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
摘 要:中職教師要確立以“學”而教的思想,樹立以“用”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職業英語教育不能走應試教育之路。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學英語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學能所用,在學習中用,在生活工作中用。因此,要根據教學目標,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趣味性,使教師的“導”適應學生的“學”。
關鍵詞:分組合作學習;中職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17-01
中職學生雖然學過3-5年英語,但這些學生幾乎不能開口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只是機械地記住一點單詞和語法。學生英語基礎,學習方式、態度,很難達到教學目標。
中職教師要確立以“學”而教的思想,樹立以“用”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職業英語教育不能走應試教育之路。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學英語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學能所用,在學習中用,在生活工作中用。因此,要根據教學目標,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趣味性,使教師的“導”適應學生的“學”。
一、分組合作學習提出的背景
筆者對在校的部分新生做過一次調查,學生對開不開設英語課,無所謂的占50%,認為應該取消英語課的學生占20%,由此可見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偏低。對新生的英語成績調查發現,70分以上的同學不到30%,學生不喜歡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學習枯燥乏味,以往課后要求背單詞、背課文、做大量語法題;學生在初中學習英語以考試為目的,認為不參加高考沒必要再學習;以前過分依賴老師和教材,缺乏學習能力;基礎差,開口難,害怕學。隨著中職教育的擴招,近80個班級,每個班都在60人以上,英語教學本身需要每位學生充分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大班教學限制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再加上學生的英語能力本就參差不齊,教師面對龐大的學生數量和繁重的教學任務,無法對學生一一顧及,進行有針對性的區別教學,對所有學生都采取同樣的教學方式,嚴重忽視了學生英語基礎能力的髙低和個性差異,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筆者在十多年的中職英語教學實踐中發現,分組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提升的有效教學模式;是最適合中職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創設出了比較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在相互幫助中,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設計中多布置學生能完成的任務,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差異。給他們提供更多機會進行溝通交流。
二、分組合作學習國內外學者觀點
我國學者何高大認為:“合作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者互動為主要組織形式,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設計和學習模式,根據一定的交流程序和方法,通過群體動力,形成合作學習的環境,促使學習者在異質小組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策略。”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表述和要點。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相對于“個體學習”和“競爭學習”而言的,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方法,屬于經驗語言學習模式(Experiential Language Learning)。它側重以群體為主、以學習者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活動,強調學習者的自我指導、個人發展、個性和內在的動機及合作意識。
三、分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1、合理分組。教師應先對學生的成績、能力、態度、方法、習慣、性格、性別等情況做初步了解,使得各個小組的整體成員特質構成基本相同,而小組內組員搭配能夠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盡可能各組實力相差不多,這樣才能比較有效地開展小組間的競爭,易于競爭、管理。中職學生每班45~60人,一般6~8人一組, 每一組學生推薦一名英語小組長。這樣分組之后,使學生在學習中遇到自己難以解答的問題可以互相幫助,最大程度地縮小好、中、差之間的差距。各小組的組長在分組合作教學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教師應課堂內外多指導關心組長,以保證組長能夠協調成員關系,幫助學困生,促進小組內和諧交流,檢查本組成員合作學習情況,能向教師反饋本組學習的效果。
2、創設豐富的合作形式、競賽形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多樣的合作學習形式,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出比較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小組各成員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在競爭中不斷進步。保證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有效促進了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高教版《中職英語基礎模塊》中,有許多適合合作學習的任務,教師可根據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豐富的合作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Unit One, Nice to Meet You,讓同學們表演:代表公司在機場迎接客人(要注意禮儀的展現),讓每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的職責,明確自己的角色和任務。學生通過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 等方式合作學習,既降低對話難度,保證了每位同學有機會開口,提高了學習效率。比如課文理解翻譯,不再是老師為主的講解,而是交給各小組,分段完成,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查字典,主動請教老師,最終的答案都是比較滿意的。
教師布置完任務后,首先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合作進展情況,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以指導。但是中職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差,不善于自主學習,會出現小組里有的同學在討論,有的則在一邊旁觀。這就要我們的合作形式、競賽形式多樣化。讓同學們有個體責任,增強小組的團隊意識,個人的成績與小組的成功密切相關,只有小組評為優勝,個人才能獲得榮譽。小組成員必須樹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意識,為小組成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每一位學生的英語水平。
3、完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有合作而沒有評價,便難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充分應用形成性評價促進英語課堂教學。就中職學生的現狀而言,形成性評價更能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保持英語學習興趣,客觀描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的情感、態度和與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的評價方式在進行評價時,教師應注重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轉變為小組間的競賽,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團隊競爭”的格局,從而讓大多數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評價應及時,公正、全面地反映出小組和成員學習的動態變化。在分組活動結束時,教師要善于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做出評價。這種過程評價主要應包括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的認知能力,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與收獲。教師還要在活動中,及時發現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智慧與閃光點,這樣能促使競賽活動向更高層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