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四步教學法 ”教學模式研究
文/景淑艷1張圓圓2宋長德3
摘要:21世紀人類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現代教育就要從初始去不斷創新,極大限度去開發和培養高智商、高情商的復合型人才,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往的高中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教學需求,高中課改勢在必行。“‘121’四步教學法”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摸索和不斷試驗之后總結得出的新的一種中學教學模式,通過試驗發現,該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單科分數成績,完善了考評制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試驗結果來看其培養出的學生更符合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的教與學。
關鍵詞:現代教育;創新;新教學模式;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
一、引言
現代教育追求的是全方位統籌,多方協調,對于學生在授予知識的同時更注重能力培養,對于教師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時更要創新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最核心是學生的“學”,而不是老師的“教”,是讓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培養智商的同時得到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學生學習思維能力是否得到了煅練;對世間萬物的認識與情感表達、仁義禮智信與愛國情懷是否進一步提升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把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效地落實到主導地位上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能達到教學效益提升的目的。為了有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通過吸收學習近年課改教學模式精髓的同時立足自身實際,取長補短,不斷創新,依據“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反饋檢測、當堂達標”等教學基本思想與思路,試行開展“‘121’四步教學法”(以下簡稱“教學法”),結果更能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達到推廣的現實意義。
二、“‘121’四步教學法 ”的內涵
“教學法”概況為:1個方向,2個重點,1個目標。其中:
1個方向:以導學案統領,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為方向。
2個重點:(1)以自主、合作、探究為途徑,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依據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而得到發展。(2)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在使學生得到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得到發展。
1個目標:通過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探究、動手實踐等途徑,課堂上用豐富多彩的主體性學習活動取代單一的講解接受式學習,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走向主動探究,進而達成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成長的意識和能力及課堂教學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三、“‘121’四步教學法 ”的實踐方法
根據“教學法”的特點和基本要求,根據實際情況為滿足不同層次、水平不一的學生接受知識、對事物的認識、對情感應用表達等需求,在試驗實施中將分步驟,逐層次推進,對一個課時分成四個階段,具體分以下四個基本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回顧、以舊引新,多元導入,明確目標。教師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先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點,之后開始新課,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第二環節:自學合作。學生根據導學案的指導,自學教材,通過閱讀文本,掌握基礎知識,發現問題,積累自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理解,然后解決《導學案》的預習導學題。遇到障礙時,提交組內討論解決,由學科組長帶領組員合作探究,對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好記號留待全班交流時解決。討論時要控制好時間,進行有效討論,要做好勾畫記錄。同時注意總結本組好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以便展示。
第三環節:交流、展示、點評。各小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學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通過各組對不同任務的展現提升,在學生的展示質疑點評中,教師要融入學生的展示點評中,要當好導演,善于啟發和引導,要善于捕捉時機進行評價、追問、點撥。教師的點撥,一是針對展示點評,肯定值得借鑒的地方,指出存在的問題;二是對展評中模糊不清的疑難,做出準確的答復;三是對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講解,歸納方法、規律。
第四環節:歸納拓展、測評。教師和學生在共同歸納總結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適當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應考能力)。達標測評任務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當堂完成,寫導學案時,設置的訓練題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點、難點知識的強化訓練、提高和應用。數學、物理、化學和英語老師可以布置適當課外作業,用于拓展和鞏固。其它學科原則上不安排課外作業,抓好課堂的達標測評和課余時間輔導即可。
根據內容和學生消化的需求,將時間大致分配為:5分鐘、15分鐘、15分鐘、10分鐘,文理科,高中部可適當調整,但學生活動不得少于25分鐘。如表1。

表1 “四步教學法 ”課堂模式時間大致分配表(表格來源:自繪)
1.導學案的內容
導學案要符合新課程標準,符合具體教學模塊的要求,符合“三維目標”的要求,符合教師、學生、學習內容的實際。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必須體現課堂的四個基本環節,學案中淡化或簡化知識點的羅列,側重教學組織環節的設計。導學案上必須設計導學的問題,并配以課堂練習、知識要點歸納、達標測評方案、課后反思。
2.導學案的使用方法
導學案的使用方式以投影方式體現,多媒體出問題時可提前到教務處印制。
3.教學資料的使用
教學資料主要以教材練習和配套練習為主,原則上不再購買或翻印其它資料,切實減輕學生負擔,防止因作業過多而抄襲,滋生厭學情緒。導學案可以在網絡上下載并進行整理組合,在借簽別人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和所教學生情況加以修改。測評題可以選取配套練習上典型題目或從網上下載與本堂課教學內容相關的試題,以便上課時直接利用投影設備給學生呈現。
從今往后,每學期組織月考(第五周、第十五周)。中期考試,教師以據所教內容,自主命題。期末復習期間,各科教師翻印的綜合性試題不得超過兩套(語、數、外不得超過3套)。復習題的選用要體現選擇性、針對性、
班主任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每個小組內的成員有差異,小組之間沒有差異。小組內成員之間的差異越大越好,小組之間的差異越小越好。),根據學生學習的基礎不同,從學生的學業成績、智力水平、學習風格、個性特征等等來優化組合,保證每組每科都有學科帶頭學生,實現學生互助學習共同提高,教師應根據不同科目設立不同組長,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任課教師要創新培訓方式(如小紙條、學科班長自主培訓等),提高培訓效率,少占用學生學習時問。
四、評價機制
教師活動不超過20-25分鐘;學生活動不少于25-20分鐘。
1.教師進課堂面帶微笑,上課語言富有激情,能有效駕馭整個課堂教學過程。2.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進行激勵、評比,正確發揮《導學案》的作用,組織導學過程和環節流暢。3.教師的作用定位在啟發、糾偏、督促、釋疑、總結,課堂隨機應變,運用適當。
1.自主預習時,安靜專心,獨立積極,完成任務速度快、效率高。2.合作學習時,分工明確,人人踴躍,氣氛熱烈,檢查幫扶,有效度高。3.個體展示時,分析、表達通順流暢,聲音洪亮,鼓勵出現適當活潑形式,弱生上陣、參與面廣。4.相互點評時,快速及時,重在實質,突出重點,被點評同學吸收更正。
1.課堂秩序好,動靜結合,活而有序。2.學生真聽、實讀、勤思、善問、能議、敢評。3.測評反饋效果好,學生獲得新知識的量和質達標。4.學生思維、情感積極活躍,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5.滲透德育,學生情商全面發展。
五、保障措施
課改的核心在課堂,教改的關鍵在教師,有效的行動是教改成敗的關鍵。
利用學科組會議組織教師參與教學業務研討會,堅持教學研究,讓教師結合自己的上課體會,談思路、講體會、說經驗、找不足,讓每位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交流內容多樣,可根據每周課堂教學體會以及一些事例進行交流,為課改的后續推進積累素材。
為了保證課改的扎實推進,教務處安排,學校課改領導小組成員組成評委,隨堂聽課,對老師的課堂課改情況現場進行打分并記入考核。
實行“一談二警三停”的警示措施。所謂“一談”,就是對第一次課堂不達標者,先與其個別談話,談課堂要求,談教師角色,談學生表現,談課堂程序,談教改意圖等,指出問題所在,點明改進方向。所謂“二警”,就是第二次聽課仍然不達標者,要在學科組會上予以警告。所謂“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考核再不達標者,考核結果計入考能相關項目,取消各類評優選先資格;工作開展積極并成為課改標兵的教師,評優選先資格優選考慮并在續聘中優先聘用。
六、結語
課堂教學改革一定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也不會有什么突變,所有課任教師必須具有學習意識,創新精神,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才能真正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了先進的理念指導,科學的方法支配,教學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的高效課堂才能實現。課堂教學改革之路很漫長,這是我們所有老師一生追求的永恒的主題。相信大家用心耕耘,必定會有收獲。
(作者單位:1.隴南市康縣二中;2.臨夏州臨夏市八坊小學;3.天水市秦安縣隴城中學)
參考文獻:
[1] 劉冬梅.21世紀中國教育改革與振興之路應如何走[J].科學,2001,(4).
[2] 郝志軍,徐繼存. 教學模式研究20年:歷程、問題與方向[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23).
[3] 高麗萍.基于“三環一場”教學模式的《開放英語1》導學探討[A].山東省遠程教育學會第七屆遠程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集[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