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婧
摘要:學生在進入數學課堂時應帶著自己的思想和問題,這樣才能有價值地學習數學,那么,如何才能運用自己的思維與觀念進行數學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五年級的學生正是處于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應著重培養其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因此,本文從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重要性著手,通過了解五年級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如何培養五年級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學生 數學課前預習習慣 培養
學習過程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預習,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理解、探索、動腦的過程,亦可稱作自學的過程。上好數學課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預習,其不僅能夠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五年級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五年級學生的年齡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階段,預習作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也是學生想象力與思維能力拓展的重要環節,因此,五年級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預習不僅能推動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還能提高課堂的授課效益,充分調動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快速地提高其數學的學習能力。在《新課程理念》出臺的背景下,預習的學習活動并非單純為掌握知識與技能而設置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教學過程中預習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主要表現為:第一,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第二,提升了學生的聽課效率,從課堂的實時學習變為課前深思熟慮;第三,促進了學生自信心的增強,學習狀態不再盲目;第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課前進行自我預習。
二、五年級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現狀
目前仍有許多的教師往往會忽略數學科目的課前預習,還未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所以,更不會去布置給學生對新理念的預習,新概念的學習,新規律的探索。長此以往,課堂效率停滯不前,嚴重影響了學生自我素質的完善、自我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自學能力的提升。然而,學生自身方面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其一,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較弱,有些學生的作業都不能自覺按時、有質量地完成,完成預習作業的情況更是較差,導致其在學習中自主獲取知識和探索的意識較弱,對別人提出的意見不能很好地采納;其二,有待系統地指導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較低,不善于在課中發言,甚至少數學生存在使用工具書障礙,自主研究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在自我動手搜集學習材料方面也比較差。
三、五年級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培養的幾點建議
(一)重視課前預習
作為教師,首先應做到重視課前預習,通常教師會認為學生課前預習會對課堂教學內容有所了解,使得學生在課堂中不會與教師的授課內容同步進行,認為學生會厭倦課堂形式。然而,學生自主參與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就是預習,預習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預習的重要作用,可以從理論方面著手向學生講解預習的益處,還可以通過在進行數學學習活動中逐步向學生灌輸預習的重要性,多鼓勵學生預習數學,使其逐漸認識到自身終身的發展與學習中預習習慣的形成至關重要。
(二)激發學生對預習的興趣
預習也需要立足于學生的興趣之上,如何激發學生對預習數學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可以從易到難,小學五年級上冊中有關“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提前一天進行課前預習,上課時進行檢查預習效果,若效果很好可趁機表揚學生,這樣一來,既鼓舞了學生預習的精神,又增加了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信心;還可以加入競技精神,每周開展評比預習的活動,開展預習交流會,可以增強學生間對于預習方法的溝通,相互提高預習能力。此外,還可以在班級建立獎勵機制,以鼓舞學生多加預習,同時激發了學生課前預習的興趣。
(三)教會學生預習方法
首先,安排的預習內容要合理,對于開始涉及預習時,教師要合理布置學生的預習任務,加強學生對預習知識的針對性,關于預習的任務,既要與教課內容相一致,還要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自學能力,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容易接受預習內容,還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預習方法的選擇應恰當,處于五年級的小學生,缺乏獲取知識的經驗,預習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其預習習慣的養成,因此,對于預習的內容不同,就要有相應的預習方法。
(四)評價預習效果,增強預習能力
教師要及時評價和檢查學生的預習過程,可以通過檢驗學生的預習本、課前提問預習內容等方式,重要的是在檢驗之后要及時地評價此次預習的情況,提出學生在預習時的不足之處,從而對學生預習的不足之處提出相關建議,提升學生的預習能力,在預習評價十分好的情況下,多加以表揚,既能引起學生對預習的興趣,更能使學生了解預習的重要性,逐漸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五)堅持預習,時常敦促
最不易改變的就是人們日常的習慣,好的習慣既要做到反復地進行訓練,而且是鞏固于這些訓練中。反復不斷地訓練是習慣養成的必經之路,這就要求教師與家長的時常敦促,讓學生逐步養成數學課前預習的習慣。好的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更能使其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好的預習習慣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環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探索與追求知識,對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良好品質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良好習慣的養成期,無論是培養五年級學生亦或是所有年級的學生養成數學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只要能持之以恒,這項繁瑣又長期的教學任務就一定能夠實現。同時,學生預習水平的提高和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家長的督促與教師的耐心指導。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能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良性循環,好的習慣能使學生一生受益。
參考文獻:
[1]張霞.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新課程:教師,2012(10).
[2]張永艷.芻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J].考試周刊,2012(79).
[3]張艷,張玲云,范素花.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8).
[4]王峰.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步驟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