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蘭
【摘 要】本文淺談了幼兒行為習慣的現狀,通過家庭教育的多種策略促使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得更加完善,并提出符合幼兒行為習慣的方法,推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實施科學的教養方式,促進行為的養成;通過有力的規范訓練,鞏固良好行為養成的家庭教育策略。
【關鍵詞】幼兒 ? ?養成教育 ? ?良好行為習慣
一、前言
幼兒期是幼兒人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俗話說:三歲看老。這階段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今后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其今后能否接受良好教育的關鍵。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培養良好習慣就是教育。家庭作為幼兒成長的第一個環境,是其行為習慣培養的第一個搖籃。此時,父母通過日積月累,不知不覺地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就至關重要。
本文擬從幼兒行為習慣的現狀及結合家庭中的實踐經驗,分析和探討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二、淺析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現狀
在現今社會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再加上“優生優育、少生優生”的國策指導,大部分家庭都是只生一個孩子。這時候,父母、長輩們以這個孩子為中心,把他們的愛全部集中在這個孩子身上。這些愛使用不當,往往變成溺愛,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孩子從小處于這樣的“蜜罐”里,許多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會被忽略。多數長輩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等,想方設法地幫孩子包辦一切:一出門就抱,一吃飯就喂,一看到孩子哪不會了就立刻幫忙……孩子在家長的“呵護”下,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事也不會做,也不想做的壞習慣,他們失去了一次又一次鍛煉的機會,逐步變得嬌慣、野蠻、自私、不合群等。
三、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家庭教育策略
行為穿梭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好,有利于其今后生活中的為人處世。因而要從幼兒開始抓起,從他們的文明禮貌、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抓起,如此定能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長、發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他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一)提出符合的要求,培養獨立的能力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符合孩子能力的要求,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自立精神,堅持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例如:孩子能夠做到自由行走、奔跑了,出門時就堅決要求其獨立行走,不求抱;當孩子學會自己進食時,家長就不喂飯;孩子有能力自己穿衣服時,就要求孩子自己試試等。剛入學時,通過一段時間家長的引路,在孩子熟悉了走進教室的路的情況下,鼓勵孩子自己獨立走進教室,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精神。
(二)運用科學的方法,促進行為的養成
幼兒時期,孩子對是非的分辨能力比較差,做錯事是難免的。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批評,或約束孩子“這不行,那不對”等,會讓孩子從心里存在挫折感,什么事也不敢輕易去嘗試。如果家長能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地和其講道理,讓孩子去發現自己錯誤的地方,并幫助孩子思考今后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他可以怎么做,怎樣會更好。當然,家長也可以通過孩子聽過的故事、寓言等側面糾正其不良的行為。
現在的家庭由于孩子較少,長輩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孩子也就習慣了被愛,從而產生了自私心理。因此,家長不要一味地給予幼兒愛,要讓幼兒學會如何關愛他們,懂得施愛、分享。例如,當父母回到家時,可以讓孩子幫父母準備更換的鞋子;當家人閑下來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捶捶背;當家里人生病時,可以教孩子去關愛病人,給病人拿藥,不隨意吵鬧等。同時,家長也可以以身作則,關愛長輩,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學習、模仿。
及時的鼓勵和評價也是必要的。當幼兒進步了,能夠堅持自己的行為自己做,懂得關愛他人,懂得分享等,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表揚,常常夸獎孩子“真棒”“有進步”“做得不錯”等,也會讓孩子心情愉悅,更積極地做那些被家長表揚的良好行為。
(三)通過有力的訓練,鞏固良好的行為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地進行規范、訓練與強化。對于幼兒而言,行為習慣的養成比較被動,需要家長在身邊進一步強化加以鞏固,幼兒通過日積月累,大腦中才能形成“定式”,今后做起事來才會感覺輕松、自然。行為習慣的培養首先是約束、規范,繼而是監督、檢查。首先,家長可以通過和幼兒一起學習“哪個行為對,哪個行為錯”等課外書籍,幫助孩子認識不同行為的對錯,提高孩子對良好行為的認知,從而引導自己的行為;其次,在家庭活動中,讓幼兒長期地實踐,家長指導并規范幼兒的行為習慣,幫助幼兒養成溫故知新的習慣,不斷地完善幼兒的行為習慣。通過各種活動的滲透,讓其良好的行為習慣融入家庭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四、結束語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持之以恒地引導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把孩子培養成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是每一位家長一生的課程。
【參考文獻】
[1]李丹.淺談家庭教育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EB/OL].北京學前教育網,2007.
[2]梁雅珠.給孩子一個綠色的家庭[J].學前教育,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