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志
【摘要】當前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被用到了越來越多的地方。與此同時,人們在使用英語的時候面臨越來越多的跨文化交流,因此跨文化教育就成為大學英語教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然而我國當前在大學英語中的跨文化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研究體系也不成熟。本文主要從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入手,分析其必要性和現狀,從而找出高校英語教學跨文化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 跨文化教育 策略
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必然涉及到文化交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跨文化交流更為頻繁。因此高校英語教學在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還要加強跨文化的滲透,指導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這才是英語教學的目的。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語言本身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從而導致人們在英語交流當中出現許多由于不了解文化背景而產生的小錯誤。
一、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1.促進英語教學實踐。語言從文化中產生,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涵,語言是文化的表現形式。沒有文化的語言就像是沒有靈魂的驅殼,雖徒有外表,卻沒有思想,因此語言的學習必須依托文化為背景。語言在一定的文化當中產生,語言的學習自然也要還原到適當的文化氛圍當中去,這樣才能使英語的學習變成生動的生活,而不是死板的教學。我們有許多人在國內苦學英語多年確認然停留在啞巴英語的半吊子水平,而出國后短短幾年內就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就是文化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只有將自身置于所學的語言文化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內涵和真正魅力,從而從內心深處開始學習英語。否則英語只能是一種最粗淺的工具。
2.順應國際化發展潮流。當前雖然全球化在逐步加深,但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仍然存在。甚至隨著國際化趨勢,我們需要了解越來越多的文化。通過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各地區的文化差異,從而增進對于異國文化的尊重與理解??缥幕逃呐囵B還有助培養我國大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充分與國際接軌,促進學術、文化等各方面的更加深入的理解交流。當前我們積極學習西方,在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各地區的文化背景。在這基礎上對西方思想文化、經濟發展、政治理念進行嚴格考察,才能更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從而衡量這些東西是否真的能為我所用。引進之后在本土文化的影響下又要考慮需要做什么改變,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引進來,走出去”,而不是單純的而不加辨別就胡亂引進。
3.促進大學生社會性發展。文化教育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棟梁,最終要走出象牙塔,邁向社會。而學校對大學生們進行的跨文化教育,有助于他們了解各國的文化、風俗,不僅拓寬他們的視野,為以后在社會工作培養更大的潛力。同時還加強他們對于文化的包容和認同,以便在日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交流,增強社會適應性。
4.促進自身文化的發展。全球化發展的同時倡導世界發展的多元化。諸如五大文化圈、七大文化發源地等理論的提出,特別強調文化的多元性。而近期中國提出的儒教文化,不僅是為了增強文化的多元性,更是為了突出本土文化的優勢。通過跨文化教育培養,可以使青少年充分了解各個文化的異同、利弊,從而促進對于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認識。并且能夠從外界文化中吸取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因素,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
二、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現狀
1.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我國高校英語教學長期以來一直以語言交流的技能培養為主,而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則較少。直到20世紀末,我國才將文化培養作為教學目標編入新修訂的英語教學大綱中。但即使如此,高校教師由于慣性思維,并沒有很好的將文化培養目標實施到英語教學的實踐當中去。此外就是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在我國仍然沒有形成系統性的完整理論,相關理論方面的書籍出版也遠遠不夠,可供參考性文獻也非常少,這就給高校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教育研究帶來一定阻礙。即使是一些教材上涉及到了關于跨文化的內容,但也十分有限,并未給學生形成系統性的完整教學。
2.教育方法陳舊。教學目標的變化要求相應的教學方法的改變,但教師沒有適應這一轉變形式,方法仍然很陳舊。一方面許多教師不能夠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方法,不能根據培養目標的變化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將重點放在對句型、語法的分析上,培養學生的語言掌握技能,而忽視對于跨文化教育的培養。一些教師將英語教學簡單的局限于課本,而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視野,國際化視野則有所欠缺。因為他們在內心里認同英語僅僅是一門語言,而不是一種文化。
3.跨文化教育意識薄弱。目前雖然教師們的跨文化教育意識有所加強,但還是有薄弱的環節。例如對于教學目標的重視程度,仍然有的將語言教學作為重點而忽視文化素養的培養。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對于母語文化的掌握,使得英語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不能將母語文化全面完善的展示給國際。三是沒有明確中西文化的關系。在英語教學中過分注重西方文化的培養,而忽視了母語文化的培養。這樣學生所受到的文化教育是不完整的,也不能夠準確的進行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最終導致英語并不能實現“為我所用”,而只能是“為他所用”,英語也就真正成為說話的工具,而不是交流的工具。
三、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
1.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內容是教材的直接反映,它直接引導了教學的價值觀取向,因此必須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加強對跨文化教育內容的編排。在內容的編排過程中要兼顧英語語言教學與文化培養的雙重培養目標,不能顧此失彼。同時在跨文化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要兼顧文化覆蓋面與時勢的結合,既要介紹西方的文化,也要加強對母語文化的培養,還要兼顧文化的發展性,文化教育與時代發展相結合。
2.革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革新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實踐的質量。此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邏輯判斷能力、認知能力等能力的培養也會受到教學方法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師要在分析跨文化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基礎之上,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所教課程的特點,綜合應用各種現代信息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對于學習語言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學習能力。
3.強化跨文化教育培養意識。要想真正的達到傳統教育向現代英語教學的轉變,必須要從意識上實現真正轉變。教師首先要明確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培養目標,由原來單純的知識傳授變為對于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培養。其次教師自身得接受跨文化教育的培訓。教師自身應該更加開放的姿態關注外國文化,諸如其歷史背景、文化習俗、政治經濟發展的概況等等。教師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可將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進行比較,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別,增強自身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培養開闊的國際視野。在此基礎上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了解世界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也要組織適當的國外國內文化考察,讓教師在實地充分體驗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思考其文化內涵。這樣教師會形成質的改變,并且能夠以身傳教,更增加了學生對文化內涵的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英語教學中涉及到跨文化教育問題比較多,我們要在明確跨文化教育對于人才培養和國家戰略的必要性的基礎之上,清醒地認識當前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實施現狀,對課程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應用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方面做出相應的改變或革新。
參考文獻:
[1]方小兵.試析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途徑[J].時代教育,2012,15:94-95.
[2]張偉.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探析[J].考試周刊,2013, 29:81-82.
[3]陳文華.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07:169-172.
[4]尹立穎.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學刊, 2015,11:34-35.
[5]王施異.高校英語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探析[J].海外英語,2014,2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