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
教育質量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國民人文素質、新技術應用能力和民主進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低的教育質量會影響到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競爭力,甚至影響到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和諧發展。因此,只有以科研精神和態度做好教研工作,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育質量。
一、秉持科研精神。提升教研新境界
所謂科研,即科學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裝備,為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進行的調查、實驗、試制等一系列的活動,為創造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所謂教研,即教育教學研究,是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以教育理論為依據,用教育科學方法對學科教育領域的實踐和理論進行有意識的探索活動。
科學研究的精神是我們從事任何工作都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師能夠將這種嚴謹的態度應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那么在做教研工作時,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探索科研與教研有機結合的途徑,既是學校提升辦學實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也是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是教師在教研工作中,應有“嚴謹務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皣乐攧諏?、實事求是”包含了科學精神的精髓,也給人提供了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研究的方法。教師只有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秉承“嚴謹務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善于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或有根據的進行懷疑,并將科研的新成果充實到課程中,才可以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如果教師經常參加科研活動,也會開闊視野,更好地把握學科的發展趨勢和社會的需求,發掘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表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并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以科研精神提升教研新境界的目的。
二是貫徹團結協作的科研精神,調動學生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悄然而至。教師之間的談話也從“今天你講了幾道題”,“今天學生作業完成的如何”,變成了諸如“今天你翻(翻轉課堂)了嗎”、“今天你慕(慕課)了嗎”這樣的一些“流行”的話語。雖然有玩笑的成分,但是在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重要性。以物理學科為例,實驗可以說是物理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將學生專業知識的系統教學捆綁在課題研究和項目開發周圍,強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教師成熟的科研思想的熏陶下,在嚴肅縝密的科研氣氛中,學生可以初步體驗課題研究的過程,探索生活的奧秘。
二、重視教研工作,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所謂教師專業化,理論界有多種定義,肖川教授在《教師:與新課程共成長》中指出:具備教師專業資格是不具備教師專業資格的教師所不能代替的。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僅要是教學型的教師,還要是一名研究型的教師。這就要求教師應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等諸方面的素質。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課堂模式悄然發生了變化,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困惑和新的問題。教師的素質成為限制課改深入發展的瓶頸。所以,課改要深入,學校要發展,首先就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一支比較穩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那么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呢?
一是在集體備課活動中加強研討,提高備課的實效。備課對于教師來說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然而就是在這“司空見慣”的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對備課理解不清,目的不明;“貼標簽”式備課,華而不實;割裂預設與生成,課堂走向兩級等。所以,教師要突破傳統備課觀的桎梏,樹立符合新課改的備課觀。教師應該主要思考如何使學生得到最佳和最大限度的發展。通過教師間的研討,預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這樣不僅可以使年輕教師得到骨干教師的指點,在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有所提升,也可以使骨干教師吸取年輕教師的新鮮理念,進一步完善自己。
二是從“聽課、評課”向“觀課、議課”轉變。傳統的聽課、評課,聽的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有聲語言表達,評的是課的好壞及優缺點。傳統聽課、評課是否在教學實踐中產生影響,并不取決于評課者說了什么,而取決于講課者認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坝^”,更追求用心靈感受課堂、體驗課堂。“議”,則是一個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這就改變了講課教師在評課中的“被評”地位,鼓勵講課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改進,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通過教科研工作,確保教師專業化的穩步提升,使教師成為教學的主人,研究的主人,也解決了學校在推進課程改革中出現的諸多現實問題,既滿足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求,也適應了學校向高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
三、教師專業水平是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教師是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教師營造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無不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較高的教師專業水平是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一是切實抓好課改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自2002年實施課程改革以來,社會各界都積極組織教師進行各級各類培訓,為教師實施新課程打下了理論基礎。課改的成敗在教師,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培訓的學生和教材都是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了解和改革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所以,要加強對培訓學員的思想動員和政治教育,要站在政治的高度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保障主講教師、培訓學員和培訓管理者三個方面的良好配合,讓教師在培訓中得到專業發展。
二是扎實抓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師新課程實施水平。校本教研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研新形式,是傳統教研的發展和深化,是迅速提高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形式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理論素養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從而促進課堂教育質量的提高。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在教學上進行了“學案”教學模式的嘗試,側重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去主動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從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整體素質。教與學協調同步,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切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雅斯貝爾斯曾說:“只有自己從事研究的人才有東西教別人,而一般的教書匠只能傳授僵硬的東西?!敝挥幸钥蒲袔咏萄?,以教研促進教學實踐的改革,才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增強學校的辦學實力和社會地位,進而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