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華+王曉丹+欒敏
摘要:信息時代是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大學教育的任務不再局限于知識技能的教育,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本研究通過訪談法和觀察法,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狀況和影響因素做了調查研究,總結了當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整體水平不高的狀況,并分析了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的內在和外在的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自主學習現狀;影響因素
一、前言
20世紀80年代,Holec最早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他認為自主學習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并進一步闡述這些能力包括“決定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術、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習得的結果等內容”。目前,國內外對自主學習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西方國家學者將其定義為“自我指導”“自我監控”“自我激發”。 國內學者將其譯為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是指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從元認知、動機和行為方面積極主動地參與自己學習活動的過程,其核心為學生積極主動獨立地控制調節自己的學習。
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大學生面臨著出校門知識就已老化的危機,這就要求大學生不能再只滿足于學校所學知識。大學教育不僅是要培養出學會生存的人,更要培養出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可以不斷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適應時代發展的勞動者和創造者。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正式提出了 “終身教育”的概念。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引起了許多教育和心理學者的關注,并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
二、研究設計
(一)被試
被試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哈爾濱劍橋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4所大學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共400人,涵蓋工科、理科、教育類、醫學類學生,有效數據392份,有效率達到98%。
(二)研究過程
施測人員由專業心理學碩士或經專業培訓的教師擔任,被試以班為單位, 使用統一的指導語進行一對一測試。在指導語中強調回答的真實性。
(三)程序及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 excel、SPSS13.0 和Amons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狀況
研究通過對哈爾濱劍橋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4所大學的392名大學生進行訪談調查,結果發現:認為自己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只有48人,占總人數的12%;認為自己的自主學能力一般的有290人,占總人數的74%;認為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有54人,占總人數的14%。也就是說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8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自主學能力不高。從數據上可以看到,當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狀況不容樂觀,需要通過學校教育來進一步培養提高。
(二)不同年級大學生自主學習狀況的變化趨勢
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進行比較,數據表明(圖3-1),從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有較明顯的差異。大一的學生由于剛剛脫離高考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大學寬松的學習環境導致一部分同學顯現出散漫的學習狀態,只有7%的大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大二、大三的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體驗,開始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的狀況有明顯提高,能夠獨立自主學習的比例提高到30%左右。大四的學生由于逐漸感受到就業的壓力,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開始建立明確的發展目標,50%的大四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研究表明,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狀況有隨年級的升高而提高的趨勢。
(三)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通過對392名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訪談,對學生提出的關于影響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的問題,并對相關因素進行歸類總結,數據表明主要影響因素共8種(圖3-3),其中內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學業情緒(占總數的17%),指在教學或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學業活動相關的情緒體驗;惰性(占總數的15%),指因主觀上的原因而無法按照既定目標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興趣(占總數的14%),指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自我效能(占總數的13%),指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學習環境(占總數的19%)、教師因素(占總數的10%)、課程(占總數的6%)、壓力(占總數的6%)。這些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的提出,為構建有效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四)不同程度自主學習的主要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表明(圖3-2),影響大學生不同程度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存在差異性的。惰性(自我管理)、環境、學業情緒、自我效能對自主學習能力低的學生影響較大,其中惰性(自我管理)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興趣、環境、學業情緒、自我效能、教師、課程對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影響較大,其中環境、興趣、自我效能、教師和課程是最明顯的影響因素;環境、學業情緒、惰性、興趣和自我效能對自主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影響較大。從整體上看,這8種因素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四、結論
本研究通過訪談法和觀察法,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狀況和影響因素做了調查研究,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整體水平不高,需要在學校教育中得到進一步提高。
2.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存在顯著的差異性,整體趨勢是隨年級的升高自主學習能力有明顯的提升。
3.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因素主要有學業情緒、惰性(自我管理)、興趣、自我效能。
4.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學習環境、教師、課程、壓力。
5.不同程度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存在差異,對自主學習能力低的學生影響較大的因素包括惰性(自我管理)、環境、學業情緒、自我效能,其中惰性(自我管理)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對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影響較大的因素包括興趣、環境、學業情緒、自我效能、教師和課程,其中興趣、環境和自我效能的影響較突出。
參考文獻:
[1]Holec,H. Autonomy .Foreign Language Leam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44-45.
[2]任春華,桑青松.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及其培養途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1):95-97.
[3]Reinhard Pekrun,Thomas Goetz .Wolfram Titz.Academic Emotions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7, 37(2):91-105.
[4]趙秋利.大學生自主學習現狀及指導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5]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29-333.
[6]莫雷.教育心理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257-261.
編輯/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