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紅 韋應敏
摘 要:安龍縣農村能源目前仍然是以薪炭及秸稈為主,二者占農村能源消費的60%以上。近年來電力、沼氣等清潔能源呈現快速發展事態,清潔能源的應用比例不斷提高,今后農村能源消費,會轉向以電力、沼氣等清潔能源為主,商品能源消費比例將不斷加大。
關鍵詞:農村能源;利用現狀;發展趨勢;安龍縣
中圖分類號 S21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4-108-02
1 農村能源構成現狀及利用
安龍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部,隸屬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縣國土面積2 231.72km2,轄17個鄉鎮,178個行政村,9.86萬戶,人口44.4萬人;地形以山地為主,占全縣國土面積的85%以上,其中喀斯特山地占全縣國土面積的67.5%,耕地面積50 014hm2,是一個以喀斯特山地為主要地貌類型的山區縣生態脆弱,利用和改造難度大,一旦破壞,不易修復。
1.1 能源資源構成
1.1.1 煤炭 全縣煤炭蘊藏量為12.28億t,其中無煙煤儲量為6.73億t,2013年開采量為391.1萬t。
1.1.2 小水電 全縣水能資源量為410萬kW,其中可以開發利用的有340萬kW,已開發利用300萬kW,開發利用率為88.2%。
1.1.3 太陽能 安龍縣太陽能輻射為全國的低值區,年日照時數為1 504.7h,每年陰雨天數在250d以上,平均輻射值為430.3KJ/cm2,太陽能應用范圍有限。
1.1.4 風能 安龍縣是全國的風能低值區,平均風速在2m/s以下,開發難度大,利用價值不高。
1.1.5 薪炭 全縣林地面積有9.93萬hm2,占全縣國土面積的44.5%,但是有林地面積僅為27 658hm2,占標地面積的27.85%,灌木林及其它林地占72.15%,這部分林地木材積儲量不大,每hm2在40m3以下,主要起水土保持作用。
1.1.6 秸稈 作物秸稈資源總量為33.47萬t,其中,能作為燃料使用的大約為20萬t。
1.1.7 動物排泄物 年生成量在45萬t。
1.2 能源利用現狀 目前,安龍縣主要使用能源種類為電力,秸稈,煤炭,薪炭及沼氣。其具體結構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安龍縣農村能源消費結構總體上呈下降趨勢,2001年,安龍縣有農村居民戶數為9.214萬戶,年戶均能源消費量為0.738t標準煤,2005年9.59萬戶,年戶均能源消費量為0.627t標準煤,2010年9.99萬戶,年戶均能源消費量為0.512t標準煤,2012年10.02萬戶,年戶均能源消費量為0.48t標準煤。從人均消費能源情況來看,2001年,安龍縣農村居住人口為36.32萬人,人均能源消費為187kg/a標準煤,2012年32.51萬人,人均能源消費為148kg/a標準煤。
1.3 能源結構變化 主要能源消費變化情況如下:電力從2001年占整個能源消費的5.1%增加到2012年的12.68%。薪炭從2001年占整個能源消費的21.1%減少到2012年的18.54%。秸稈從2001年占整個能源消費的23%增加到2012年的41.71%。煤炭從2001年占整個能源消費的47.3%減少到2012年的1.15%。沼氣從2001年占整個能源消費的3.7%增加到2012年的25.92%。
1.4 各種能源消費量變化情況 從農村能源消費結構變化情況可以看出,減少量最大的是煤炭消費量,從2001年的3.67萬t減少到2012年的552t,而電力、作物秸稈及沼氣消費量為穩步增長,薪炭消費緩慢減少。
1.5 能源結構變化原因分析 煤炭消費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生活方式變化。由于近年來農村家庭在牲畜飼養方面普遍采用生飼料喂養,大量減少用于飼料煮熟所需的能源。二是當地煤炭普遍為高硫煤,長期使用對人體健康不利。三是價格因素影響。煤炭價格從1t幾十元增加到1t近1 000元,相對應使用電力及其他能源,成本較高。
此外,總的消量及人均消費量也在同步減少,最大原因是由于牲畜飼養方式變化而減少。其次是節材灶,電磁爐、液化爐等高效爐具的使用,提高了能源轉化效率。再者,優質能源的增長速度較快,其中農村戶用沼氣消費增長速度最快。2012年與2001年相比,沼氣池數量從4 057個增加到31 236個,增加了27 179個,所占農村戶用能源比例從3.7%增加到25.92%,成為主要能源之一。還有,電力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在農村消費比重中,2012年比2001年提高了近1.5倍。從2010年以來在城鎮周邊區域,也有部分農戶開始使用液化氣,但是由于價格因素,使用人群不多。總的趨勢是農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費正朝著優質化方向發展。
2 能源利用存在問題
2.1 綜合利用率低 突出表現在秸稈利用方面,普遍利用方式為燃料使用。安龍縣有3.1萬個沼氣池,但推廣的池型為以利用動物排泄物為主,利用秸稈類的沼氣池沒有推廣,給秸稈綜合利用帶來困難。而推廣的秸稈汽化技術成熟度差,操作流程復雜,推廣使用比例不大。
2.2 商品能源消費城鄉差距較大 我縣城鎮人口年商品能源消費為210kg標準煤,而農村人均商品能源消費不到40kg標準煤(包括電力、商品薪炭和煤),是城鎮商品消費量的25%左右,城鄉差距較大,但是農村能源商品消費從2001年到2012年增長了1.25倍以上,高于同期城鎮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年增長,這說明了農村居民對商品能源需求旺盛。
2.3 農村能源結構不合理 薪炭、秸稈仍然是我縣農村的主要生活能源,占整個能源結構比重的60%以上,沼氣建設戶數占農業戶數的30%,但是沼氣的管護使用方面存在勞動強度大等問題,維護困難。
2.4 農村能源服務體系建設滯后 雖然我縣已初步建立了農村能源服務體系,各鄉鎮成立了技術服務網點,農民也成立了專業合作社,進行了一些探索,但整體上網點經費無保證,收益低,隊伍不穩定等問題仍然存在,很多網點運作一段時間后,處于停滯、半停滯狀態,部分地區沼氣池使用率不高,持續發展存在隱患。
3 能源利用發展趨勢分析
3.1 電力消費將快速增長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收入的增長,我縣農村電力消費將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其原因是具有豐富而穩定的電力資源,縣境內電力裝機容量在300萬kW以上,自留電量多,且價格較低,與華南、華東地區比,電力價格為上述地區的50%左右,因此,使用清潔而價格低廉的電力,則是農戶生活用能的首選。
3.2 太陽能作為輔助能源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安裝一組太陽能熱水器,大體上需要2 500元左右,使用周期為10a,能滿足1農戶10個月的家用熱水需要。隨著人們衛生意識的提高和經濟收入的增加,家用熱水器的農戶將快速增加,從2005年到2012年,全縣農村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戶數從550戶增加到11 200戶,年均增加1 500戶左右,總體上呈現快速增加的態勢。
3.3 沼氣從戶用沼氣為主向大中小型沼氣池轉變 以家庭養殖為單元的農戶不斷減少,養殖業向規模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為減少環境污染,有效利用資源,實現糞污零排放,建立大中小型沼氣池是沼氣建設的必然發展方向。我縣有規模養殖場320處,已經建成的小型沼氣池只有13座,而建好的聯戶小型沼氣池只有1座,大中小型沼氣池建設跟不上養殖場發展速度,沼氣池建設今后需要向建設聯戶大中小型沼氣建設轉變。
3.4 煤炭、薪炭及作物秸稈消費將逐年減少 隨著電力等能源利用普及,煤炭、薪炭、秸稈的使用會逐漸減少,但仍然占一定比例。主要原因是我縣從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有冬季取暖需求,而取暖的成本如果使用電力等商品能源,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按照城鎮居民每月消耗250kWh電計算,每月支付上100元,一般農戶難以承受,因此冬季的生活用能,需要以薪炭、秸稈作為補充。
4 結語
總之,安龍縣農村能源目前仍然是以薪炭及秸稈為主,但是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會不斷提高,今后農村能源消費,會轉向以電力、沼氣等清潔能源為主,電力消費、太陽能消費會快速增長,商品能源消費比例將不斷加大。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