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摘要: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技能,更是為了塑造具有良好心理特征的健全人格,是學生走向社會、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與建功立業的必要條件。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期。作為班主任,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班主任工作和班級活動中進行,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班主任 心理健康 維護
教育部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班主任如何用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良好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
一、班主任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心理處于健康狀態,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班主任在進行道德灌輸的時候,尤其要重視對不平衡心理狀態的疏導,如果忽視了每個受教育個體的心理狀態,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消極情緒,如發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觸。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甚至有意識的心理訓練,才易培養良好的品德。
(二)有利于建立團結的班集體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像經營家庭、關心子女一樣體察學生細微的心理變化,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培養,對學生進行交友等方面的指導,這樣既能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緩解學校教育的壓力。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有做主人的感覺,容易形成上進的、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二、班主任工作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優化班級環境,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除受制于先天因素外,主要決定于后天環境因素的影響。良好的環境,對學生能起到引發、導向和定向的作用,因此,優化班級的種種環境,能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因此,我在工作中針對某些學生不合群、人際關系緊張的問題,開展合作性活動,多組織集體性活動,特別關照性格孤僻的學生,引導他們逐漸融入集體之中,從而形成愛集體、愛他人、愛社會的良好心理品質。
給本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李的女學生,該生個頭不高,平時是一位很熱情的女孩子,但她身上有很多其他同學不喜歡的地方,比方說、愛管閑事、愛說謊話、自大等到,所以大家都不愛和她打交道。這名學生上講臺后給大家講起了她的身世,從小被父母寄存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大,而自己的弟弟妹妹卻跟隨父母在城里長大,爺爺奶奶的寵愛和對父母的不滿,造成了她心理的不陽光,總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所以她做事總想出頭,不想做錯事情,總認為自己是家里的老大……聽了她的故事,大家對她投來了憐憫的目光,大家知道了她缺少的是愛,同時也為她能正確地分析自我而鼓掌。事后,同學們都為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都表示愿意幫助她,愿意做她的朋友。
現代的中學生基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所以不乏脾氣大的學生,本班就有個別這樣的學生。一名姓周的學生讓我體驗到了什么叫“倔強”。因為學生間的爭吵,周某被我叫到了辦公室,可他拒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把頭扭向一邊,拒絕和我進行眼神的交流,我找來班中的同學進行調節,并且和其他同學一起給他進行分析事情的經過,客觀地判斷事情的對錯,足足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周某才低下了他的頭。從周某身上我意識到,教師在處理個性強的學生的時候,不能采取強硬的手法,要想辦法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出正確的判斷,并且學會控制住自己的不良行為。
(二)用師愛去叩開學生的心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育活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中必須為情感的碰撞、交匯、化合提供足夠的能量,他不僅發生在操場上,發生在課間十分鐘,而且發生在事先無所準備的最自然的生活與情景中。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等于是班主任打開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心中健康向上的意識,從而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在我所帶的班級中有個因腦癱而導致身體殘疾的李某,三年的師生情、同學情,讓李某融入了我們的班集體中,從最初大家不愿意和他坐同桌,到畢業時爭先恐后地和他合影留念。李某是個愛熱鬧的孩子,但凡學校在操場上舉行活動,同學們都會把他從四樓的教室扶到操場上,和大家一起參加活動,哪怕只是看看,他也會很開心,雖然每次的攙扶任務都很艱巨,但大家依然會爭先恐后地幫忙,班級合影中更是不會缺少他的身影。
教師的愛心能夠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為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愛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對學生的愛心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于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于……而這一切,都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成功激勵,誘導學生健康發展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們能及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從而增進心理健康。在平時的工作中,我不斷對學生們進行成功的激勵。
班中有一名體型偏胖的女生,平時就不愛和其他學生說話,但她上課回答問題時聲音很洪亮。又一次,學校要從每個班挑兩名國旗下演講的同學,大家都推薦讓她去,可她一點都不自信,堅決不參加,我就和其他教師一起對她進行開導,最終她終于戰勝自我,勇敢的站在了主席臺上。經過這次成功的體驗,這名女生變得比以前開朗了很多,在班中的威信也大幅提高了。
作為班主任,我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智力、思維、個性和學習成績的差異,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班中的學習氛圍也十分濃厚,本班的學習成績在一年時間內從年級倒數第二直線上升到年級正數第三,大家的共同努力讓大家都體驗到了成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班中一名姓王的女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最為突出,從開始的需要他人幫助到最后的幫助他人,成績也是穩中有升,中考中考出了577分的好成績。當這名學生給我打電話,讓我猜她分到了哪個班時,我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當她告訴我她分到了“尖尖班”時,她的喜悅與自豪早已從她的話語中流露出來,她分明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而言之,我們作為班主任,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來開展工作,是必要和有效的。只要能以班主任工作為載體,以多種形式輔導學生學會調節心態、疏解困惑、控制情緒,以促使學生保持心理的平衡、有序與和諧,就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各自水平上得到健全而良好的發展,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周麗梅.新時期提高班主任素質的幾點嘗試[A].新世紀新思考[C],1999.
2.陳輝梅.論班主任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D].華中師范大學,2000.
3.馬瑩華,王應杰.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幾個問題[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秀論文集[C],1999.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