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芬
【關鍵詞】 語文教學;口語交際;情景;素
材;活動;生活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4—0095—01
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第一位的問題就是讓學生想說、放膽說。新課標明確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話、說話”的發展,它不僅要求訓練每個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教學中,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積極主動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非常重要。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樂于說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語言活動,這種語言交際活動離開了“特定的情景”就無法進行。情景教學會讓學生興趣盎然,而以景助說則令學生樂此不疲。因此,在語文教學上,筆者盡量多想辦法創設情景,讓學生樂于“說”。 當小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內驅力,學習效果自然非同一般。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讓學生戴頭飾分別扮演小蝌蚪、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增加口語交際興趣。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習,學生興趣很高,都爭著要參與到角色中來,表達對課文的理解,對童話中角色的喜愛。這樣,學生樂于表達,也就把課文弄懂了。
二、提供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
1. 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去說。教材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說話內容,每次的口語訓練都是學生最積極的時刻。如,在介紹“我的家庭”的口語訓練課上,筆者先讓學生把家庭成員的合照帶到學校,然后向同桌介紹,再讓對方轉述。這樣,學生的聽說都得到了訓練。另外,在語文園地的“我會拼圖”、“有趣的游戲”、“看誰背得對”及 “我愛畫畫”這些訓練中,有計劃地引導他們說說自己的心情、同學的動作、自己的希望等,都為以后的說話訓練提供了詞匯和內容。
2. 引導學生觀察,發掘說的內容。經常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決無話可說的問題。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觀察要求:早晨從進校門到教室,在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見到了什么?本來,學生每天都要走這段路,并沒覺得有什么特別的,但在筆者提出要求后,學生們開始了觀察,學校大門前的標語、宣傳欄等剛勁有力的大字,教學樓里打掃衛生的同學等都成了觀察對象。學生初步體會到觀察和說話的關系以后,對觀察就有了一定的興趣,教師要適時注意開闊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把眼界放寬,并有的放矢地指導觀察順序。
三、利用活動,激發學生說話欲望
“興趣是創造的火花。”如何激發學生說話的欲望、增強說話興趣呢?在這個重要的環節中,筆者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如,帶學生到操場上,要求學生與小樹、小草對話,然后告訴老師都與小樹、小草說了些什么,小草又說了什么。有的學生說:“小草說,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說:“小朋友,你別老踩著我,弄得我可疼呢!”這樣,學生在邊說邊笑的臉上跳動著童真,筆者在聽學生敘述中發現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另外,每逢節假日,筆者都要求學生把在假日中的某一件事記好,待到上學時說給同學們聽。由于養成了習慣,學生都會特別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
四、聯系生活,拓展學生交際空間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然而,低年級學生生活閱歷淺,不善于捕捉話題,雖有“說”的興趣,卻苦于無話可說。為此,教師要聯系實際生活,拓展學生的交際空間,讓學生很快地找到口語交際的源頭和內容。如,讓學生把自己看到、聽到的事情加以整理,從中選出一兩條自己喜歡的事情,抓住中心,按一定的順序簡單地講給大家聽。由于講述的內容是日常生活中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因而內容豐富、感情自然。又如,課堂上討論問題,讓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或教師提出涉及學生思想實際的問題展開討論,這種與學生緊密相關的話題,容易使學生有感可發,有話可講。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敢說了也會說了,說話的膽量也大了,說話也流利了。由此可見,語文教師要把口語交際訓練與聽、說、讀、寫訓練聯系起來,與觀察、思維、想象訓練聯系起來,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只要我們有心、留心、用心,就能為學生創造出口語交際的廣闊天空。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