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舉 李萬蓮 王 麗
(安徽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研究
王良舉 李萬蓮 王 麗
(安徽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實踐教學是旅游管理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實踐教學模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是培養應用性、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結合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探索,分析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改進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相關對策。
旅游管理 實踐教學 應用型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其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培養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高等教育專題規劃》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作為戰略目標之一,即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明顯增強,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是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要求。作為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旅游管理這樣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實踐教學已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國內大多數高校結合自身特點,采用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調查研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但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較為薄弱,重理論、輕實踐是旅游管理專業發展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這是導致我國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培養的人才規格與旅游產業實踐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何優化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強化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對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提出的重要命題。本文結合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20余年發展過程中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探索,分析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相關對策。
為了適應旅游業快速發展對應用性、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需要,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十分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不斷創新實踐教學模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總體來看,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仍存在諸多不足。
(一)實踐教學與產業發展脫節
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明確,即 “適應旅游產業發展需要,培養具有旅游企業經營與管理、旅游開發與規劃、旅游項目策劃與運營、酒店服務、導游服務等專業核心能力,勝任旅游及相關行業的管理、策劃、咨詢、服務等工作,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職業素養好,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性、復合型旅游管理高級專門人才”。當前,我國旅游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旅游產業實踐不斷創新,旅游產業發展戰略、政策與法規也在不斷優化和調整,實踐教學計劃明顯滯后,難以及時、準確反映旅游產業的實際需求。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體系中,每門專業核心課程安排了4-6個學時的課程實習,實踐教學主要安排在大四上學期完成所有專業課程學習之后,時間安排非常集中,專業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缺乏有效銜接,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對應性不強,學生不能及時地在實踐中加深對專業理論的理解,更難有效地將專業理論運用于產業實踐。
(二)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以認知性內容為主,探究性內容很少。《旅游資源學》課程開展的野外實習主要是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增強學生對各類旅游資源的認知。例如赴黃山風景區開展野外實習,主要是加深對旅游資源分類和構景方法等課程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體驗黃山風景區的自然風光,對黃山市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和目的地形象定位等探究性內容沒有具體要求。《景區管理》課程開展的赴安徽省蚌埠市花鼓燈嘉年華主題樂園實地考察,主要是加深學生對主題樂園類景區產品和服務、景區各部門管理規范和景區游覽線路的了解,很少涉及景區開發與運營、景區市場定位、景區項目創意和設計、景區服務質量提高等探究性內容。走馬觀花是目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野外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赴酒店、旅行社開展的專業實習以掌握操作技能為主,很少涉及經營管理方面的內
容。
(三)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滯后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源于學生的校外實習。校外實習場所主要是景區、酒店和旅行社等各類旅游企業,真實的旅游企業運營環境,為學生提供了密切接觸產業實踐的實戰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近年來,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先后在長三角地區及安徽省內的30多家著名景區、酒店、旅行社建立了實踐基地。但總體來看,尚未建立起長期的、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已經建立的很多實踐基地只是為了應付校內考核和外部評估,尚未形成建立在兼顧校企雙方利益的實踐教學運作機制。
(四)實踐教學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檢驗學生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旅游產業實踐中,同時通過實踐反饋專業理論教學中的問題,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學生安排了很多實踐機會,包括課程實習、假期實習與畢業實習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環節。由于實踐教學涉及面廣,需要協調校內外多方關系,比課堂教學管理難度更高。目前為止,安徽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仍未建立有效的制度規范實踐教學全過程,實踐教學管理隨意性較強,操作程序不規范,考核方式單一,難以反映實踐教學的真實情況,大多數實踐教學只注重形式,而輕視效果。
(一)構建行業需求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
要深入分析旅游行業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層次性,圍繞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和學校的學科特色,確定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定位和學生實踐能力要求。在此基礎上,構建 “認知實習—模擬實訓—專業短期實習—長期頂崗實習—研究實踐”的全方位、立體化、分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確保應用性、復合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構建科學的課程教學體系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上,要在完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設置的前提下,加強專業實踐課程的設置,逐漸形成“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平臺化課程體系。基礎課程平臺由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組成,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學習興趣,為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專業課程由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規劃與開發三個方向的專業課程組成,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旅游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及策劃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實踐課程模塊由與旅游業相關的學科課程組成,其教學目標是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培養應用性、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為了強化學生的實習效果,高等院校可以通過與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區等旅游企業簽訂長期穩定的合作協議,以正式契約的方式規定實習時間、實習人數、實習要求、培訓與考核、實習部門、輪崗安排、傷病處理、生活條件、工作報酬等,明確學校、實習基地、學生三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實現校企之間的深度聯合,建設能與學校共同承擔人才培養重任的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旅游管理實際工作中。高校應秉承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宗旨,結合地方旅游業發展特點,與旅游企業共同商討、制訂周密、科學的實習方案,充分發揮校外實習基地在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專業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時,學校要開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積極與旅游企業開展合作,實現學校、實踐基地、學生多方共贏和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四)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為了強化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應該建立健全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制度保障體系,結合旅游企業用人需求與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狀況,制定科學的實訓教學大綱,制定規范、完備的教學管理制度,確保實踐教學開展的規范化與制度化。還要建立科學而嚴謹的實踐教學多元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學生互評、指導教師評價和企業評價等多元評價,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優點與不足,提高學生參與實習、實踐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實踐教學質量進行全面考量。此外,高校在專業教師聘用方面,應優先選聘符合應用性、復合型本科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師,通過組織培訓、掛職鍛煉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確保教師有效組織專業實踐教學。
[1]董志文,董效臣.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以中國海洋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2005(1).
[2]韓冰.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策略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4(12).
[3]劉江棟,邵小慧,周義龍.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實踐教學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1).
[4]俞櫻.基于能力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6).
安徽財經大學本科教學工程項目《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研究》(acjyyb2013025);安徽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旅游管理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編號:2014tszy015);安徽財經大學教研項目《旅游管理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編號:actszy201401);安徽財經大學教研項目 《旅游卓越人才培養》(項目編號:aczyrcpy20130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