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蒲霞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民醫院 婦產科 山西 晉城 048100)
近年來,通過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的產婦逐漸增多。此類產婦在產后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因此,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進一步分析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實施整體護理的有效性,我院對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部分剖宮產產婦進行了整體護理,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100例產婦,將其設為常規組。這些產婦的年齡為20~38歲,其平均年齡為(26.0±2.7)歲。在這些產婦中,初次分娩的產婦有74例,經產婦有26例。她們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原因包括:胎位異常(43例)、胎盤前置(35例)、存在卵巢囊腫(6例)、骨盆小(14例)、合并有子宮肌瘤(2例)。另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80例產婦,將其設為整體組。這些產婦的年齡為21~39歲,其平均年齡為(27.0±2.5)歲。在這些產婦中,初次分娩的產婦有62例,經產婦有18例。她們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原因包括:胎位異常(36例)、胎盤前置(25例)、存在卵巢囊腫(7例)、骨盆小(9例)、合并有子宮肌瘤(3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兩組產婦均進行剖宮產手術。在此期間,對常規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對整體組產婦進行整體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 對常規組產婦的護理方法 護理人員協助產婦家屬為產婦辦理入院手續,并協助其進行產前的各項常規檢查。在產婦出院前,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出院指導。
1.2.2 對整體組產婦的護理方法 ①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協助麻醉師對產婦進行麻醉,并遵醫囑對其進行補液,密切關注其麻醉效果。在進行手術期間,護理人員嚴密監測產婦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②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將產婦送到監護室中進行監護。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嚴密觀察產婦子宮收縮和陰道出血的情況。產婦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并協助主治醫生對該情況進行處理。③產婦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為其去枕,取平臥位,在其手術切口處放上一個沙袋,以減少其腹部傷口的滲血。護理人員保持產婦腹部切口處的敷料清潔、干燥,以防其發生感染,并注意觀察其尿液的總量及顏色。④護理人員指導產婦取半臥位,以利于其惡露的排出,以防惡露瘀積在產婦的子宮內,進而導致其發生感染。⑤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在產后易出現疼痛的癥狀,護理人員應加強與產婦的溝通,及時了解其疼痛的程度,并遵醫囑為其使用鎮痛藥進行鎮痛[1]。⑥在產后的6小時左右,護理人員可指導產婦可喝一些蘿卜湯,以加快其腸道的蠕動,進而促使其盡快排氣。同時,護理人員告知產婦禁止食用甜食、豆漿及淀粉含量較大的食物,以免引起其出現腹脹。⑦在產后的第2天,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進行翻身、坐起、下床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其腸道的蠕動,促進其下肢的血液循環,以防其出現腸粘連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并發癥。⑧為了促進產婦子宮的收縮,護理人員指導其盡早哺乳,增加母嬰之間的接觸。部分年輕的產婦為了形體的美觀而拒絕進行母乳喂養,護理人員應積極地與此類產婦進行交流,糾正其錯誤的想法,使其能充分認識到進行母乳喂養的好處。護理人員應鼓勵產婦,消除其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幫助其建立進行母乳喂養的信心。護理人員告知產婦盡早進行哺乳可以使新生兒獲得初乳,進而增加其機體的抵抗力。此外,護理人員指導產婦多飲水,以增加其排尿量,以免其出現尿路感染或便秘[2]。⑨在產婦出院前,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出院指導,告知其在產后的2個月內不要提重物、開車,根據身體的恢復情況可適當做些有利于骨盆康復的體操。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在進行護理前后其抑郁、焦慮情緒及疼痛癥狀的程度。
1.4 評定標準 ①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對兩組產婦疼痛的程度進行評定。該評分標準的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表示產婦的疼痛感越強烈。②分別采用漢密爾頓抑郁(HAMD)量表和焦慮(HAMA)量表對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產婦焦慮或抑郁情緒的程度越嚴重。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產婦VAS、HAMA及HAMD的評分進行處理,上述數據均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在接受護理前后其VAS評分的比較 在接受護理前,常規組產婦VAS的平均評分為(7.9±1.2)分,整體組產婦VAS的平均評分為(8.0±1.4)分。兩組產婦VAS的平均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整體組產婦VAS的平均評分為(3.3±1.0)分,常規組產婦VAS的平均評分為(5.7±1.5)分。整體組產婦VAS的平均評分低于常規組產婦,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在接受護理前后其HAMA和HAMD評分的比較 在接受護理前,兩組產婦HAMA和HAMD的平均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整體組產婦HAMA和HAMD的平均評分均低于常規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在進行護理前后其HAMA和HAMD評分的比較(例,分)
剖宮產手術是解決產婦難產及搶救母嬰生命的有效方法,現已在臨床上廣為應用[3]。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通過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的產婦易在術后出現多種并發癥。這些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產婦的生命安全及產后恢復。因此,對此類產婦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是十分必要的[4]。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實施整體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消除其不良情緒,緩解其術后的疼痛感,從而促進其身體的康復。
[1]黃靜,林俊容,朱晨彤. 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在剖宮產整體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35(6):1449-1450.
[2]賈志慧.整體護理對剖宮產產婦腰硬聯合麻醉后寒戰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20): 38-39.
[3]周群. 整體護理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80.
[4]丁曉娟.整體護理在剖宮產產婦圍術期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 09(23):127-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