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易男
摘要:本文對久石讓創作的交響樂《人生的旋轉木馬》進行音樂分析,從而揭示作品內在的聯系和規律,并對學生樂隊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關鍵詞:《人生的旋轉木馬》 音樂分析 學生樂隊 教學提示
《人生的旋轉木馬》是著名作曲家久石讓根據《哈爾的移動城堡》電影配樂的主題專門創作的鋼琴與管弦樂隊音樂會作品,難度中等較適合學生管弦樂團教學及表演,全曲的基本調式為敏感而略帶感傷的a和聲小調,曲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以下為其243小節總譜的音樂分析及教學提示:
一、前奏
【1-5】引子,鋼琴雙音顫音下行模進,結束到屬和弦自由延長。音量mp,整個樂句要快速(Allegro)流暢一氣呵成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神秘感,為接下來主題的陳述做情緒鋪墊。
【6-9】主題第一樂句,mf音量使得音樂形象較為鮮明,鋼琴在彈奏這個句子時,要均勻而清澈的做出一個連續不斷的線條。4個小節的樂句,第1小節相當于從主46分解和弦的弱起小節,第2-4小節依次是下屬-屬(出現和聲小調升高第七級特征音)-主構成功能圈,從而確立調性。但結尾的主七和弦還原七音,顯示某種離調傾向以維持音樂動力,教學提示:音響比較緊張的第2小節下屬和聲,演奏時要強調一點,第4小節回到了主和聲,則可以彈得舒緩一點。
【10-13】主題第二樂句,上行模進。音量與情緒都可適當遞增,第2小節起到某種轉調的作用(作為g調的下屬和聲和降B調的二級和聲),第4小節結束在降b大調主七和弦,維持旋律的緊張感。
【14-21】主題第三樂句,進一步上行模進,且有相當于兩倍篇幅的拉長,然后旋律下行結束,音樂情緒是整個主題的高點,8個小節的樂句線條要更加深情和飽滿,和聲出現了多次離調來加強音響的情緒,樂句結尾逐步回到g小調屬和聲。
【22-24】樂隊的引入,注意控制音量為p-mp要比鋼琴主題稍弱。教學提示:樂隊可以省略長笛聲部,只保留小提琴聲部,使得音響更加柔和。小提琴進入的輔助音可以統一處理為裝飾音,以達到聲部的同一性。
二、主部
【25-27】小前奏,音量為mp,快四三拍,速度回到迅速的快板(Allegro)。教學提示:鋼琴及管樂奏出音符為帶圓點的跳音,顆粒感要體現出來。鋼琴和銅管的強拍仍然需要強調。
【28-43】主題段。教學提示:小提琴演奏要強調線條感,三個樂句都應該以legato連奏的形式呈現,使得旋律充滿張力,直擊心靈。
【44-62】主題段的變化重復,長笛聲部加入。教學提示:第48小節管樂的兩個二連音起到變化和烘托的作用,一定要強調和突出,從54小節開始旋律有了變化,跨小節的長音及后續的八分音符有類似連續切分的效果,音樂情緒要更加高漲。主旋律結束在屬音,比主題段重屬音結尾的終止感要稍強,同時也為對比段的進入提供動力及和聲準備。
【63-78】對比段1,由單簧管及薩克斯奏出。教學提示:降B大調的音樂猶如一陣暖流,帶來復蘇的力量。此時其他聲部音量為p以突出主旋律。前半部分為兩個4小節樂句,用飽滿的音樂線條,產生娓娓道來的藝術效果,后半部分主旋律調性轉為生機勃勃而陽光明媚的A大調,長笛的主奏應該堅定而溫柔,突出音樂明亮而溫暖的線條感,屬和聲結尾小提琴應以漸強過渡到下一階段。
【79-96】對比段2,小提琴主奏。調性經過4個小節的g小調樂句,4個小節的F大調樂句4小節A大調樂句再回到g小調樂句結尾,音樂情緒經歷了敏感而略帶感傷的g小調,到稍微明朗而歡快的諧謔中蘊涵著一些隱隱的悲傷F大調,到生機勃勃而陽光明媚的A大調,最后回到g小調。教學提示:音樂情緒的輪回恰似旋轉木馬,主奏小提琴的旋律仍然是充滿張力的長線條,但第三、四樂句中低音區小提琴要弱奏以避免生硬,長笛的兩次下行三連音華彩動機都標注了漸弱,要演奏出輕巧而惆悵的感覺。
【97-114】主題段變化再現,黑管和長笛主奏。教學提示:第一、二樂句的小提琴織體的下行模進要一次比一次弱,然后用兩個小節的漸強加入到主旋律,此時音樂情緒達到頂點,主旋律出現多聲部和聲化,織體更為豐富,情緒更為激動。因此演奏要更加有張力,線條要更加飽滿。
三、三聲中部
【115-127】間奏,兩次引子用的音樂材料,從g小調到c小調。速度回到原速(A Tempo),為接下來發展部的進入做過渡。教學提示:小提琴與銅管的和弦一定要看指揮,聲音才能集中。
【128-161】中段1,使用了呈示部主題段的素材。c小調,歡快中帶有憂郁,詼諧中伴隨莊嚴,這是虔誠的心傾訴著心中的渴望。教學提示:大量的跳音音符要快速而跳躍。樂段開始音量為D要非常輕巧,重復時音量為mp并且增加了聲部(小提琴和搖鈴)顯得力量感稍微強一點。
【162-178】中段2,原樣再現主部對比段1的音樂素材。調性為降B大調,溫暖而柔和。教學提示:此段速度較慢,音樂情緒一定要寧靜安詳,后半部分小提琴主旋律加上長笛的持續斷音,要更加突出音樂情緒的朦朧感,最后2小節由薩克斯上行漸強引入到第三段。
【179-197】中段3,原樣再現主部對比段2的音樂素材,恢復原速。教學提示:音樂情緒達到樂曲中部的最高點再逐漸減弱,對比段2產生對比。最后5個小節長笛的裝飾性下行漸慢及減弱為三聲中部帶來一定的結束感。
四、再現部
【198-215】在a小調再現主部主題,音樂更為明亮光輝。開始3小節的音樂動機作為預備,E大調的主大七和弦激烈的緊張感帶來音樂情緒全面的抒發,音量ff為全曲最強。教學提示:每個音都做強音,定音鼓把音樂烘托到一個新的高度,定音鼓特殊處理,強音接由弱漸強,特別能加強情緒的高漲,第3小節再現主部主題疊入,相對于主部主題第一次出現,增加了長笛聲部的華彩,鋼琴伴奏也從節奏性音程變為旋律加和聲,全樂隊音響有所增強。
【216-233】主部主題變化再現,定音鼓和搖鈴聲部加入。教學提示:定音鼓仍然可以采用強音接由弱漸強,鋼琴和長笛用新的節奏型進入旋律,和聲更加豐滿,織體更加豐富,全曲達到了輝煌燦爛的高潮。
五、尾聲
【234-243】再現第228-232小節,從E大調重新闡釋,速度變得稍慢,七級音自由延長加強了回到主音的傾向性,擴充并拉長的上行模進到達主音,加強了結束感。教學提示:結尾三個小節由弱漸強的上行模進到達樂隊輝煌頂點,自由延長的結束音則預示著音樂的情緒無窮無盡,很好的契合了作品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