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琴
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不僅體現了語言運用的藝術,更是一個人思想、知識、思維、心理等方面水平的綜合體現。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是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重要性和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闡述和分析,從創造協調統一的學習環境、指導學生運用口語交際策略,建立系統、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等諸方面探究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318-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迫切要求擺正口語交際教學的位置,采取得力的措施,強化口語訓練,為提高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而努力。因此,充分重視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通過口頭言語的交流,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保證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尚未形成協調統一的學習環境。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但由于課程內容重且難,考試壓力大,真正用于口語交際訓練的實踐機會很少。而小學生的業余時間也被大量的作業和各類補習班、特長班占據,很少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自然也就缺少口語交際的機會。家庭教育是培養良好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但一些家長或因工作忙,或因不懂得如何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甚至自己就有許多不良的說話習慣,從而疏忽了家庭教育。
2、學生的心理障礙影響了口語交際的順利進行。許多孩子存在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問題,主要表現在心理素質差、自卑、膽怯、顧慮、緊張,這些都影響了口語交際的順利進行。其中的原因很多,有些孩子是因為從小膽子就小,或已經具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勢,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有些孩子是因為自尊心強,怕回答問題出錯,別的同學笑話,不敢回答問題。
3、缺乏口語交際情境,訓練與生活脫節。語言表達的訓練離不開詞語的運用,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語言環境,多一點拓展訓練,組詞、造句等等,但因為時間緊,這些都被壓縮掉了,或是只能做片面的引導,以至學生有很多詞不會具體應用。最終導致課堂上缺乏真實的交際情境,學生愛說空話、大話、套話,很難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優化策略
1、構建和諧統一的口語交際學習環境。語文作為母語課程,口語交際資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創造一切機會,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有效資源,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讓學生直接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在真實有效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家庭作為影響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也需要教師通過及時地溝通、交流和幫助,傳輸正確的口語交際教學方法,讓家長們充分地認識到“生活處處是課堂”。有一些家長自身的語言習慣不好,教師如果能夠適當地提醒使之改正或注意,對孩子的成長可能就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不從事教育工作,也就不知道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方法,教師可以經常舉辦家長座談會,介紹一些經典的教育著作或是讓家長們互相交流教育心得。通過多種有效的手段讓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在生活中,每一次的家庭聚會、節假日的外出都可以作為訓練孩子口語能力的機會。之后教師再到課堂上進行“真實再現”,并對學生的交際過程給予具體的指導。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師應該開動腦筋,根據學校、教材、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將口語交際的課堂延展到社會、家庭,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在一個和諧統一的口語交際教學環境中成長。
2、創設課內外真實的生活化的口語交際情境。學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觸不到某些口語交際的話題,這些話題可能從內容上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沒有太大差距。但在課堂交際情境下,學生無法產生說話的欲望。面對這些課堂教學現實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尋求多種教育手法,借助圖片、多媒體、課件等手段生動、形象直觀地模擬生活情境,再現生活場景,以激發學生的交際需要,讓學生自覺實現傾聽、表達和交流的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合理地分析教材,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1)營造和諧氛圍,打開學生的口語交際通道。教師只有成為孩子們生活的朋友、學習的伙伴,善于傾聽孩子們的想法,才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以點燃學生的交際欲望,誘發交際的情感。只要學生有進步,就盡量用贊賞的話語鼓勵他。這種親切、和諧、民主的人際交流氛圍,能使能言善道的孩子變得更為侃侃而談,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拋開顧慮,盡情交流。
(2)模擬情境表演,點燃學生的口語交際激情。口語交際適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做到真正生活化的課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創設多樣化的情境來模擬生活,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練、說,以此來實現現實中的交流。如此模擬表演,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更為豐富廣闊的生活情境,搭建一個活潑的口語交際平臺,點燃學生口語交際的激情。
3、構建規范、科學且統一的評價機制。構建規范、科學且統一的評價機制不但需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情感態度,而且還需要對評價內容進行全面完善。筆者認為,其評價標準需要充分結合“三個維度”,即為: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首先,對于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不應該給予否認,應該從中找出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例如:通過成長記錄袋,將學生的各項信息記錄其中,包括學生平時進行口語交際時所面臨的問題、學生自我反思與總結、其他學生及教師的評價等信息。其次,應該通過隨堂即時評價,充分展現出學生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差異性及發展特點,讓學生揚長避短,取到完善自我的良性作用。最后,教師應該與學生家長進行密切溝通,通過家長評價,來評估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水平的高低。例如:學生在家里是否對家長禮貌用語、犯錯是否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主動認錯等。無疑,上述評價方式的完善,更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水平,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將小學生口語交際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口頭言語的交流,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保證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建軍.關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5)
[2] 姜美蓉.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的教學策略[J].語文天地,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