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錫陽

[摘 要]近年來,我國并購交易市場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行大量并購,其中,跨國并購是企業迅速進入他國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的常見方式。通過分析目前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現狀和特點,以及面臨的風險,提出加快民營企業境外并購步伐、實現并購目標多元化、通過橫向并購擴大市場份額等建議。
[關鍵詞]跨國并購;財務風險;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5)11-0037-02
一、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現狀
(一)我國企業并購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企業并購在數量和金額上有相同的變化趨勢,其中2011年達到峰值,2012年和2013年持續下降,2014年開始上升(見表1)。我國企業通過并購方式進入國際市場的數量與日俱增,這表明有能力進行跨國并購并且付諸實踐的企業逐年增多。
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北京、上海、廣東和浙江近五年的并購數量和金額排在前四位。其中,北京企業的并購數量為1436件,占北京并購總數的11.84%;并購金額為23346.99億元,達到北京所有并購金額的52.41%,占全國并購總金額的38.62%。廣東企業的并購數量為1372件,并購金額為5687.40億元。上海的并購數量為955件,不及北京和廣東,但并購金額比廣東要高,達7041.42億元,占全國并購總金額的9.80%。浙江省的并購數量為924件,僅占浙江省并購總數的6.6%;并購金額為2780.05億元,占浙江省并購總金額的21.06%。浙江省的并購數量雖與上海相差不大,但并購金額僅相當于上海的近40%,這說明廣東和浙江的并購大多規模較小,涉及金額較少。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北京、上海的并購規模相對較大,尤其是國企進行的跨國并購占很大一部分。
從近五年的并購交易規模上看,并購金額大于50億的占比最大,其次是10億~50億的并購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在近五年境外并購數量逐漸減少,由2010年的72件降至2014年的49件。入境并購占比雖小但比較穩定,出境并購所占比重呈波動變化,與并購數量的變化方向一致。境內并購數量在前四年呈減少趨勢,由697件降至68件。在2014年境內并購占最大份額,其次是出境并購,出境并購越來越受到關注。
(二)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現狀分析
2010—2014年全國完成的跨國并購一共有552件,其中北京有170件,占北京并購總數的11.84%,占全國跨國并購總數的30.8%,并購金額為12235.42億元;其次是廣東和浙江分別為62件和61件,占總數的11.23%和11.05%,并購金額為173.73億元和585.57億元;上海46件,占總數的8.33%,并購金額為598.71億元。
這說明目前北京的跨國并購是最成熟的,而跨國并購在其他省份并未引起企業足夠的重視。由以上數據可知,北京和浙江的跨國并購逐年增加,并購數量也呈上升趨勢,并購作為企業迅速擴大規模、資本擴張的方式已越來越被企業重視。北京和浙江的企業已走在跨國并購的前列,由于北京先天的地理和文化優勢,境外并購將成為企業資本運作的熱點之一。
從并購支付方式看,88.73%的并購選擇現金支付,其次是股權支付、股權和現金混合支付。近五年來,企業為了橫向整合而進行的并購占總數的43.41%,其次是行業整合占17.11%,財務投資占12.85%,資本運作占9.93%,多元化戰略占7.09%,而垂直整合只占4.5%。采用協議收購方式的占比最大,達72.1%,其次是通過增資方式和二級市場完成的并購,分別占7.91%和6.72%。我國進行跨國并購的企業中有近70%是國企,2013年以后民營企業跨國并購才逐漸增多。
二、我國企業跨國并購面臨的風險
(一)法律法規和人文環境風險
企業進行海外并購通常要考慮本國的法律和目標企業所在國的法律制度,此外,還有目標企業所在國的政治、文化、國家安全等各方面因素,這些因素對跨國并購的影響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而產生的沖突很可能導致并購交易失敗,或者給后期并購整合帶來阻力。我國企業在進行跨國并購時,對目標企業的選擇要注重考慮企業所在國家的相關法律和社會環境,對面臨的潛在風險提前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有些國家在員工利益保護方面的法律體制非常完善,工會在維護員工利益方面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注意涉及勞動法律的相關問題,如果未能妥善處理,不僅僅要承擔法律責任,也不利于企業與當地的文化交融,甚至有可能引起所在國政府的干涉,導致并購失敗。
(二)財務風險
跨國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主要有價值評估帶來的財務風險、支付方式和融資帶來的財務風險。若企業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不合理,評估偏高會造成后期成本難以回收,而偏低則可能直接導致并購失敗。有關數據表明,我國企業88.73%的并購選擇現金支付,其次是股權支付、股權和現金混合支付。除此之外,還有杠桿支付、期權支付等方式。現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采用大金額的現金支付方式會使企業面臨較高的匯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重企業的財務負擔。企業應考慮外部融資與內部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緩解壓力。內部融資成本低,無需承擔償債風險,適度采用內部融資可以降低成本。外部融資可能會帶來較高的償債風險,采用何種比例進行風險平衡,需根據企業資本結構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企業并購完成后的后期整合過程中,也需注意財務風險,杠桿比率過高、大量舉債會導致企業的資金鏈條斷裂,無法支付本息。
三、對我國企業開展跨國并購的建議
(一)加快民營企業跨國并購步伐
民營企業市場敏感度高、成本控制力強,有能力利用制造和市場優勢去整合國外公司的品牌、技術和全球營銷網絡,因此可以鼓勵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進行境外并購。通過并購發達國家的企業,直接利用其生產技術、人才、管理、品牌、營銷網絡等資源,有利于民營企業快速擴張,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和生存能力。endprint
(二)實現并購目標多元化
我國企業并購不應局限于市場份額。企業應更加關注國外的技術、品牌或銷售網絡成熟的企業,通過并購可以對我國企業的專業技術、銷售網絡、社會資源等進行補充和更新,增強企業綜合實力;注重垂直并購,延長產業鏈,通過并購企業上下游企業控制和節約成本,增強對市場的掌控力度;實現企業業務種類的多元化,使企業經營涉獵多個行業,分散風險,提高競爭力。
(三)通過橫向并購擴大市場份額
橫向并購能使公司在統一業務領域的規模迅速擴大,使合并的業務在產業中的比重和公司內部的比重增加、專業化特點突出、公司核心競爭力加強,為提高競爭優勢奠定基礎。并購可以使公司經營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便于使用專業化的機器設備,雇傭成批在工程、生產、市場、財務以及信息處理等方面有特殊技能的職工,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在大規模協作過程中節約部分生產資料的使用,進而節約部分管理費用。橫向并購可以有效提高市場份額,增強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力,并使企業通過行業集中度來提高對市場的控制力。
[參考文獻]
[1]余斌.道路運輸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及其防范對策[J].交通財會,2006(2).
[2]郭漫.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其管理研究——以中國平安收購深圳發展銀行為例[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3(10).
[3]陳志敏.企業并購重組現金流控制整合探討——基于冀中能源集團的案例分析[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2(9).
[4]劉祥生,干春暉.企業并購理論·實務·案例[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
Abstract:Recently, ou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market continues to heat up,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began to extensive acquisitions.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a common way to enter a new market and expand market share.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eatures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risks which enterprises will face,provide the advises,we make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accelerate the pac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chieve diversified acquisition targets and expand market share through 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Key words: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financial risk;diversification
(責任編輯: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