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殿藩
【摘 要】隨著高校的大量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指導工作在獨立學院生存與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文章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就業指導工作為例,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以使就業指導工作更好地開展。
【關鍵詞】獨立學院;就業指導;研究探討
一、獨立學院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分析
(一)社會就業難度加大,供需結構矛盾越顯突出
獨立學院生源結構較為特殊,多數獨立學院60%以上生源為省內生源,學生的就業價值在客觀上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在地理位置選擇上會偏向省內的省會城市或一二線大城市,崗位的選擇會偏向管理層,薪資要求較高,在崗位的選擇上偏向于穩定性與效益性兼顧的工作。加之近年來,畢業生數量大幅度增加,而企業計劃招聘崗位數不斷下降,供需結構矛盾越顯突出。
(二)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就業指導工作推進緩慢
獨立學院在我國屬于高等教育新產物,發展不過十余年,社會對其評價褒貶不一。學校屬于民辦性質,處于本科教育金字塔的底層,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使得就業指導工作較難推進。
二、獨立學院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專業師資隊伍
就業指導教師除了必須掌握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指導等相關知識外,對教育學、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也要有一定涉獵。當前,獨立學院就業指導機構突出了自身的行政管理職能,弱化了教育、服務功能,且缺乏主動積極的市場開拓意識。此外,獨立學院從事就業指導的教師大多都是從相關的工作崗位上臨時抽調的,對學生就業指導缺乏專業性。
(二)就業指導方式手段相對落后
一是形式上過于單一。從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整體上看,目前,就業指導的內容主要有課堂講授、求職面試指導及舉辦招聘會。二是內容過于單一。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開展過于重視時效性與實用性,形式、內容較為單一。三是缺乏針對性。沒有把就業指導服務貫穿于大學生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缺乏對單一不同學生個體的專門咨詢和指導。四是缺乏系統完整性。就業指導工作傾向于對畢業生開設,指導畢業生如何找工作,忽視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缺乏整體性,無法滿足學生教育需求。
(三)就業指導效果不明顯
獨立學院的收費定位使得所接收的大部分同學家庭條件相對優越,部分學生有著優越的社會資源,對就業沒有急迫性,而部分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社會資源相對欠缺,擇業時面臨重重壓力,造成獨立學院學生就業呈現兩極分化,就業心態及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軌跡較為不同。因此在缺乏個性化、針對性的獨立學院就業指導大前提下,就業指導效果并不明顯。
三、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探索
(一)領導高度重視,就業機制健全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就業工作納入學院重要日程。院領導多次強調,就業工作是學校最大的民生工程,要不斷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滿意度,確保畢業生充分就業。一是完善規章制度,2014年共發布就業工作文件22個。二是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就業工作會議,院長與各系主任簽訂就業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一年來共召開院級就業工作專項會議4次,系級就業專項會議14次三是完善畢業生就業幫扶、統計與報送、評比獎勵等機制。
(二)新媒體運用信息化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學院著力強化媒體運用能力,運用微博、微信、QQ群等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媒體的功能。每天直接推送學院信息、招生信息、就業信息到28580個手機用戶,平均每條轉發量80余次,最高閱讀量達33萬人次,招生與就業處微信粉絲量居廣東省高校官方微信首位。
(三)使用專業化場地,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業競賽,通過舉辦“大學生創業設計競賽”、“創業指導沙龍”“職來職往職場綜合能力競賽”等系列活動,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和體驗。2014年,學院成功承辦“珠海市金灣區首屆大學生創業大賽”,我院作品《指針新傳媒》榮獲一等獎并獲得了一萬元創業獎金。在2014年“挑戰杯·創青春”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我院作品《金盅藥膳坊》榮獲銀獎,《DIY美舍之旅》等11個作品獲得銅獎。
(四)拓寬就業渠道,為畢業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服務
2014年,學院成功舉辦“廣東省2014屆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活動珠海地區專場”和“金灣區2014年知名企業實習生校園推介會”,日常舉辦招聘宣講會306場,共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單位973家,就業崗位14538個,平均為每個畢業生提供崗位2.25個。積極深入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通過校企交流方式推介學院畢業生,共發放畢業生就業信息表12000張,建立了686家企業用人信息需求庫。
(五)充分利用政府資源,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
2014年6月,學院與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主辦了“政校企”就業聯動研討會,通過政府、企業、學校三方的溝通與交流,搭建了“政校企”就業聯動平臺,切實為鼓勵更多的畢業生選擇留在珠海市工作做好前期鋪墊。
學院招生與就業處積極與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系,合作開展了“送技能培訓進校園”活動。目前已有342名同學報名參加參加職業技能培訓,225名同學通過資格證考試,通過申請將獲得每人1280元政府給予的學費全額補貼,補貼總金額達28.8萬元。
(六)加強教育教學反饋,建立人才培養和招生就業的聯動機制
2014年,學院招生與就業處及各系共走訪企業207家,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等方式收集分析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反饋意見,并形成回訪紀要,將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和建議作為就業工作開展及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參考。同時借此平臺挖掘出一批畢業生中優秀的企業家、高級人才,為今后開展企業家、校友進校園等活動爭取了重要的資源。2014年,學院成功舉辦“校友企業精英論壇”,用校友精英的職場經驗幫助畢業生少走彎路,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和擇業觀。
(七)打造就業指導專業化團隊,提高畢業生就業滿意度
學院成立“就業指導與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室”,根據學院專業特色和就業方向,打造精品課程,使其在就業工作精細化服務中真正發揮主導作用。2014年,特邀廣東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組織專家團隊對學院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進行教學培訓,兩期培訓共有67名教師參加。學院聘請企業高管、行業專家、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專家及優秀創業和就業典型校友參與就業指導教學之中,2014年,招生與就業處共舉辦大型就業指導講座12場,各系組織就業指導講座276場,受眾人數36940。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了高校教育的整個過程,而獨立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則需要更好地通過就業指導來幫助解決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應力求轉變觀念,以學生為本,加大培養就業指導課工作專職人員的力度,優化就業指導課體系,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各種形式的校外平臺,鼓勵指導學生自主創業,開辟綠色通道,穩健推動獨立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阮振杰,覃周師,梁浩然,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2014.
[2]王忠華,關于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