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枝
(婁底衛生學校,湖南 婁底 417000)
影響高職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因素及對策
曾枝
(婁底衛生學校,湖南 婁底 417000)
針對影響高職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原因進行調查和分析,提出提高高職生口語能力的教學策略。
高職生;口語能力;英語
英語是實用性較強的學科之一,英語口語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口語技能,提高學生口語能力[1]。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高職高等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指出:英語課程學習是加強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重視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把過去的以“閱讀”為主轉變成現在的以“聽”“說”為主,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其對英語口語教學也做了具體要求,即能用英語進行一般的課堂交際,并能在日常和課外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交流。目前,高職院校仍以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或其他相關級別的考試(如湖南省對高職院校舉行的全省統一的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作為英語教學目標,教師很少注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而高職生本身英語基礎薄弱,且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不愿發言,擔心出錯,缺乏口語交流的勇氣,課堂常陷入教師“一言堂”或“老師問,學生答”的被動局面。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學生畢業后不能滿足市場及社會發展對高職人才的需求。
為了解高職生英語口語能力,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筆者對婁底衛生學校高級護理專業兩個班共150名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48份。調查結果見表1、2。
從表1可以看出,79%的學生認為英語基礎差是造成不敢用英語交流的主要原因,由于不自信(例如用英語交流怕出錯),一發言就緊張。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英語考試中沒有口語測試,所以不重視口語訓練。

表1 學生不敢用英語交流的原因
由表2可以看出,58%的學生對目前課堂教學方法和模式不滿意,認為方法單一,模式僵化;95%的學生認為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滿堂灌”現象嚴重,平時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少,不會用英語組織句子等。

表2 學生訪談結果
2.1 教師因素
高職院校的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口語的重要性,仍然以能否通過相關考試作為語言學習的唯一標準,從而忽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很少安排時間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使學生失去語言交流機會。
同時,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較為單一,仍然是“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一味強調語言點教學,不重視口語訓練,忽視語言的交際性,除了基本的課堂用語外,教師使用口語交際的機會不多,師生間沒有形成用英語交流的氛圍。
2.2 學生因素
多數高職生英語基礎薄弱,這是導致其口語能力較差的直接原因。課堂上學生主動發言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如果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就會有信心大膽發言,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反之就會直接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通常情況下學生缺乏自信,怕張口出錯,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不敢用英語交流;還有一些學生受母語語法影響,經常用漢語思維進行英語表達,表達不到位,久而久之就會有意避開各種語言實踐活動,漸漸失去口語表達的機會和愿望,最終導致口語課堂日漸沉悶,嚴重妨礙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
2.3 環境因素
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目前,高職生的生活環境對于其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有許多不利影響。由于學生人數過多以及課堂時間有限,如果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口語教學,對話僅能在教師和少數學生間展開,大多數學生沒有練習機會;如果分成小組讓所有學生都參加,學生使用的語言就會失去監控,許多錯誤得不到糾正。此外,由于學生不是生活在英語語言環境中,實際生活中進行英語口語交流的機會較少,因此影響了口語能力的提高。
3.1 提高英語教師專業水平
高職院校領導要將教師在職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來認識,大力支持在職教師繼續教育;制定英語教師進修、輪修計劃,確保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更新觀念。英語教研組可以定期組織“英語沙龍”,加強全校英語教師的口語訓練,有條件的院校可聘請外教對英語教師進行定期口語培訓,滿足教學需要。英語教師也要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和口語訓練,提高自身專業水平。
3.2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師應立足教學實際,采用多種教學形式(例如興趣型教學、開放型教學、任務型教學)創設豐富多樣的課堂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潛能和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口語教學質量。
教師不僅要熟悉教學內容,更要了解高職生興趣所在,盡量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參與性強,并具有一定創新性和挑戰性的語言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調動興趣后可開展角色扮演、辯論演講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能有效推動課堂交互活動,還能使口語課教學真正脫離低層次語言訓練,使之向高層次思維能力培養方向發展。此外,教師還可采用任務型教學,從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任務,讓學生的注意力放在怎樣以語言為媒介實現交際目的上,完成交際任務。
3.3 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英語是一種語言交際工具,學英語不是單純學語法,而是如何用其進行交流。要學會說,不要顧及語法是否正確,只要讓對方聽懂就行。告訴學生說英語就要“臉皮厚”,多給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比如,上課時抽出5分鐘讓學生輪流進行班級報告,這樣既鍛煉學生膽量,也提高其口語水平。同時,還要對學生的進步及時表揚,平等對待基礎較好和較差的學生,多鼓勵和關心內向、靦腆的學生,使其克服緊張、羞怯心理及對母語的依賴。有條件的院校可以請外教上口語課,與外教對話會使學生信心大增,從而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學習興趣,口語能力也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3.4 創設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
運用多媒體進行口語訓練,可以營造一個逼真的語言環境,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讓學生共享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真正實現英語口語多媒體網絡學習個性化以及群體協作交互式學習,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口語的興趣,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3]。此外,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也是改善高職院校英語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成立英語俱樂部,每周組織一次英語角活動,設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活動可由口語較好的學生組織,由英語教師輔導;還可由學校組織開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朗誦比賽、英語課本劇表演大賽等活動,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訓練英語口語能力。
3.5 建立英語口語考試制度
高職高專院校應使英語口語考試正式化、系統化,將其作為與筆試同等重要的評估手段固定下來,考試內容及考核標準參考相應標準并結合高職生的實際水平,由任課教師充分討論后確定,考試成績計入期中、期末考試總成績。這樣必然會加大師生對口語的重視程度,端正口語學習態度,增加學生口語訓練時間,從而促進口語教學有序開展。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高職生英語口語能力,必須課內外多聽、多讀、多說、多實踐。教師應為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給學生交流、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空間,從而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發學生創造思維,促進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1]文秋芳,王立非.影響外語學習策略系統運行的各種因素評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9):28-32.
[2]鄔麗宏.焦慮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影響及對策[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56-58.
[3]李敏,王珊珊,王環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制約因素與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09(6):101-103.
G420
A
1671-1246(2015)03-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