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青竹
摘 要:新形勢下,扎實開展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既能加強領導干部廉政自律意識,又能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通過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現狀進行深刻分析,結合當前形勢要求,提出一些新的審計工作理念和方法,進一步深化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防范審計風險,達到審計目的。
關鍵詞:內部經濟責任審計 現狀 創新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155-02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是以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盡責情況為重點,對其任職期間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為基礎,依法開展的內部審計工作。2013年,黨中央相繼提出了“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等重大措施,新的形勢和任務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現狀及不足,明確重點、調整思路,分析并創新現有審計工作。
一、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現狀和存在的不足
從目前的現狀分析,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在審計內容和重點、審計方法和手段、審計隊伍建設及審計結果和評價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一)審計的內容和重點不明確
當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仍把審計重點放在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方面,沒有重點突出被審計領導干部對重大投資項目、重要經濟活動和重點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以及領導本人遵守廉政規定情況。未深入揭示和反映財務問題背后隱藏的腐敗問題。
(二)審計手段和方式落后
目前內部審計履行經濟責任審計時,沒有結合內控制度風險導向開展審計工作,大部分仍采取手工翻閱賬本、憑證,很少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手段進行審計,整個審計工作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風險性。整個審計過程費時、費力,審計結果質量不高且存在一定的風險。
(三)“先離后審”的現象普遍存在
領導干部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加強干部監督和管理的重大舉措。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先離任,后審計”,“秋后算賬”的做法使得審計工作不僅繁重,而且較為被動。首先,領導干部工作多年,考核依據難以統計。其次原任領導已調離原單位,對發現的問題不便于處理和整改。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使現有經濟責任審計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四)內部審計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涉及的方面很廣,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基本的職業素質還需要豐富的綜合知識和較強的分析歸納能力。目前形勢,由于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不夠,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機會少,人員不充實,實戰機會不多,審計隊伍的建設受到了影響。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和分析表達能力與經濟責任審計要求脫節,導致其工作效果不佳,這也嚴重制約審計質量的提高。
(五)審計綜合評價方面有待提高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通過審計,揭示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處理意見,分清領導干部應承擔的責任,對其做出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切實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管理監督,正確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為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干部考核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但是,當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普高存在偏左或偏右的現象,有的只談問題,不談成績;有的只說業績,對問題則避重就輕,總體上不能深層次反映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
二、結合形勢,創新思路,深化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效果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應以科學發展觀為起點,結合當前國家管理干部的新要求,掌握全局、狠抓大事,突出審計工作重心,改變傳統審計方式、創新審計思路,緊密圍繞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為單位的經濟建設發展起到服務和監督作用。
(一)結合形勢,調整態度,把握審計工作重心
1.加強對領導干部在重大決策中履職情況的審計。摸清在領導干部任期內重要經濟決策事項,選擇重大的事項審查其決策的背景、決策的過程、決策的執行和落實情況,決策的效果情況。以此來確定和評價領導干部的任期經濟責任。
2.結合當前新形勢,以“守法守規守紀”為重點,嚴格審查領導干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國務院“約法三章”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規定的執行情況。加強對“三公經費”預算管理、會議和培訓管理、公務用車配置和管理使用、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管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職務消費和機構設置、編制使用有關規定執行情況的審計。
3.重點對財政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進行審計。在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中,要密切關注財政資金的存量和增量,盤活存量資金,推動財政資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公共資金使用、公共資源和國有資產管理使用、舉借債務、自然資源資產開發利用和保護情況,嚴防貪污、浪費等違法違規行為。
(二)強化審計效果,廣泛開展任中審計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是圍繞領導干部崗位職責要求,重點關注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過程和效果,促進提高領導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識和能力。為認真貫徹這一要求,改變工作多年“秋后算賬”和考核依據難以查找和統計的現狀,應積極推廣任中經濟責任審計,使“先離任后審計”的做法變成警鐘長鳴,使每一名干部從踏上領導崗位就樹立起“自警、自重、自防”的意識,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三)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培訓,積極利用社會資源
單位領導要重視內部審計人員的培養,從多方面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著力培養復合型人才,使審計人員不但掌握專業知識,還要懂得工程、信息技術、法律等多方面的綜合知識。同時,各級審計部門要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利用其他社會力量,如會計師事務所中介機構,根據工作需要配備工程技術人員,聯審互查,促進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
(四)結合計算機輔助審計的要求,調整傳統的審計模式
積極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加強OA和AO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運用,發揮數據分析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集中分析疑點、準確掌握線索,增強信息化環境下查核和剖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強化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部門、單位基礎數據和審計檔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充實完善審計資料數據庫建設,實現審計資源共享。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自身的優勢,進一步地擴大和延伸審計范圍,使審計結果和評價建立在更牢固的科學基礎之上。
(五)全面細致、客觀公正評價領導干部履職情況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評價要體現對領導干部的實事求是、公正、公開的評價原則,更要對領導干部本人政治上負責。對于審計發現的問題,要嚴格根據審計查證和認定的事實,依法合理界定被審計領導干部應當承擔的責任。責任界定要堅持事實重于形式,充分考慮被審計領導干部在問題事項中的實質性參與程度和所發揮的作用,不能簡單地、機械地以領導干部是否簽字、是否分管等作為界定標準。審計評價既要反映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取得的業績,又要反映存在的問題,同時更應避免相互矛盾。審計評價要與審計內容相統一,注重突出重點,堅持審計什么評價什么,審到什么程度評價到什么程度。對與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無關的事項、證據不充分的事項、未列入審計內容的事項不做審計評價。
參考文獻:
[1] 陳波.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若干基本理論問題[J].審計研究,2005
[2] 陳以寬.關于經濟責任審計的幾個問題的理性思考.
[3] 劉更新.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運行機制及其治理效率研究,2010
[4] 高杰峰.如何提高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2)
[5] [美]小阿瑟.威廉姆斯,理查德.M.漢斯.風險管理與保險[M].中國商業出版社,1990
[6] 康凱.我國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其提高的措施.科園月刊,2010(1)
[7] 申景奇.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理性選擇———整體風險管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2)
[8] 韓俊峰.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趨勢及若干創新思路[J].經濟師,2006(2)
[9] 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研究與實務發展[J].會計研究,2004(4)
(作者單位: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 山西太原 030000)(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