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萬祥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英語目錄教學,利用教材目錄,分析單元與教材標題的聯系、單元板塊之間知識的內在聯系、板塊內部話題之間的聯系、話題內部子目錄之間的聯系,努力做到課前分析目錄、課中靈活運用目錄、課后應用目錄復習和鞏固知識點,改變學生缺乏聯系和鞏固學習英語的習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目錄 教學 依據 創新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英語教師對課本中的聽、說、讀、寫各個內容和板塊很熟悉,但卻往往忽視目錄這一教材有機組成部分,導致教學活動中對目錄教學有所缺失。目錄是教材編篡者按照一定順序羅列出來的內容,其作用是查找各個單元的內容索引,是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英語每一種版本的目錄部分都注重反映其話題與知識之間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它的每一單元為師生編織了清晰的網絡結構。如果教師在每一單元教學之初,給學生做一簡單的介紹,指導學生統讀目錄,使他們初步認識知識系統,將啟發學生主動尋找知識點的興趣。這不僅能提高教師授課效果,而且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創造性。
一、課前解讀目錄
課前,教師可以研究者的心態,比較分析各個教材的目錄,從而比較各個教材的優劣,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注重教學方式的選擇和運用,依據目錄,把握規律,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構建學生知識結構和體系。從而促進教學方式的提高,進行提高教學效果。現行人教版教材共11冊,期中1-5冊為必修本,6-11為選修本,每冊教材把目錄分為5個單元,每個單元中的內容雖然各有不同,但在每本書扉頁所設計的目錄中基本上遵循以下板塊:單元標號及名稱、單元主題、口語交際用語、語法結構、閱讀材料、寫作任務及還有本冊圖書附錄。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分析目錄內容。通過解讀目錄,學生可以很輕松地總攬教材的主干,了解每一單元的教學主題是什么和全部每冊教材設計的方面,functionitem(口語功能)板塊凸顯的是哪一個語法要求,Reading(閱讀)部分會給我們什么樣的三篇文章,Writing(寫作)部分會是什么類型的寫作任務。通過對目錄的教與學,學生會對本單元、本模塊的學習任務,有大概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學好了目錄,英語教學就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對于學生粗知全冊教材內容,從大體上把握教材,明確全單元,全學期的學習任務,進而激發學生閱讀教材和學習英語的興趣,都有重要意義。
此外,通過對學習主題的歸類和學生一起解讀目錄,提前體驗各個主題,我們可在外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情感態度,還可以使學生形成對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認同和包容,可以培養學生對國際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對比與交流。
二、課中創新目錄
在師生充分了解各冊英語課本的目錄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拘泥于教材的編排,而是依據教學內容,重新梳理眾多的知識點,多層次、多角度地自主構建適合學生的知識體系。
例如,人教版英語必修5第三單元,話題是“Life in the Future”。根據教材安排的順序,應該是making predictions,rea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因為學生已經根據目錄了解了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因此在口語練習后,直接進入using language階段,即讓學生根據剛才的討論,寫一篇關于“Life in the Future”的作文。然后,把學生分組,讓學生懷著對自己心目中未來生活的幻想,去閱讀課本中的文章,進行知識點對比,體驗不同的“Life in the Future”。
教師則設置適合小組學習的各項任務,為“learning about language”做好準備。任務包括復述閱讀材料、基于整篇閱讀的評論分析等任務,引導小組成員積極參與探究活動,通過組內合作和小組間交流的方式完成對閱讀材料的字面理解、深層理解和批判性理解。在此基礎上,小組成員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成果展示,教師一一點評,并幫助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課堂最后,教師對閱讀材料涉及的重點詞語、重點句型、主要信息和閱讀技巧、寫作策略進行概況總結,針對疑難問題再做針對性的指導,進一步促使學生深化所學知識,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這種創新的討論—寫作—閱讀的過程,能輕松解決學生走出被動的“聽—記—背”的枯燥的傳統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進而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同時,也充分地利用了課堂有效的時間,進而使教學內容得到極大優化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課后應用目錄
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靈活運用教學目錄,注重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內容的同化建構,倡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和教師針對性的講解,從不同的角度不斷地豐富和完善所獲得的知識信息。在學習活動拓展階段,教師通過觀察、查閱網上學習記錄、階段性測評等方式,獲得第一手研究資料,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布置不同層次的拓展學習任務,在完成拓展任務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
例如,人教版英語必修5第三單元,話題是“Life in the Future”,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了學習,教師通過答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了解,可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同情況和本單元目錄,分層布置課后作用。學習和理解能力較好的小組,可以讓他們根據本單元的內容和知識點,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進行“interview”,采訪的題目可以是“My Life in the Future”,下節課把采訪的情況對全班做匯報;中間層次的學生可以上網查找相關的內容,拓展他們在課堂上所寫的作文;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通過本單元的閱讀材料和知識點,繼續修改、完善自己課堂上完成的作文。這樣,依據本單元目錄,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后都對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了鞏固和補充學習。這正如蘇格拉底所言: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它發光;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學生的學習是在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引導下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學的全過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課后對教學目錄的合理運用,使得課程設計變得更加富有彈性,越來越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及增強靈活運用知識的意識與能力。
總之,目錄是教材的濃縮,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英語課本中每個章節的內容好比是散亂的珍珠,它需要一根金絲線把珍珠串起來。這根金絲線就是目錄。學習活動設計是師生開展教與學的關鍵一環,依據目錄學習活動的設計緊緊圍繞課前、課中、課后進行一體化設計,突出課前解讀目錄、課中創新目錄、課后運用目錄,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積極的主動學習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習的主人。此外,通過目錄,教師可以補充、刪減教學內容,即對教材的整合,以及替換、擴展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同時還可以調整教學順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應當重視目錄教學,不拘泥于目錄,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目錄。通過師生共同合作、主動參與,投入到知識與技能的探索和學習中。這樣,課堂的交流才能超越一般意義上的語言交談,而且達到互相理解與接納的層次,實現交流雙方思想與精神的融合,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馮文全.現代教育學新論[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汪鳳炎,燕良軾.教育心理學新編[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3]閔衛國,傅淳.教育心理學[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4]張金磊,張寶輝.游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
[5]朱彤.現代學生學習心理[M].北京日報出版社,1987.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