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娟+李艷梅
【關鍵詞】 小學;批判性思維;情境;形式;
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4—0053—01
學生的思維不僅受定勢的影響,而且有很大的依賴性,他們常常表現為輕易地相信結論,不善于或不能找出自己解題中的錯誤,對來自老師、同學、課本的信息缺乏必要的獨立思考、判斷質疑的習慣和能力, 缺乏批判性思維品質。而批判性思維在創造性活動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整個心理系統的核心成分。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疑惑,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的。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及時得到有關教學情況的反饋信息,了解教學的得失,提升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培植學生批判意識
教學實踐表明, 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是培養學生批判意識的前提,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而且還能促使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作出判斷、質疑問難。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積極提倡:答錯了允許重答,答不完整允許補充,不清楚的允許發問,不同意見允許爭論,教師錯了允許學生批評指正。如此環境則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 特別是對學困生更應該傾注以愛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厚愛和關注,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 締造情境,培養學生批判的精神
1. 優化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導入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主動、執著地探索,是培養學生批判意識的起點。
2. 教學中,應注意創設充滿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問題情境中,寓抽象的數學問題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 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新知。
三、深化學生思維形式,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1. 應加大對錯因的分析,加大學生對概念題、計算題以及應用題的改錯訓練,并給出相應的意見,這樣一來能夠培養學生的求真意識和批判思維。
2. 采用比較解法,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題,并讓學生辨析不同解題方法的異同之處,進而更好地找到解題的規律,提升學生的識別意識。讓學生知道同一問題可以多角度解決,且能夠應用到類似的題目中.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優化學生的思維,而且能提升學生批判性的思維能力。
3. 在不斷嘗試中建立批判思維模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去嘗試、去猜想,使學生敢于嘗試,善于嘗試。讓學生大膽猜想。要嘗試、猜想,就應允許出錯誤,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
4. 在獨立思考中發展求異批判創新思維。認知的發展離不開學生原有的數學實際,潛能的開發離不開獨立思考積極探求的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讓學生獨立思考前,放手大膽地讓他們嘗試探求新知,在獨立思考中學會思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興趣。
四、進行科學、創新的評價,增強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動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每時每刻都在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神態等對學生進行評價,新課程評價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教學中教師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并及時、有針對性地作出科學、創新的評價,增強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動力。
實踐表明,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貫徹一分為二的思想,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科學客觀評價,能夠有效增強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批判動力。具體要求:對于數學批判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教者在肯定表揚的同時,還應注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對于數學批判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教者要耐心啟發引導,鼓勵他們多思考,多發現。一有進步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以此激發他們批判的欲望,學習的信心。
在數學教學中對小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自覺活動,在培養思維批判性的同時,也在促進各種思維品質的協同發展,因為批判性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是獨創性的前提,同時還能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敢于向教材、向教師、向同學發問,把教材中的“錯誤”以及教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失誤”當作教育資源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