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泗華 萬發波
(贛榆區人民醫院 江蘇 贛榆 222100)
重型顱腦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其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如何有效控制此病患者的病情是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1]。近年來,亞低溫療法在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方面顯現出理想的效果。研究發現,對此病患者進行亞低溫治療可降低其腦組織的氧耗量及平均顱內壓,改善其腦組織的能量代謝,保護其神經系統的功能。為了進一步分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亞低溫治療的臨床效果,我院將近年來收治的5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亞低溫治療,然后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壓、顱內壓、血糖、發生心律失常的情況及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56例患者均為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這些患者發病的時間均在72h之內,在進行臨床檢查后均排除了發生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可能。這些患者的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分)為4~8分,其中有22例患者的GCS評分為4~5分,有34例患者的GCS評分為6~8分,有6例患者發生雙側瞳孔散大,有16例患者發生單側瞳孔散大。這些患者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休克。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8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18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其年齡為15~59歲,平均年齡為(23.15±3.12)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16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其年齡為15~58歲,平均 年 齡為(23.21±6.1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清除顱內血腫、修復彌漫性軸索損傷、處理合并傷、抗休克、脫水、降低顱內壓、解除腦血管痙攣、引流血性腦脊液、保障呼吸道通暢(可酌情施行氣管切開術或氣管插管術)、預防急性胃黏膜病變及糾正酸堿失衡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施行亞低溫治療,治療方案為:將患者置于降溫毯(北京康諾冠京華技術發展公司生產)上,為其配戴冰帽,同時為其靜脈滴注冬眠合劑(氯丙嗪50mg、哌替啶100mg及異丙嗪50mg)進行治療,使其體溫降至33~35℃[2]。對觀察組患者進行12個小時以上的亞低溫治療,在其病情得到明顯的改善后停止治療,并使其自然復溫。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采用GOS評分法評估其臨床療效[3],并將其臨床療效分為以下的級別:1)顯效:經治療,患者的GOS評分得到明顯的改善,其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2)有效:經治療,患者的GOS評分得到一定的改善,其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緩解,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并發癥。3)無效:經治療,患者的GOS評分、臨床癥狀及體征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其病情進一步惡化或發生死亡。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4]。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0%。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n/%)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并發癥。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有4例患者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有14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有4例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有5例患者發生低鉀血癥,有1例患者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在對照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有13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有4例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有4例患者發生低鉀血癥,有2例患者發生凝血功能障礙。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其心律失常的發生率為(5.23±8.76)次/日,其平均血壓為(146.79±24.68)/(87.19±24.26)mmHg,其平均顱內壓為(12.47±1.75)mmH2O,其平均血糖為(6.29±2.31)mmol/L。對照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其心律失常的發生率為(8.42±6.34)次/日,其平均血壓為(141.34±17.34)/(91.24±20.56)mmHg,其平均顱內壓為(9.12±1.84)mmH2O,其平均血糖為(11.12±1.96)mmol/L。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其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較低,其平均顱內壓及平均血糖的指標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其平均血壓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的血壓、顱內壓、血糖及發生心律失常情況的分析(±s)

表2 對兩組患者的血壓、顱內壓、血糖及發生心律失常情況的分析(±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心律失常(次/日)平均血壓(mmHg)平均顱內壓mmH2O)平均血糖(mmol/L)觀察組(N=28)#5.23±8.76146.79±24.68/87.19±24.26#12.47±1.75#6.29±2.31對照組(N=28)8.42±6.34141.34±17.34/91.24±20.569.12±1.8411.12±1.96
研究發現,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亞低溫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顯著改善其預后,降低其殘疾率及死亡率。在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亞低溫治療的過程中應密切監測其體溫,根據其體溫為其調整使用冬眠合劑的劑量及給藥的速度,以免其發生并發癥,保障其生命安全。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并發癥。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有4例患者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有14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有4例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有5例患者發生低鉀血癥,有1例患者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在對照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有13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有4例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有4例患者發生低鉀血癥,有2例患者發生凝血功能障礙。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其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較低,其平均顱內壓及平均血糖的指標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其平均血壓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亞低溫治療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顯著改善其血壓、顱內壓及血糖等指標,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杜光勇,賀淑禹,紀文軍,杜彥挺,李旭軍. 亞低溫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影響[J].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2,17(02):116-117.
[2]何發標.亞低溫治療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21(02):78-79.
[3]陳輝,畢長柏,薛春琴,景曉平,陳建萍. 亞低溫對大鼠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神經元凋亡的干預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3):3858-3860.
[4]孫金嶠,楊毅. 亞低溫輔助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臨床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7,03:16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