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霞
[摘要]結合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分別針對本科生和高職生在就業、創業能力方面展開SWOT戰略分析,探討當前高等教育形態下的畢業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存在的挑戰及機遇,并探究相應的培養方略,著力構建當代社會形態下大學生畢業生更好的創業、就業前景。
[關鍵詞]本科畢業生;高職畢業生;SWOT分析;就業創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21-0015-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畢業生人數與日俱增,就業問題日益凸顯。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首次將本科和高職高專分兩個版本公布了近兩年來就業路較低的高校紅、黃、綠牌專業,有關大學生就業率的問題再次引發社會、家庭、學生等各方面密切關注。另一方面,社會經濟建設中急需大量高素質專業人才,如何幫助高校畢業生最大程度的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以及順利的適應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全國各地在經濟飛速發展中都會遇到的矛盾。因此,如何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改善當前畢業生就業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內大學生就業現狀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2014年,全國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由250萬增至727萬,十年間幾乎翻了3倍。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749萬人,又創歷史最高。其中,專科畢業生的增幅最大,一些地方的高職畢業生甚至已經超過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的人數,而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持續發展同樣取決于高職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報告顯示,2014屆大學畢業生“受雇全職工作”的比例較前兩年相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應屆大學畢業生選擇升學的比例提高,另一方面在政府提出的“創業帶動就業”政策鼓舞下,應屆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的比例持續也在增加。有關數據顯示,本科畢業生讀研比例從上屆的10.8%上升到了11.7%,高職高專讀本的比例由上屆的3.8%上升到了4.2%;自主創業畢業生的比例由2013屆的2.3%上升到了2014屆的2.9%,其中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3%,高于本科生1.2%。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作為剛踏入就業市場的新生力量,大學生的創業以及就業能力面臨著諸多挑戰,針對如何幫助高職畢業生以及本科畢業生在就業、創業狂流中客觀的定位,以及把握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引起社會各界專家人士的廣泛熱議。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從當前高等教育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人手,從客觀到主觀,宏觀到微觀多方面展開討論,分析當前畢業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存在的機遇及挑戰,探究相應的發展方向。
二、創業、就業能力SWOT分析對比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或優劣勢分析法,是20世紀70年代由哈佛商學院K·J安德魯斯提出的一種分析戰略,是決策者根據被研究對象自身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因素,來確定自身發展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進行趨利避害的評價,從而選擇最佳處理方略。將該思想運用于指導大學生就業工作,能更好的幫助其在求職、創業過程中對自身素質有正確的認識,清楚自己在所從事行業中的優勢和劣勢,做到運籌帷幄。
(一)本科畢業生就業、創業SWOT分析
1.Strengths——優勢
本科畢業生受益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培養,以及高校對就業創業教育課堂的改革,大多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在就業市場能較好的滿足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學歷和英語、計算機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在實際的創業活動中,他們有著較強的領悟能力和反應能力以及迅速學習的爆發力。
2.Weakness——劣勢
從主觀層面來講,當前大學生大多為90后,單純的校園成長環境和養尊處優的家庭環境呵護,導致其心智尚不十分健全,對就業市場的競爭性缺乏明確的認識,即使可能在大學期間有過一些就業實習,也距離真正的創業、就業經歷相差甚遠。
3.Opportunity——機會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大學生教育目標為教育導向開展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培養了學生的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與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再加上國家近期出臺對于大學生創業的免費風險評估、免費政策培訓、無償貸款擔保以及部分稅費減免等四項優惠政策,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諸多有利的機會。
4.Threats——威脅
不可否認,在國家創業扶持的誘因以及當前就業的壓力的雙重影響下,不少大學生加入創業大潮的想法帶有盲目性,這勢必會造成他們應對競爭壓力和堅持的信念不足,一旦遇到挫折,極易產生消極挫敗的想法。同時大學生對于就業、創業的競爭性以及應對經驗都不成熟,更沒有對業務和客戶開發的全面認知,也會給大學生創業的信心和興趣帶來威脅。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SWOT分析
Srengths——優勢
首先,高職院校的教學秉承實用性和服務性宗旨,專業設置更加貼近實際需要;其次,
在專業技能方面,高職畢業生比本科生更加貼近生產實際,具有相當強大的優勢;再者,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心理期望值不高,他們在選擇工作崗位時會從實際出發,建立“先生存后發展”、“先就業后擇業”的擇業觀,就業觀趨于現實合理性。
2.Weakness——劣勢
從主觀層面來講,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自我控制能力較本科院校學生會差一些,在校期間學習壓力較小,自我約束力很難形成必然影響學生知識結構和實際操作技能水平的掌握;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基礎文化課水平要求較低,理論知識不足成為就業短板,其中代表工具學科的英語和計算機等級水平往往成為用人單位考察求職者能力的重要條件。endprint
從客觀層面來講,用人單位盲目的人才高消費,追求高學歷,使得高職畢業生一定程度上缺失公平的就業環境,再加上高職畢業生自我感覺不如本科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與用人單位接洽是表現不盡如人意,這在求職過程中是非常不利的。
3.Opponunity——機會
首先,勞動力市場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為高職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機會;其次,政府大力倡導發展地方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私企及第三產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解決了大量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再者,教育部出臺的一系列緩解就業壓力的政策措施,以及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開展大量的就業指導工作(如,深入企業對企業用工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建立企業檔案,加強校企合作,邀請知名企業走進校園開展畢業生供需招聘會)以及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使學生的就業機會大大提高。
4.Threats——威脅
就外部環境來看,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威脅來自兩方面:第一,高校擴招后大學畢業生人數猛增,本科畢業生很大程度上擠占了高職畢業生的崗位;第二,企業改制、兼并、重組過程中,大量富余職工需要重新上崗再就業,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也加劇了城鎮的就業壓力。
三、畢業生創業、就業能力提升對策建議
長期以來,普通高校將人才培養目標簡單劃分為研究型和應用型人才,認為大學生畢業面臨的選擇就是就業、考研、出國;高職院校則大多把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高等教育是大學生走向社會前的最后一站,畢業生們所面對的壓力和挑戰不言而喻,其中,就業能力的養成以及創業能力的培養更是學生們在跨出校門前應該必修的一門功課。
(一)本科生創業、就業能力培養建議
結合SWOT分析,本科院校在就業、創業能力方面要培養出綜合素質強,心理素質過硬,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建立科學合理的擇業觀和價值觀的高素質人才,需要作以下幾方面努力:
1.學生在校期間應該注重發展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以就業市場為導向,以學生專業能力發展為本位,提高其綜合職業素養。
2.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實現學校教學與用人單位崗位間的零距離對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3.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形成職業規劃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給予自身準確定位,為即將步入社會建立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良好的心理應對能力。
(二)本科生創業、就業能力培養建議
結合SWOT分析,高職院校在就業、創業能力方面要培養出理論知識扎實,創新實踐能力強,具有團隊意識、環境應變能力強、個性鮮明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需要作以下幾方面努力:
1.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夯實專業基礎,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用良好的職業修養彌補文化素質的不足。
2.將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以過硬的專業技能彌補學歷的不足。
3.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自我創新、發掘能力。
(責任編輯:章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