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鐵云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將信息檢索作為一門研究生的通識課程,重點介紹各種通用文獻數據庫的操作和使用,與學生的研究領域關聯程度較低。本文提出一種面向專業領域的信息檢索課程教學方法。首先將研究生的學習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入門階段,研究階段,論文撰寫階段,其次分析了每個階段的信息檢索任務、要求和實現途徑。該方法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相關,在提高文獻檢索能力的同時,為課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教學研究;信息檢索課程;研究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21-0095-02
一、信息檢索課程的教學現狀
信息檢索課程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整合信息,并最終有效地應用于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將其作為一門通識課程,面向所有專業或層次的學生共同開設,內容的重點在于介紹各種文獻數據庫的操作和使用。此種教學模式存在如下問題。
首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不同,例如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接受能力和培養要求迥異;即使對同一層次的本科或者研究生,在不同年級也有區別。例如低年級本科生主要學習如何利用圖書館檢索館藏文獻,而高年級本科生可能就有了科研立項的需求,要進行更多針對項目的文獻檢索。因此不區分學習層次和學習階段的文獻檢索課程教學很難為學生的實際需求提供幫助。
其次,由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所學內容存在巨大差別,特別是近年來各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結構越來越細化,遑論文理學科的本質區別,即使在同一個二級學科門類的各專業之間的跨度也比較大。例如在計算機在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下,“計算機輔助設計一制造”專業和“數據庫技術”兩個專業方向就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介紹通用數據庫的檢索知識和方法顯然不能適用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
鑒于現有的信息檢索課程設置大多存在與專業領域脫節的現象,有學者提出基于項目的文獻檢索課程教學改革,這種教學方法與專業領域結合相對緊密。然而,由于上述方法面向的對象群體是大學本科學生,與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存在較大差異。研究生的主要任務是從事科學研究活動,要求其具備較強的文獻檢索能力,保證其在充分了解學科現狀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性研究。因此仍然有必要針對研究生的信息檢索課程設計新的教學方法。
二、面向專業領域的信息檢索課程教學
為了適應專業領域的研究生信息檢索的需求,本文將其專業學習分為入門、研究、論文撰寫三個階段,并為每個階段針對性地設計信息檢索課程的相應教學方案。
(一)入門階段的信息檢索
在入門階段,學生開始接觸專業知識,需要形成本領域概括性的認識,因此本階段信息檢索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查找本領域方向的綜述性文獻。
該階段可以利用圖書館的綜合性數據庫進行檢索。對于文科學生,大多使用中文數據庫,例如維普、萬方、知網、CNKI等期刊網。對于理工科學生,則更應強調跟蹤國際研究。一種途徑是使用美國的Web of Science、EBSCOhost、PQDD,荷蘭的Elsevier Science Direct、德國的Springer等數據庫,以及各專業學科的數據庫,例如計算機專業的ACM Digital Library和IEEEXplore等數據庫作為檢索入口,再從中查找本領域的相關期刊。另外一種途徑是直接訪問專業期刊的所在網站,例如計算機專業的TKDE,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等網站,物理專業的Science,Nature,Physics Review Letters等網站,這就要求教師熟知并為學生事先推薦本專業的知名期刊。
在進入相應的期刊人口后,建議學生通過本領域的專業詞匯結合綜述類詞匯進行檢索。綜合類詞匯包括綜述、概述、研究進展、前沿等等,英文的review,survey,comparative study等等。下圖1列舉了計算機學科的軟件學報中的部分綜述論文。
在獲取綜述論文后,一方面學生可以進行深入研讀,另外一方面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文獻的擴展檢索,即從綜述的正文介紹及參考文獻中選擇與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關的部分進行擴展閱讀,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更多的知識。
(二)研究階段的信息檢索
在研究階段,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學術前沿動態,為后續的研究實踐和論文撰寫工作打下基礎,因此本階段信息檢索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查找本領域方向的最新文獻。
盡管常用的中外文數據庫和聯機檢索平臺可以提供針對某個學科的論文集或者期刊的檢索,但通過這種方式檢索得到的結果往往過于寬泛,很難定位到具體的研究方向,學生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分類篩選。本文提出根據會議分組討論進行檢索的方法,該方法對計算機類學科尤其適用。其原因在于這些學科發展迅猛,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在會議上進行報告,因此跟蹤進展的最好方法就是查看本領域的最新會議。
首先為學生制定其所在專業的權威會議列表,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其下屬的各學科門類都有公認的頂級會議列表(可參見中國計算機學會的推薦會議列表)。例如數據庫領域有SIG.MOD,VLDB,ICDE,數據挖掘領域有KDD,ICDM,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有ACL,EMNLP等會議。得到會議列表后,通過百度或Google輸入會議名稱和年份,能夠找到該會議當年的主頁,包括征文信息、會議組織、注冊信息等等。由于一個會議里面仍然包含眾多子領域,例如自然語言處理就包括機器翻譯、解析、問答系統等方向,仍然不太適合作為文獻研讀的具體對象,需要進一步的篩選。
通常,會議主頁的程序(Program)選項中包含該會議的大會和分組報告詳細信息。下圖2列舉了2015年度KDD會議的程序及分組報告信息。
從圖2可知,分組報告的信息比較適合作為具體研究方向論文的選擇對象。例如圖中包含主題模型、交互學習、社會化和圖數據等子方向。這些信息與具體的研究領域緊密相關,學生只需要點開相應的鏈接,就可以看到具體的文獻列表,從中挑選出自己感興趣的論文進行研讀。
(三)論文撰寫階段的信息檢索
在論文撰寫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形成對領域較為系統和完整的認識,為開題報告或者畢業論文的撰寫做好準備,相應地,本階段信息檢索工作需要查找本領域方向較為全面的文獻資料。
本文建議該階段以小組為單位開設研討課。要求研究方向相同或者接近的學生查閱本領域內經典的以及最新的中英文文獻,并將其概要形成總結PPT文件,在組內進行講解和探討。一方面遴選出最相關的核心文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組員之間互為補充,避免重要文獻有所遺漏。在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同學不僅要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如文章的背景、創新性、技術路線,以及實驗結果等,更重要的是討論該文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或局限,以便找到改進或者突破的思路。
上述教學方式,跟學生的專業研究任務關聯較為緊密,避免了因為泛化教育而導致的學習興趣不高。通過設立討論環節,有助于形成啟發式的氛圍,從而促進新設想或者idea的形成。在提高學生文獻檢索能力的同時,為課題研究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但該種教學方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將信息檢索課程作為通識課程,由公共或者基礎課部的教師任教,相對缺乏本領域的專門知識,在教學時容易停留在淺層和寬泛的知識傳授上,與專業結合不夠緊密,因此建議由本專業的教師承擔該門課程的教學任務。
三、結論
本文針對現有信息檢索課程教育過于寬泛,與研究生所在專業結合不緊密等特點,提出了面向專業領域的課程教學框架,為研究生學習的每個階段設計了相應的信息檢索方案。我們希望本研究能進一步激發針對信息檢索課程教學問題的深入研討。
(責任編輯:封麗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