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年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培養起學生愛學數學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數學 興趣 培養
古人云:“勤學之,不如敏學之;敏學之,不如樂學之。”因此,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卻認為數學枯燥無味。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苦學為樂學呢?筆者有如下體會。
一、明確目的,誘發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誘導,適時的點撥,使學生了解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在科研領域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更多的時候讓學生明確數學課能解決的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發自內心去學習數學,產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并把學好數學同學生的理想教育相結合,使其產生強大的驅動力。
二、創設情景,培養學習興趣
創設愉快、民主的學習氣氛,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學實踐經驗證明,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處于輕松狀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所學的知識感到新鮮,對教師充滿希望,對自己充滿信心。創設這樣的學習情景,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態度和藹真誠,教師從進入教室到離開教室,都是面帶微笑。講解語言親切自然,課堂管理民主平等。課備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做到淺顯、生動、聯系生活實際。其次,教師的構思、設計的課堂程序,要確保課堂活動有趣,教師的導學提問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教學環節張弛有度,動靜結合,難易適中,教學方法新穎靈活,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盡量拉近師生距離,教師做到百問不厭,和顏悅色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對提問回答不上或回答有錯誤的學生,教師耐心地給予講解,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掃除學生各種心理障礙。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溫暖、輕松,感到學習有趣味,感到學習不再是負擔。讓學生的情感交流自然流露,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輕松思維,高興求知,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此樹立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優化課堂,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既要有實效,又要生動有趣。就要求教師必須優化教學過程,在教學各環節上下工夫。如:導學誘趣。新穎有趣的導學會使學生在新奇中生趣。在學習“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讓學生說出任意整數,教師立刻就能判斷出能否被2、5、3整除,學生感到新奇無比,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奧秘,這一教學過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動中激趣。在“教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時,通過組織學生評選幾名“數學星”,玩投硬幣游戲,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很快掌握了交替出現的數據,采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改變了以往教師空洞乏味的說教。學生在活動中,興趣盎然;動手操作求趣。
在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時,要求學生用自備的學具,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生通過折拆拼湊方法,或自己動手操作或學隊之間交流探究,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在學生自己學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同時得到了發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可以以學隊為學習伙伴,從各自掌握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以及已有的活動經驗出發,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解題方法。探索出了四種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練習巧生趣。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數學鞏固練習時教師應精選練習題,練習題的題型設計應形式多樣,既要多側面練習,又要避免機械重復,要讓學生練中生趣。除此之外,在教學活動中常常采用游戲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中利用教學軟件,練習題變成了游戲,面對有趣的練習游戲,學生思維敏捷,精神集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游戲正確,還有悅耳的音樂或精美的圖像做獎勵,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獲得知識;評價促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改進傳統的評價方法,尊重學生,不以分定人,改進作業批改的方式方法,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開展活動,拓寬學習興趣
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學生的感受是“學數學就是練題”“數學抽象、枯燥、難學”。這些體驗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教學質量。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放手讓學生思考,合作探究,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自覺利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組建數學興趣小組,數學知識競賽,豐富多彩的數學游戲、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等活動,都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后,教師給予適度的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常常在這樣的影響下,會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總之,只要教師精心設計,精心安排,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機會,定會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和正確的認識,進而逐步轉化為積極學習數學的動力。
五、運用媒體,調動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揮能力不可缺少的情緒。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形象直觀可以調動學習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梯形的認識”時,由于學生以前學習認識了許多平面圖形,教師在屏幕出示由各種顏色的平面圖形組成的小動物,讓學生說各個動物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金魚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它們各有什么特征?學生說出一種,就放大,并讓其講述特點。最后剩下梯形,這樣就能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就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教學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多媒體動靜結合,聲色俱全,把靜態的事物變為動態的事物,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用多媒體為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刺激,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變難為易。例如,教學“圓的面積”時,重點就是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它也是難點所在。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展示:圓切開平均分成2分,拼成學過的圖形;圓平均分成16份;平均分成32份、64份;64份圓切割后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通過過多媒體的平分過程的演示,學生很快就能找出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與圓的周長和半徑的關系。學生合作交流討論后,學生很容易地推導出圓面積公式,所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減輕了學生認識的難度,有效地化解了教學難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