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耿楠
摘 要: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實現信息共享,消除校內信息孤島。該文通過對校園卡系統和校園共享數據平臺的數據共享進行研究,介紹了數字化校園體系架構,校園卡系統與校園共享數據平臺同步方法,以期實現高校內部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共享。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 數據共享 校園卡系統
中圖分類號:G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a)-0059-02
近年,隨著校園網和信息管理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高校步入了數字化校園階段,校內各部門都建設了各自的業務系統,形成了相應的管理服務模式,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信息。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逐步深入,社會對高校管理的新要求、新標準和高校自身的發展角度考慮,傳統的各自為政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的要求,亟需建立一套全新的、信息化綜合聯動的業務模式。然而,由于各部門業務系統建設時間不一、數據庫平臺差異、數據標準不一致等原因,導致校內數據信息來源復雜、準確度差、維護管理困難等問題,導致校內以部門為單位的信息孤島現象嚴重。為了安全穩定、高效的管理校內數據,提高數據共享水平,擴展利用校內數據的潛力價值。高校內部急需建立一套數據共享交換的技術方案,實現基于不同硬件平臺、不同結構數據庫系統,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交換。
1 數字化校園概述
1.1 數字化校園概念
1990年,美國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發起并主持的一項大型科研項目“信息化校園計劃”,是數字化校園概念的最早提出者[1]。數字化校園是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實現從校內公共基礎設施、信息環境資源、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活動 的數字化過程。數字化校園是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化的虛擬校園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從而提升學校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2]。
1.2 數字化校園體系結構
目前國內高校在數字化校園的系統建設上普遍采用“統一規劃、統一門戶、統一數據平臺、多個應用系統”的建設模式。數字化校園體系主要包括網絡基礎設施、基礎支持服務平臺、各種應用管理信息系統和統一門戶接口[3]。如圖1所示為數字化校園的體系結構。
校園“一卡通”是以校園網為載體,集校內消費、身份識別、校務管理等校園服務為一體的數字化校園應用。服從數字化校園的總體規劃,實現數據集中、資源共享。
2 數據共享技術
由于高校各部門的信息系統的平臺不同、數據類型各異、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導致信息共享困難,產生了嚴重的信息孤島現象[4]。為了更好的適應發展,降低成本,實現最佳效果,采用系統集成的方法解決信息孤島問題是理想的選擇。依托現有的網絡基礎等硬件基礎設施,進行數據層面的應用集成來的實現應用系統間的數據共享互通。常見數據集成方案有聯邦數據庫系統、中間件集成方法和數據倉庫法等。
2.1 聯邦數據庫系統方式
聯邦數據庫系統[4]是多個獨立自治系統成員的數據庫系統集合,它提供的是一種組織、訪問、更新共享數據的邏輯方法。它能為各個應用系統提供統一、透明的全局操作,而且能保持各個應用系統局部應用的高度自治。
2.2 中間件集成方法
中間件集成模式[5]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數據集成方法,它通過在中間層提供統一的數據邏輯視圖來隱藏底層的數據細節,使得用戶可以把集成數據源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用戶對數據的查詢、修改、刪除等操作不直接作用于數據源,而是通過中間件層間接實現。中間件模式通過統一的全局數據模型來訪問異構的數據庫資源,并為異構數據源提供一個高層次檢索服務。通過為異構數據源提供全局數據模式,從而向應用層提供一致的數據視圖,使得應用程序能夠很方便快捷的進行訪問。
2.3 數據倉庫法
數據倉庫[5]是面向主題的、集成的、與時間相關的和不可修改的數據集合。根據數據倉庫建設的思想,采用數據庫互訪技術來實現異構數據源的整合與集成模式的數據中心。它需要將各數據源的數據信息抽取到數據倉庫中,用戶可以直接從數據倉庫中訪問需要的數據。
3 數據平臺與校園卡系統對接設計
校園卡系統是數字化校園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基礎工程,各高校在建設過程中各有側重并不斷豐富和擴展應用。文中采用中間表的方法實現校園數據共享平臺與校園卡系統間的數據共享。
3.1 數據從校園卡系統到數據平臺的同步
為了實現數據的準確同步,在校園卡系統的數據庫中建立相應的視圖,該視圖是在數據同步過程中數字化校園平臺同步工具讀取的數據。如圖2所示為校園卡系統到數據平臺同步過程。
校園數據平臺也會在其數據庫中建立相應的中間表,其表結構與校園卡系統中提供的視圖表結構相同,并定時將校園卡系統中視圖的數據同步到中間表中。通過數據清洗將數據及時的更新公共數據庫中的目標表中,進而實現了校園卡系統中的數據可持續地與數字化校園平臺之間的同步。
3.2 數據從數據平臺到校園卡系統的同步
為了配合校園卡系統從數字化校園平臺同步相關數據的需求,數字化校園平臺可以根據其需求為其提供相關數據字段內容的視圖。該視圖作為校園卡系統與數字化校園平臺數據同步的接口。如圖3所示為從校園共享數據平臺到第三方系統之間的數據同步。
3.3 校園卡系統數據同步
對于中間表數據,校園公共數據平臺擁有完全的讀寫權,同時及時地負責同步信息的最新版本;其他外部系統對數據僅僅擁有synver字段的寫權限以及其他字段的讀權限;同步的策略,可以根據所需信息的字段內容來確定,文中介紹的從校園數據平臺到校園卡系統的同步過程,在此同步過程中,采取每一個中間表都包含3個字段,如表1所示。同步和更新策略如表2所示。
校園卡系統通過更新synver就可以實現數據同步和狀態記錄。校園共享數據平臺添加人員信息時,根據人員信息進行分三大類,并把對該數據的操作保存在相對應的學生、教工、外來人員的中間表中,以供校園卡系統使用,中間表內保持業務數據的最新狀態,校園卡系統按照既定的同步策略來保持同步。
4 結語
校園卡系統是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要保證其業務系統的基礎數據信息來源權威、準確,就需要各業務系統與校園數據平臺數據共享。隨著高校對校園卡系統的功能拓展開發,對校園卡系統提出更多的新要求,系統安全、財務安全、運營維護、開放與共享、決策支持等是需要我們繼續關注的方向。該文結合我校校園卡系統建設的實際情況,實現了校園卡系統與共享數據平臺的數據同步,希望對校內的數據整合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蔣家添,席素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踐與探討[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25(6):54-57.
[2] 萬里鵬,陳雅,鄭建明.中國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思考[J].情報科學,2004,22(3):356-362.
[3] Hong Qu and Jiuyuan Huo.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Campus Project in University[J].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126):89-94.
[4] 陳躍國,王京眷.數據集成綜述[J].計算機科學,2004,31(5):48-51.
[5] 程學先,蔣慧婷.異構數據源集成實現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8,30(8):
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