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志剛
【關鍵詞】 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2—0057—01
近年來,信息技術已發展成為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語文新課標也強調: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手段,創設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和協作交流的學習環境,已成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必然趨勢。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中教師不在于要講授多少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如在上課前可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不僅調節了課堂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通過聆聽音樂放松了精神,活躍了思緒,做好了學習的心理準備。還可利用信息技術圖、文、聲、像一體的優勢,結合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激發主動學習的熱情。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春天美麗的畫面,學生的情緒立即活躍起來。再通過配樂范讀,帶領學生融入課文所描繪的美麗景色中。
二、信息技術能促進學生聯想和想象力的生成
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的生成。信息技術可以借助于音樂、圖畫等形式,提供與新課題有關的條件,創造適當的情景,使新舊知識自然地聯系起來,還學生一片廣闊的思維空間,放飛學生聯想的翅膀,讓學生在課堂這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間自由地翱翔。例如,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時,筆者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的片段,讓學生從中聯想武藝高強的關羽、俠肝義膽的張飛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把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同音樂和視頻融合起來,體會當時諸葛亮向后主劉禪進諫時的思想感情,進而聯想到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艱辛,聯想到他收服諸戎的不易。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深層理解,而且可以拓寬他們的想象空間。
三、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是以全體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為前提的,課堂效率越高,學生進步就越快。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方式。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思想交流進入網絡般的狀態,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個體的差異性,合作學習變得尤為重要。學生可通過網上交流、生生交流,相互討論,取長補短,達成共識,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例如,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期主題手抄報。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設計版面,為手抄報畫插圖;有的從網上搜集資料,查找文章,人人參與,群策群力。當一張張精美的手抄報擺在眼前時,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不但使學生深入地拓展了課文的內容,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四、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作文教學應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第一手材料。但現在的學生由于大多時間生活在校園內,生活材料單調,作文源泉自然“枯竭”,造成作文時無東西可寫的現象。而運用多媒體教學作文,可以把學生平時不容易見到的或容易忽視的東西呈現屏幕上,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既為學生提供了作文素材,又引發了作文興趣。如寫議論文,可展示有關系列畫面或情節讓學生做到有感而發,從而讓學生既掌握了材料,做到有東西可寫,又感覺到作文是一種情趣,而不是負擔。
五、將信息技術作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有力支撐
信息技術聲像一體的優勢,能營造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整個課堂充滿誘惑,改變傳統課堂以教師系統講授為中心的模式為開放性的研究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主體地位的轉變,使信息技術成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有力支撐。信息技術獨特的交互式功能,能更加拓寬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師生間可以產生提出問題、請求指導、發表看法等交互,學生間也可產生這種交互,從而有利于發揮小組學習、合作學習的作用。這種交互式課堂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有利于分層次和個性化教學,進而使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成為可能,教學效率得到提高。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