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關鍵詞】 音樂劇;現狀;例舉;民族化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4—0028—01
我國的歌劇事業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20年代初的《麻雀與小孩》、《小小畫家》以及至《白毛女》所奠定的中國新歌劇的發展方向,從一個里程碑到一個新的里程碑,經歷了風風雨雨與各個時代的輝煌。然而在今天,商品市場大潮中歌劇發展卻步履艱難,很少有既有藝術水準又有良好社會與經濟效益的好作品。為了更好認識這一問題,我們不妨從歌劇的起源開始探索。
一、歌劇的簡述與現狀
歌劇,歌劇是一種文學、音樂、戲劇、舞蹈綜合的藝術形式。它起源于16世紀末期,1597年誕生了歷史上第一部歌劇《達芙尼》,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的出現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歌劇即成為一種大眾所承認的藝術。
中國歌劇創作的拓荒者是黎錦暉,他創作了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小小畫家》等共12部,在當時產生了巨大影響,并為中國歌劇創作開了先河。之后的中國歌劇從1934年聶耳和田漢推出《楊子江暴風雨》,這種“話劇加唱”的一種歌劇結構形式。到三十年代中期在創造民族歌劇方面的探索《西施》(陳歌辛,1935)、《沙漠之歌》(王洛賓,1942)、再到1943年延安的新秧歌運動基礎上產生的秧歌劇《兄妹開荒》(安波作曲)、《夫妻識字》(馬可)。1945年4月首演的《白毛女》成為我國歌劇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標志著中國歌劇終于尋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和自身的美學標準。
新中國成立后歌劇創作在思維上廣泛出現了多種方式。目前我國有各種各樣的文藝表演團體數以千計,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表演藝術團體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困境。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以及表演團體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了文化市場萎縮,票房不景氣。與中國歌劇不景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的音樂劇越來越火爆,一個成功的音樂劇十年、二十年演下來,會擁有十億、二十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二、音樂劇的簡述,市場的成功范例
19世紀中葉,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的繁榮發達,社會生活節奏和公眾的心理節奏也大為加快,社會審美意識也在發生急劇而巨大的變化。在繼承和提取歐洲輕歌劇如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和羅西尼《塞維利亞理發師》、《蝙蝠》、《風流寡婦》的輕松愉快喜劇風格使用便成了音樂劇的形式來源之一。
音樂劇在它百余年的發展史中,隨著不斷的探索與前進,從帶著朝氣,活潑的輕歌曼舞到表現人們思想情感的劇目《悲慘世界》、《西貢小姐》、《音樂之聲》等等劇目。作為20世紀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承載著豐富深刻的人文內涵,有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樂觀風度。
音樂劇《貓》的演出,從1981年在英國倫敦首演,1982年登陸美國百老匯,后來被制作成各種版本,用十種語言,在三十個國家和地區演出,2003年在中國成功上演。它在全球的票房收入早已超過了二十多億美元。這充分證明了藝術無國界:一出好的音樂劇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同樣也是世界的。
三、中國音樂劇列舉
我國的音樂劇最初的雛形出現在30、40年代,真正有著震撼人心的情節,嚴肅的主題和動人的故事、精彩的舞蹈、五彩繽紛的現代舞臺燈光、撲天蓋地的音響技術,正是改革開放以來的80年代。1980年在《全國歌劇座談會》上沈承富向中國歌劇界介紹歐美音樂劇。1982年中央歌劇院演出了《我們現在的年輕人》,1983年上海歌劇院演出了《風流年華》,1984年演出了《蜻蜒》、《芳草心》等。
特別要說的是《芳草心》主題歌《小草》廣為流傳,成為至今為止中國音樂劇中最受觀眾喜愛的一首歌。《芳草心》在票房收入方面創造了不菲的業績。是創造了一定利潤的第一部原創音樂劇。《搭錯車》自1985年首演至1989年竟然創造了演出1460場的驚人紀錄。以后音樂劇創作探索演出貫穿整個八、九十年代。
四、民族化的音樂劇
以上所敘我國新音樂劇的發展短短二十來年,所需要探索的問題還很多,但任何一種外來文化都必須與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夠開出豐碩的果實。戲曲,也有人說它是中國的音樂劇,這種形式與音樂劇形式特征基本相同,許多劇種產生之初就正是音樂來自民間流行的小調,舞蹈來自民間舞蹈。這種在形式上的基本近似提供了它們相互結合的可能。比如上海滬劇院演出的《金成與蜉蝣》就大膽地進行了嘗試,把古老的淮劇音樂劇化了。黃梅戲推出了黃梅音樂劇《秋千架》、《徽洲老人》和越劇推出了越劇音樂劇《孔乙已》。
音樂劇在音樂上,將旋律之美發揮得淋離盡致,同時由于音樂劇通俗性、娛樂性、商業性的特點,決定它的音樂語言十分貼近廣大觀眾,比如像哈爾濱歌劇院演出的《山野里的游戲》,創作者將東北二人轉音樂和舞蹈運用其中,這部分演出顯得非常精彩。
音樂劇的音樂創作需要旋律如歌優美,具有動人的歌唱性,這一點也正是我國幅員遼闊,多民族音樂和民歌素材將得以充分發揮,溶入我們民族的豐富舞蹈語匯,加入音樂劇充滿現代氣息的多變節奏和燈、服、道、效、化的強大視覺沖擊力,以及交響性配器手法以及綜合音響效果使其更為朝氣蓬勃,活力四射。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