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例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調查
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是指兒童喂養或者進食出現困難、異常,具有一系列臨床表現,并且導致兒童體重、身長不增或下降的一類疾病[1],25%~45%發育正常的兒童和80%以上發育遲緩的兒童有不同程度的飲食行為問題[2]。我國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對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父母報告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發生率高達60%,專業人士報告為25%~40%[3-5]。學齡前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是兒童良好進食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飲食行為問題的好發年齡段[3]。兒童的飲食行為和習慣不僅影響其生長發育,而且與成年后的健康及多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6]。因此,早期識別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防范營養相關性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因飲食行為問題來我院兒童保健門診就診的學齡前兒童244例,診斷標準依據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手冊第4版(DSM-Ⅳ)[7]確診存在飲食行為問題,均無胃腸道、肝臟疾病等消化道疾病。其中男144例,女100例;年齡3歲~6歲(4.10歲±1.1歲);營養過剩20例,體重指數18.01 kg/m2~19.52 kg/m2(18.45 kg/m2±1.79 kg/m2);營養不良10例,體重指數11.86 kg/m2~13.87 kg/m2(12.34 kg/m2±0.39 kg/m2)。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參考衛生部婦幼保健中心設計的《兒童飲食行為調查問卷》及國內外相關研究內容和經驗,結合我國兒童飲食特點編制而成[8]。該問卷包括6大飲食行為問題,共17個條目。6大飲食行為問題為:①胃口差,對食物沒興趣,對游戲或與人交流很感興趣,經常只吃幾口拒絕再吃,到了用餐時間經常離開餐椅;②食物偏好,對某種食物特別偏好,因為氣味、口味、外觀、質地原因拒絕很多食物,只吃有限的幾種喜歡的食物,很不情愿嘗試新食物;③不良習慣,進食過程中只顧看電視、玩玩具或講故事,大人追逐喂食,進食時間過長超過半小時,飯菜經常含在嘴里不下咽;④父母過度關心,有饑餓感對食物也有興趣但是認為孩子吃得不夠多,經常不能吃完家長所提供的飯菜;⑤害怕進食,當準備用餐或餐具和食物出現時會害怕,強烈抗拒吃任何固體食物;⑥潛在疾病,胃口一直不好且伴有頻繁的嘔吐、腹瀉,懷疑或確診有其他疾病。由撫養人根據兒童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總是”(每周6 d及以上有此行為)計1分、“經常”(每周3 d~5 d有此行為)計2分、“有時”(每周1 d~2 d有此行為)計3分、“很少”(每周不足1 d有此行為)計4分、“從不”(未出現此行為)計5分,得分越高說明飲食行為習慣越好,得分低說明具有較多的飲食行為問題[9]。選擇“總是”和“經常”者認為該兒童有飲食行為問題。量表經過信度效度檢驗,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2,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0.74~0.87。量表分半信度系數為0.86,重復信度系數為0.72,各維度相關系數0.58~0.81,各維度與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50~0.77,提示量表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資料收集由兒童保健醫護人員采用統一指導語對本研究的目的和問卷填寫方法進行說明,由撫養人在就診時親自填寫,填寫時間15 min~20 min,當場收回并檢查漏項,有漏項者要求撫養人補填。共發放問卷244份,收回有效問卷244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44例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檢出情況發生1種飲食行為問題的77例,發生2種飲食行為問題的62例,發生3種飲食行為問題的59例,發生4種飲食行為問題的46例,無5種、6種飲食行為問題的患兒。
2.2不同人口學特征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特征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構成情況比較(n=244) 例
3討論
3.1244例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及影響因素244例中77例兒童發生1種飲食行為問題,62例兒童發生2種飲食行為問題,59例兒童發生3種飲食行為問題,46例兒童發生4種飲食行為問題。由于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良前來就診的患兒30例,而214例患兒家長因為意識到兒童的不良飲食行為而就診,說明家長已經具有飲食行為相關理念,重視到不良飲食行為對兒童造成的長遠影響。學齡前兒童對外界環境充滿好奇,注意力分散,自律性差,如果家長忽視了對兒童進食習慣的管理,則容易發生飲食行為問題。表1結果顯示,不同居住狀況、撫養人、撫養人學歷和家庭月收入兒童的飲食行為問題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城市兒童飲食不良習慣發生率高于農村兒童,由于大多數兒童是獨生子女,兒童進食沒有同伴的競爭,撫養人對兒童進食過分關注,為了保證兒童進食量,往往會選擇延長進食時間,兩餐間隔時間太短,干擾了正常胃腸道排空時間,同時忽視了培養孩子進食的技巧和樂趣,從而引起不良進食習慣;當兒童不進食或不吃某些食物時,撫養人通常會采用看電視、講故事、玩玩具等方式誘導孩子進食,這樣會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還會影響進食的速度和進食量,使孩子對進食缺乏興趣和主動性,從而引起不良進食習慣。主干家庭、祖輩撫養、撫養人學歷較低、家庭收入較低的兒童在胃口差、食物偏好、不良習慣、過度關心和害怕進食飲食行為問題方面表現更為突出,這是由于祖輩更加溺愛兒童,現階段1歲~6歲兒童的父母大多數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由于“雙職工父母”明顯增多,撫養人由父母轉換為祖父母的比例增高,導致隔代喂養中的“溺愛”“過分關注”等弊病頻率劇增[10],使得主干家庭、祖輩撫養的兒童在胃口差、食物偏好、不良習慣、過度關心和害怕進食飲食行為問題方面表現更為突出;撫養人學歷較低、家庭收入較低的兒童在胃口差、食物偏好、不良習慣、過度關心和害怕進食飲食行為問題方面表現更為突出,這是由于撫養人知識缺乏而導致兒童的膳食結構不合理,更容易受傳統飲食觀念的影響,購買含脂肪和糖類豐富的食物,從而引起不良進食習慣。
3.2對策
3.2.1對家長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告知撫養人針對兒童不良飲食行為的對策,不采用看電視、講故事、玩玩具等方式誘導孩子進食,進食時看電視、講故事、玩玩具等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而且影響進食的速度和進食量,長期會造成營養不良;還會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影響身心健康。有的家長采用強迫、威脅的方式使孩子進食,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與恐懼,產生厭食。
3.2.2幫助患兒建立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為促進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加強撫養人飲食行為的教育,對于挑食、偏食不良行為的矯正;注意營養素的平衡,品種多樣化,葷素搭配,粗細糧交替,保證蛋白質、脂肪、糖之間的比例,以及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以改善膳食結構。學齡前兒童的膳食已基本和成人接近,熱量應保證每日供給5 860 kJ ~7 534 kJ,蛋白質50 g~60 g。每日進食牛奶250 mL~350 mL,蛋1個,禽、魚或肉100 g,蔬菜和水果150 g~200 g,谷和豆200 g~250 g[11]。
3.2.3建立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長效監督反饋機制建議在托幼機構或社區開設育兒沙龍,針對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圖文并茂的講解營養過剩及營養不良對兒童的危害,為家長提供交流平臺,糾正兒童的不良飲食習慣;建議開設兒童飲食專科門診,對個案進行分析、制定干預計劃,在家長及老師監督下進行,建議針對不同兒童基礎資料、所處的環境及家庭因素,共同制定干預措施。撫養人、兒童、老師共同參與管理,逐步養成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變被動模式為主動模式,改善兒童及家長喂養的觀念和方式,提高兒童及家長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學齡前兒童不良飲食行為已對營養狀況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必須引起家庭、兒童及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防治應在降低和控制營養不良的基礎上,同時預防和控制營養過剩。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加強兒童及撫養人營養知識的普及和指導,開展營養與健康知識教育,對于營養不良及營養過剩的兒童,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有計劃地進行干預,指導兒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飲食習慣。
參考文獻:
[1]金志娟,沈恬,金星明,等.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17):547-550.
[2]Bryant-Waugh R,Markham L,Kreipe RE,etal.Feeding and eating disorders in childhood[J].Int J Eat Disord,2010,43(2):98-111.
[3]金星明,施榕,金志娟,等.上海市1~6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17(4):387-392.
[4]任玉娟.北京市朝陽區豆各莊地區3~5歲兒童飲食習慣調查及干預[J].健康必讀雜志,2011,4(4):350-361.
[5]孫吉.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調查分析[J].醫藥世界,2008,9(1):66-67.
[6]周立清.352名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調查分析[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18(3):60.
[7]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stal disorders[J].4th.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1.
[8]王碩,黃小娜,王惠珊,等.全國1~3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2):109.
[9]鄧成,張雯,金宇,等.1~5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與喂養行為的相關性[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8):687.
[10]Williams KE,Field DG,Seiverling L.Food refusal in childre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Res Dev Disabil,2010,31(3):625-633.
[11]劉湘云,陳榮華.兒童保健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
(本文編輯崔曉芳)
華麗,葉天惠,劉琳,金星明
摘要:[目的]了解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為早期干預提供科學依據。[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因飲食行為問題來我院門診就診的244例學齡前兒童進行調查,并分析不同人口學特征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的影響。[結果]244例兒童中101例發生1種飲食行為,86例發生2種飲食行為,83例發生3種飲食行為,71例發生4種飲食行為,無 5種和6種飲食行為的兒童。不同居住地在不良習慣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居住狀況、撫養人、撫養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在兒童胃口差、食物偏好、不良習慣、父母過度關心、害怕進食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不良習慣、胃口差、食物偏好、父母過度關心、害怕進食是學齡前兒童主要的飲食行為問題,對不良的飲食行為應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人口學特征
Investigation on dietary behaviors problems of 244 ca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Hua Li,Ye Tianhui,Liu Lin,et al(Affiliated Tongji Hospital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3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know about the dietary behaviors problems of preschool children,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early intervention.Methods: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rvey the 244 ca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dietary behavior problems in outpatient clinic in our hospital,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children’s dietary behavior problems.Results:In 244 cases of children,one kind of dietary behavior occurred in 101 cases,two kinds of dietary behaviors occurred in 86 cases,three kinds of dietary behaviors occurred in 83 cases,4 dietary behaviors occurred in 71 cases,and there were no children with five and six kinds of dietary behaviors.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d habits among different residences (P<0.05);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hildren’s poor appetite,food preference,bad habits,parents excessive care,fear of eating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living conditions,dependents,dependents’ educational level and family monthly income (P<0.05).Conclusion:Bad habits,poor appetite,food preference,parents’ excessive care and fear of eating are main dietary behaviors problems of preschool children,and the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or the unhealthy dietary behaviors.
Key wordspreschool children;dietary behavior problem;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2014-08-03;修回日期:2015-01-12)
作者簡介:華麗,主管護師,本科,單位:43003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葉天惠(
通訊作者)、劉琳單位:43003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金星明單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學中心。
基金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13CFB108。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6.011
文章編號:1009-6493(2015)02C-0674-03