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河北廊坊 065000
基于信息化平臺的院校教學裝備器材保障模式創新研究
王華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河北廊坊065000
本文根據信息化條件下公安現役院校教學保障發展趨勢,分析了教學裝備器材傳統保障模式存在的不足,對物聯網技術在教學裝備器材管理應用中的可行性進行了詳細分析論證,并提出了物聯網技術在此領域的應用方向,對院校教學保障和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裝備器材建設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信息化;物聯網;裝備器材保障模式
目前,隨著實戰化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院校教育對教學訓練裝備器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裝備器材保障模式的弊端越來越凸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裝備器材進行管理,可以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已成為未來裝備管理的發展趨勢。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教學裝備器材管理系統,并通過網絡為管理者、使用者提供管理平臺,不僅能有效、準確、職能地對教學裝備器材進行信息自動識別、采集、存儲、上傳,而且可以共各級領導、裝備管理人員對裝備信息進行快速查詢、統計、分析。教學裝備器材物聯網管理系統的建立,對規范工作過程、豐富管理手段、提高裝備器材質量管理和維修管理效率、創新裝備管理模式、引領部隊裝備管理模式變革均具有重要意義。
1.1保障效率較低
實戰化教學多裝備器材的要求具有使用種類多、使用頻率高、領用時間不統一等諸多特點,目前,公安現役院校的教學訓練裝備器材以人工操作為主,教學勤務保障人員根據教師器材領用需求進行人工查數,由于種類多、存放地點分散等原因,需要的管理人員較多,并且出入庫時間較長,整體工作效率較低。
1.2管理不夠精細
目前,院校教學裝備器材在對單個裝備器材的使用情況、跟蹤、維護、報廢等方面缺乏全面的記錄,精細化程度不足。器材使用時間沒有全面的數字統計,無法科學判斷是否達到安全期限。缺乏器材的安全使用預警提示,有些從外觀上看還可以繼續使用,但已經超過安全使用期限,存在安全隱患,在對訓練裝備器材報廢時,拿不出翔實的數據報告,無法提供有效的器材報廢依據。器材的維修維護記錄主要以手工記錄為主,查詢不便,無法快速了解裝備器材的保養情況。
1.3信息聯通不足
在目前的教學信息化系統當中,老師在申領裝備器材時,由于看不到裝備器材的實時庫存狀態,經常出現訓練器材需求處突問題。
2.1物聯網概念及特征
物聯網的概念最初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自動識別中心于1999年提出。“物聯網”本身是具備了三個重要的特點:第一點是:全面的感知、可以依靠著傳輸以及于智能化的工作處理。全面的進行感知即是利用于“RFID”、傳感器等,并且能夠隨時隨地的獲取到物體的相關信息;第二點是可以依靠著傳輸也是通過對于無線網絡以及于互聯網的相關的融合,將物體的信息比較實時的、準確地進行傳遞給相關的用戶;第三點是:能夠比較智能的處理也是能夠利用于云計算、模糊的識別等各類的智能計算的相關技術,對于比較海量的數據以及于信息進行相關的分析以及于處理,對于物體實施更加智能化的相關控制。
2.2物聯網技術管理裝備器材可行性分析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的物聯網已被逐步應用在農業、林業、水利、環境保護、防災救災和軍事等領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物流、運輸跟蹤定位以及圖書館管理系統方面己經有了比較成功的應用案例。
3.1記錄出入庫信息
在器材庫房出入口設立射頻識別系統,根據器材種類,分別粘貼不同類型和型號的電子標簽,在醒目位置設立電子大屏幕,利用器材上的電子標簽和射頻識別系統,管理員可以直觀的通過大屏幕查看各種器材領用數量,這樣就可以改變目前傳統人工查數的工作模式,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記錄每件器材、裝備的使用時間、使用次數等,既便于統計使用量,又可以為器材的維修、保養、報廢提供依據。另外,在出入口加裝視頻采集系統,輔助射頻識別系統記錄出入口人員及裝備器材領用情況,確保準確無誤。
3.2記錄維護信息
將每次對裝備器材的維修、維護記錄通過系統寫入標簽芯片,方便授課老師和物資管理人員快速分析判斷車輛、器材、裝備的性能情況。同時,可在系統中對每種器材的安全使用壽命進行設置,當使用時間或次數達到一定標準時產生預警,在領用過程中提醒管理人員及時維護或做報廢淘汰處理,確保裝備器材性能完好,符合訓練需求。
3.3物資清查
利用手持式設備,通過無線掃描識別技術,快速清查物資裝備數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結合超市、貨物倉儲物聯網成功經驗,在置物架上設置定位設備,當此范圍內的物體被移動到其他位置時,可以通過大屏幕實時顯示目前該類裝備器材的總數量和現有數量,以便開展日常物資清查工作。
3.4定位監控
結合GPS等定位技術,對武器、車輛、貴重器材等實行定位監控,可以設立一定的使用區域和范圍。例如,訓練車輛如超出該區域,系統會出現報警提示,還可進行追蹤定位。
3.5實時查看庫存及裝備狀態
將物聯網管理系統與校園網聯通,教師可以在辦公室實時查看裝備器材的數量、使用狀態等情況,便于安排教學計劃。領導和教學物資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校園網平臺實時查看物資管理綜合情況,還可以通過統計報表對數據進行分析,以便為更新裝備器材提供數據支撐。
物聯網在教學管理和保障方面的廣泛應用對現有保障模式產生了較大影響,有效地提升了公安現役院校的保障效能。目前,公安現役部隊很多都在進行探索和嘗試,希望利用物聯網技術,提升裝備器材、后勤保障物資等信息化建設水平,加強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保障效率。院校一定要按照先于部隊,優于部隊的要求,充分發揮高端人才聚焦的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在物聯網管理系統的研發、使用、升級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取得重大成果,引領裝備器材管理模式的變革。
[1]吳價寶.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江漢學刊,2011(6).
[2]烏家培.物聯網產業及其發展[J].中國信息界,2011(4).
[3]孫媛,周源,李季穎,等.物聯網技術在數字化營區建設中的應用[J].物聯網技術,2015(4).
[4]張林麗,陳濤.基于物聯網的車輛管理系統的研究[J].大眾科技,2012(10).
TP3
A
1674-6708(2015)152-0157-01
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信息化平臺的院校教學裝備器材保障模式創新研究》(GH14403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