本要求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現在我們更應十分重視創新。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建立國家的創新體系,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把科技進步和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國有企業不斷的改革,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謀取發展就必須進行不斷的創新。管理的創新是一個企業創新發展的先導,只有管理上創新了,才會給企業的發展以科學的指引,使企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只有管理上創新了,企業才能協調高效運營,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縱觀當代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處于主動,立于不敗之地。許多企業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做不到這一點。
(二)管理創新是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當今世界,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下,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企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謀取發展,就必須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前的經濟發展環境,對公司的發展及管理模式不斷的進行創新。只有管理模式上得到創新,企業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才能協調高效運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管理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而且具有百年發展歷史的企業,他們大多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且在某些領域處于領導的發展地位。為什么這些企業能夠發展百年而不倒,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與時俱進,不斷的進行管理上的創新。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他們能夠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對自己的發展戰略以及發展模式不斷的做出調整,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使企業能夠緊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協調高效健康發展。
三、企業管理創新的發展方向
綜合近年企業管理發展的情況來看,企業管理的創新大體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一)企業發展由利潤作為首要驅動向企業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
利潤作為首要發展驅動因素,雖然在近期可以給企業帶來效益的增長,當時對于企業長期發展而言確是弊大于利的,甚至會造成企業破產倒閉。在知識快速更新,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企業合作模式轉變
在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企業不斷打破傳統的合作模式向網絡組織等新的形式轉變。企業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把其他有利因素結合起來,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三)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能日益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資源
當今的經濟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成為重要的生產力;只有具備科學知識的人才,才能使一個企業得到協調高效的管理,企業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健康持續發展。
四、企業管理創新的戰略措施
(一)打破傳統,把管理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首要指導思想
目前企業發展的最大阻礙就是,管理觀念落后;管理者缺乏對當前經濟發展狀況的認識,不懂得與時俱進。一個企業要想創新發展,首先要做到的是思想觀念上的創新,只有管理思想上得到了創新,企業的發展實踐才能得到科學正確的指引,企業才能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加強職業化的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家在企業的發展中占領導地位,同樣也是企業管理創新的主體。許多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其關鍵在于企業家的創新意識不足,企業缺乏科學創新性思想的指引。
因此,企業管理要得到創新,加強職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勢在必行。我們可以在本國企業發展的基本國情之下,有效的借鑒國外有效而科學的管理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泊,建立公正科學的人事任用機制,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使領導者的利益和企業發展的效益相聯系。在國家層面上,國家也要建立企業家資格認證制度,加強企業家的繼續再教育,提高企業家的科學管理水平,使其向職業化方向發展。
(三)加強企業創新文化建設
一個企業的文化對企業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它對企業工作人員會產生深遠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企業創新文化建設對企業管理創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會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提高每個人的創新意識,使創新的觀念深入到每個工作人員的心中,使企業真正的做到創新驅動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霞,嚴廣樂,張曉莉.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企業經營者激勵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6(5):423-426.
[2]陳疇鏞,黃貝拉.互惠性偏好下的供應鏈金融委托代理模型比較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12):52-60.
[3]郭界成.論技術創新與企業可持續發展[J].企業經濟,2006(3).
(作者單位: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